点读笔是怎样做到“哪里不会点哪里”的,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怎么高效利用点读笔?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怎么高效利用点读笔(点读笔是怎样做到)

怎么高效利用点读笔

点读笔是怎样做到“哪里不会点哪里”的

文、十大恶劣天气 个人原创 原载游戏研究社

在国内教育市场诞生过的奇葩电子产品中,“哪里不会点哪里”的点读笔,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其中的无冕之王。

即便你从未购买或者使用过,至少也应该听过这句洗脑力爆表的广告词。

和学习机、电子词典、学生本的昙花一现截然不同的是,点读设备依然再售,并且还具备着一定的市场热度。其生产者也从过去单一的硬件销售,开始向内容服务转型,完全跟上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步伐。

不仅实现生存,而且逐渐做大做强的点读产品,依然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未解之谜——

它们是怎样实现‘哪里不会点哪里’的?”

小标题:要弄清这个答案,我们首先要搞懂“点读笔”的概念

从广义上来说,“点读笔”可以泛指近二十年来国内出现过的所有拥有笔型外设,提供识别、认读图文功能的教辅工具。

(点读机、点读笔和扫读笔(从左到右))

狭义概念上的“点读笔”,特指第二代产品(上图居中),其特点是无需连接主机使用,同时也不具备智能化功能。在它前后分别出现过“点读机”,以及具有OCR和WIFI功能的“扫读笔”。三种不同时期的产品,不仅在功能和用户定位上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且各自的工作原理也大相径庭。

就让我们从“So easy”传说的起源开始讲起。

小标题:一件美国人为中国人“定制”的教辅神器

几乎所有的早教类电子产品,都会标榜自己源于欧美,代表着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技术潮流。伴随着2006年高君雨的一声“So easy”火遍大江南北的点读机,自然也不例外。

【几个数字需要用红线标注一下】

然而排除了一些具体数据上的夸大,“点读机”的确算得上是一种有着“美系血统”的教辅工具。

1999年,美国老牌玩具厂商“跳跳蛙”(Leapfrog)推出了世界首款点读机——LeapPad。它的使用方法非常简单:将配套书本页面平铺于识别区域,然后在液晶屏上输入对应的教材和页码,再用笔端点击需要点读的词句和图片,就能听到对应的声音。

(LeapPad)

尽管Leapfrog公司将这款产品标榜为“儿童平板电脑”,宣称其中运用了最新的人工智能和图形识别技术。不过在尝鲜不久之后,大人们很快就会发现它“简单粗暴”的工作原理:

“笔”本身并不具备识别能力,它只是用磁力,让设备感知当前所指向图文内容的具体坐标,然后由语音压缩芯片播放预先存储的音频。

在知道它如何工作之后,即便不把书放上去,只要书名和页码正确,用笔直接点击平板,也能发出正确的声音。反之,如果摆放的是设备不支持的书籍,自然是怎么点也用不起来。

LeapPad刚刚问世的时候,的确让人们看到了一片崭新的蓝海。它很快就被评选为“全美最受欢迎的教育类玩具”,同年创下了6.8亿美元的全球销售额。然而没过多久之后,出货量就遭遇了断崖式下跌。之后不到五年,在北美市场就几乎销声匿迹了。

(在LeapPad退市之后,其他友商推出了更加先进的触控点读产品,但同样没有引起任何波澜)

也正是在这个新生事物的“至暗时刻”,它的概念被港资电子公司——东莞创力于2002年引入国内,并且进行相关仿制,从此为这件产品开启了“生于北美则为枳,生于中华则为橘”的逆转神话。

继创力公司的第一代点读产品——“声之宝”之后,其他厂商相继跟进,最终由“步步高”在2006年开启了点读机的全盛时代。

小标题:“中国国情”的产物

点读机在中美两国截然不同的市场境遇,从本质上来说也是由于各自的“国情”决定的。

从市场需求来说,点读机对于拥有原生母语环境美国儿童而言,基本可以算作是“鸡肋”,其目标用户仅为2-5岁阶段的学龄前儿童,市场面非常狭窄。

在服务方面,硬件厂商面临的问题就更多了——要么斥资购买经典儿童读物版权进行有声化适配,要么就只能亲自上阵开发内容了。“软件”的匮乏,又进一步降低了父母的购买和使用意愿。

(LeapPad的有声读本完全依托自家卡通ip进行开发,内容和表现方式非常单调)

而在21世纪初的中国,随着“入世”后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深,英语学习俨然已是一股全民热潮。每一位新生儿的父母,都不愿意看到自己的下一代输在所谓的起跑线上。

2002年,教育部更是下达了全国中小学必须开设英语课的红头文件,第一次从顶层设计上强调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和这种来自全社会的刚性需求严重不匹配的,是当时英语教育资源的极端孱弱。

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2000年前后接受过大专以上高等教育人口数量仅为3.6%,大部分家长在辅导孩子英语知识的时候,都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

具体的说,就是两个头疼问题——“不会读”、“怕教错”。

( 此处插入动图1 当时偏远地区的英语课堂,几乎可以神同步上图名场面)

学校教育方面,亦存在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问题,当时全国专职英语教师的缺口高达36万人。笔者正是在这个特殊时期,从师范类英语专业毕业后参加工作,对当年繁重教学压力的无奈,甚至可以说是绝望,依然记忆犹新。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师长们都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在脱离专业人士指导的情况下,教会孩子英语字词句正确读音的电子产品。

作为后起之秀,“步步高T200”之所以能够脱引而出,最终成为点读机代称的关键,就在于它极为精准的功能和用户定位。

在此之前存在过的“电子书”、“有声书”、“声之宝”、“读书郎”、“英译通”等等不明所以的商品名称,虽然在功能和使用方法上大同小异,但为消费者建立的产品印象却很模糊。

简单的说,就是人们不知道它们能够拿来干吗,也想象不出来应该如何使用。

步步高正式提出的“点读机”概念,则用两个言简意赅的动词诠释了产品的价值。身为一家深耕家电市场多年的老牌企业,他们又凭借强大的宣传能力和品牌优势,让产品形象直达每一个孩子和家长的心底。

(此处插入经典广告) 注意用最早的高君雨版

所以,与其说这些广告自带魔性洗脑之功效,不如说步步高的产品诉求完美契合了当时的市场需求。

小标题:如假包换的“国产黑科技”——点读笔

正如前文所言,狭义上的“点读笔”,特指点读设备的第二代产品。

(它的体积就相当于一支大号蜡笔,完全脱离用于放置书本的阅读板工作)

和原理一看就懂的点读机相比,不需要磁性触控面板和主机就能独立工作的点读笔,在当时就如同某种玄学般的存在,以至于直到现在,还有不少人没有搞懂它的工作原理。

(用户名打马赛克)

同期以以色列军工黑科技——Wizcom(乐创)手持扫描仪为代表的脱机翻译笔,其售价普遍都在五千元上下。类似的功能,被这样一个售价仅为其十分之一的国产儿童玩具轻松实现,怎能不让人啧啧称奇。

不过,稍加科普一下,它的点读原理其实也是很简单的。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基本的彩版印刷知识:

四色模式,是彩色印刷时采用的一种套色模式。从理论上讲,利用青色(Cyan)、品红色(Magenta)、黄色(Yellow)就能混合出所有肉眼能够识别的所有颜色。但由于印刷三原色直接混制的黑色纯度不高,通常还会使用黑色(blacK)来印刷文字内容,这四种颜色的混合,就是所谓“CMYK全彩印刷”。

藏在点读笔配套书籍中的秘密,就在于它们只用CMY印刷所有的图文内容,将K版(黑色层)空出。最后用加入碳粉,能够反射红外光的黑色油墨在字里行间印刷专用的隐形光学识信息,即OID编码。

(在放大镜下才会催生密集恐惧症的隐形点读码)

构成这些微型二维码的每个小点,仅相当于一个175线印刷网点的5%大小,基本不会影响正常阅读。发出红外光的笔尖扫过之后,这些编码信息就能经过透镜,反射给点读笔的主控芯片,从而触发对应的的音频内容。

(点读笔的首次商业化运用,是外研社出版的《汉语900句》系列丛书)

和有着“北美血统”的点读机相比,堪称“国产黑科技”的点读笔在使用体验上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进化:

就识别精度而言,过去的点读机主要依靠磁力和感压来判断需要点读的内容,仅适合拍版松散的儿童绘本。而通过印刷在“字缝”中的OID码识别内容的点读笔,则能够轻松点读行间距更近的教科书,对配套读物的识别率近乎完美。

从内容服务角度来看,点读笔也大大降低了厂商的压力。第二代OID编码的数量高达六万个,远远超过了常用汉字和英语单词的数量。只需要一个语音库,就能将所支持的读物一网打尽,无需进行独立的配音,相当于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的技术飞跃。

点读码的存在,也使得用户对已有图书资源进行有声化扩展成为可能。这一时期的产品中通常都会附赠OID贴纸,家长可以和孩子一道,通过电脑客户端对文本内容进行录音,然后匹配正确的编码,将对应的贴纸粘粘到需要点读的位置,就能自己创造出一部有声读物,在DIY的过程中享受亲子学习的曼妙时刻。

小标题:老而弥坚的传说

至于第三代点读设备——即扫读笔、翻译笔的工作原理,每一个现代人能轻松秒懂。这些智能化产品具备OCR能力,通过离线词典和互联网翻译引擎,已经可以完全脱离专用的读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哪里不会点哪里”。

然而,古老的点读笔,并没有被更加先进的扫读笔,以及每一台手机都能实现的AR翻译功能淘汰。恰恰相反,在这个移动互联网犹如空气一样无孔不入的时代中,点读笔的优势被再度放大:

和始终无法逃脱“买前生产力,买后爱奇艺”定律的智能设备相比,很多家长都相信点读笔单一化的功能,能够“倒逼”普遍缺乏自律性的儿童保持一定的专注力和学习效率,不至于让电子文具沦为游戏工具。

和同样“零干扰”的复读机相比,点读笔操作便捷,即便是低龄儿童也能够轻松驾驭。

即便和最先进的互联网翻译工具“同场竞技”,依托定制语音内容,而不是机器语音照本宣科的点读笔,在内容呈现方式的生动性和互动性方面的优势,亦相当明显,在早教和英语启蒙领域的地位依然无可替代。

(2019年,“点读机女孩”高君雨以高分被中国传媒大学录取)

十五年时间转瞬即逝,当年的点读机女孩,已经成长为了亭亭玉立的美少女。当年她所代言过的那款经典产品,依然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活跃在儿童教育市场。

(点读机所留下的,不仅仅只有鬼畜的传说)

点读设备的第一批“老”用户,如今也进入了成家立业的年龄,甚至已有“先行者”开始了抚育下一代的全新人生历程。

当“点读笔”同当年的小主人们一道,完成了一次生命的轮回之后,你是否会翻箱倒柜,把它们从童年的记忆中再次寻回,擦掉上面的灰尘,还有当年一边点读一边吃辣条时留下的痕迹,然后将它交到正在呀呀学语的下一代的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