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新闻,让人很难不低落。
不管是疫情还是天灾人祸,都远远超出我们能够控制的范围。
今天为大家推荐一部治愈心情的电影《给我翅膀》,豆瓣评分 8.7 分。▼
改编自法国气象学家 Christian Moullec 的“重建候鸟迁徙路线计划”,讲述了一个普通男孩的成长故事, 关于成长,也关于爱与勇气。
治愈,温情,让人热泪盈眶。 ▼
<左右滑动查看>
从网瘾少年,到“鸟妈妈”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托马,是一个 14 岁正值青春期的小男孩。
大概因为父母离异的缘故,托马并不开朗,他喜欢沉浸在电子游戏的世界里,在家里吃个饭都需要妈妈三催四请, 跟身边遇到的这个年纪的孩子没两样。
这个夏天,妈妈决定把托马送去爸爸那边呆一段时间。
托马第一反应就是,拒绝,只想自己待在家里。 ▼
爸爸是个鸟类研究员,住在适宜鸟类生存的栖息地,那里偏远、清净、贴近大自然。
能看到绝美的朝霞日落,能听鸟儿和蛐蛐的叫声入眠,对于我们久居都市的人来说,光想想就心动,多么好的修养生息的机会啊~
但对托马来说,没有比大自然更无聊的东西了。 ▼
偏远 = 没有 Wi-Fi = 上不了网也打不了游戏。
鸟儿的天堂 = 网瘾少年的地狱。 ▼
刚住两天,托马总是不停抱怨:
“什么破地方。”
“我死也不要住在这里。”
“白天有蚊子,晚上有老鼠,有只仓鼠整晚都在我房间里跑来跑去。” ▼
城市里的讲究孩子来到乡下,怎么都不舒服,怎么都不耐烦。
不过,这种不耐烦随着第一只鸟蛋的破壳开始改变了。 ▼
托马目睹了恒温箱里一只鸟蛋出现了裂缝。
他着急忙慌跑去找爸爸,还以为这只蛋有什么问题,原来是它们的孵化期到头了。
这些鸟蛋,要敷出可爱的小雁鸟了!
原本对这些研究还嗤之以鼻的托马, 学爸爸一样,穿上了怪里怪气的棉麻长袍。
这种长袍的设计是为了仿造大雁,因为刚出生的雁鸟会记住第一眼看到的生命并认他们为父母,这是一种“铭印”。 ▼
托马和爸爸开始为小雁鸟“接生”。
它们啄开壳,钻出小脑袋,发出清脆的叫声。
托马接过一只只小雁鸟,崭新的生命在他的手心里,那么小、那么脆弱、又那么鲜活。
不知不觉中,原本竖在托马心中那道名为自我保护的高墙,在一点点消融了。
“从今天起你就是它的妈妈了”,爸爸对托马说。 ▼
其实青春期的小孩并不是无法沟通,他们需要被信任,需要证明自己的价值。
而养育这些雁鸟宝宝,就是托马被信任的开始。
托马学着喂养它们,学着拿着嘎嘎叫的喇叭带领小雁鸟散步。
只要托马在前面走,雁鸟宝宝们就摇摇晃晃地跟在后面,诙谐又可爱。 ▼
在所有雁鸟宝宝中,托马对一只小雁鸟情有独钟,因为它是灰色的,其他雁鸟都是黄色的。
托马给它起名叫“阿卡”。
阿卡是混入这一批雁鸟的另一物种,它的体型更小体力更弱,托马就像阿卡的“亲妈粉”一样格外关照它,总是又亲又抱。
有时被爸爸目睹了他对阿卡的爱,还会羞耻感袭来,毕竟托马最开始一万个不愿意,没想到真香来得这么快。 ▼
托马还了解到爸爸的鸟类迁徙大计划。
爸爸发明了一条全新的迁徙路线,更安全,更快捷,更高的存活率。
养育这批濒危雁鸟,就是为了带领它们顺着新的路线飞,如此反复,甚至能够拯救这个濒危物种。
不过,雁鸟真的能把他们这些人类当作鸟妈妈一路跟着飞吗?还是未知。
托马自告奋勇跟爸爸学开小型飞机,其实以他的年纪,还没有达到学习驾驶飞机的年纪,不过托马的爸爸也不是个“守规矩”的人。
“只要你帮我照顾雁鸟,我就教你两三个飞行技巧,或者四五个。” ▼
托马有时带着雁鸟在湖上兜风,只要他一边按着喇叭一边仿照大雁“嘎嘎嘎”地叫,雁鸟宝宝就仿佛紧跟在他身后,仿佛跟着鸟妈妈一样。
托马第一次有种被其他生命所需要、所依赖的感觉。
有观众看完电影说:“如何修正沉迷网络的孩子?那就是带着他去做有趣的有意义的事。”
你会惊讶的发现,最开始那个抱怨东抱怨西的托马不见了,他不再念叨着 Wi-Fi 和电子游戏,也不会拒绝跟家人敞开心扉。
他在承担养育小生命的责任中,一点点成为一个可靠的小男子汉。
带领鸟群,飞往未知
暑假过半,托马的妈妈来看望他。
托马让妈妈套上一样的棉麻长袍,兴致勃勃地给她讲解鸟类迁徙的知识和爸爸的大计划。
几十天不见,眼前这个晒得黝黑、谈论起养鸟两眼放光、甚至为了养鸟放弃赖床的小男孩,是她的儿子吗? ▼
大自然真的是最强戒网中心。
托马还主动请缨让他跟爸爸一起去挪威执行计划。
身为小雁鸟的“妈妈”,他怎么可以错过这个历史性时刻呢? ▼
妈妈很是惊喜于托马的变化,同意他跟着爸爸驱车前往挪威, 特意嘱咐爸爸,千万不要让托马独自驾驶飞机。
不过到了挪威,挫折接踵而至。
先是这些雁鸟并不会跟着爸爸的飞机飞,就算爸爸举着喇叭“嘎嘎嘎”地牵引,雁鸟还是掉头游向别处;
再是鸟类禽流感检测没有通过挪威当地管理局的标准,因为它们刚刚打过疫苗,起效后体内会有这样的自然反应;
最致命的是,爸爸的计划实施文件被调查出是他自己盖章通过的,政府并没有同意他这么做。
总之,这批雁鸟要被管理局抓走了。
管理人员准备捕捞它们,这时托马跑到了小型飞机上,一边发动一边呼唤着这些雁鸟。 ▼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那些无论如何也不跟着爸爸飞的雁鸟们,居然跟着托马一起飞了起来!
原来它们并不是不会跟着飞机走,而是它们认定了托马。
它们和日夜照顾它们的小孩,缔结了深深的“铭印”。
爸爸和管理人员一阵瞠目结舌,而托马则独自带领着雁鸟飞往未知。 ▼
带雁飞行记
这是托马第一次单独驾驶小型飞机。
一开始只是着急使然,为了不让雁鸟被抓,但真正远离了被抓的危险,托马才意识到新的挑战来临。
飞行的危险,路线的陌生,气候的莫测......而他只是个从来没有独自飞行过的 14 岁男孩,稍有不慎就是从万丈高空坠落。
托马只能安慰自己,没事的,可以的。 ▼
没有了父母帮助,一切问题都需要自己解决。
他努力让自己镇定,一边回忆着爸爸教给他的驾驶技巧,一边检查着飞行状态:
托马对现状分析之后做出了判断:既然一切正常,那迁徙计划就由自己代替爸爸来继续执行吧。
托马挂断了爸爸打来的电话,为了省电把手机切换成飞行模式,开始了独自“带雁飞行记”。 ▼
这场带雁飞行记,就像是托马的一次成人礼。
他在带领雁鸟走向迁徙的过程,也是他真正意义上第一次独立的过程。
谁也不会想到,那个一开始留着精致小油头、看起来什么都不会的男孩,有多能干。
托马时而带着雁鸟飞行,跨越山川河流。(顺带说一句,这部电影的视觉真的一绝,各种自然景观美到让人流泪。)
飞累了就在河边落脚,连生火都得自己来。 ▼
还好背包里有睡袋,在野外也可以睡觉。
有时遇到山上的野兽,托马只能壮着胆子大吼大叫,以吓退野兽。 ▼
最惊险的一次,托马飞行遇上了暴风雨。
他拼尽全力飞出了暴雨层,身后一群雁鸟也一个个挣脱了险境,就连他最担心的瘦小的阿卡,也用全力飞了出来。 ▼
飞机快没油了,托马就飞到有人的港口,去跟路人用不熟练的英语交流,讨要一些汽油。
路人问他:“你叫什么名字?”
他回答:“我叫尼尔斯。”
尼尔斯,是童话故事《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里主人公的名字。
在这个故事中,尼尔斯骑着鹅经历了千难万险,跟坏人搏斗,最终从一个顽童变成了一个正义勇敢的小少年。
这不正是托马的真实写照吗?
托马一路上风餐露宿,带雁飞行的样子被人拍下来发到了社交媒体上,一下子爆红了。
报纸上、电视上,都是对托马的报道,急疯了的爸爸妈妈也终于从报道中得知他的踪迹。 ▼
托马依旧在带着雁鸟飞啊飞,但突然多了很多陪伴他的人。
在他途经的地面上,有人画下巨大的“托马真棒”的字样。
每到一处,都有当地人跟他打招呼,自发地为他送上吃的,帮他给飞机加满油。 ▼
人们震惊于一个 14 岁孩子对保护濒危物种的决心,更震惊于他的勇敢。
“那个带鸟的孩子,他真的做到了。” ▼
原本对环保报道不屑一顾的媒体们,说着“保护湿地的故事太无聊了,没有读者想看”。
而如今托马降落的地点,聚集了一大堆“长枪短炮”。
后来,托马的飞行因为他体力不支而告一段落,回到人类社会,托马的皮肤晒黑了很多,还被冻伤。
对他倍感担心的爸爸妈妈,却意识到儿子的巨大成长,他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
他们没有怪罪托马的独自飞行,原本三令五申不让托马飞行的妈妈,甚至鼓励他的下一次飞行。
被信任,被赋予责任感,下一步就是放手让他大胆去飞。
爸爸妈妈选择开车在地面上跟随着托马,既保证他的安全,又不限制他的自由。
因为那是他想要做的事,有什么理由不让他去做呢?
这是一个雁鸟迁徙的故事,也是一个男孩成长的故事。
雁鸟宝宝从破壳,到第一次入水,第一次飞行,到迁徙成功在北极圈落脚,未尝不是托马独立的过程。
看着那个不安叛逆的小男孩,学会了爱这个世界,爱所有生命,还有什么比这更欣慰的呢?
我们无法阻止一颗幼芽向阳生长;
我们也无法要求一个孩子如何成长。
爱、责任、自由、勇敢。
这些永恒不变的美好品质,秘诀并不在于灌输,而在于信任,在于陪伴,在于适时地放手。
天高水长,这美丽的世界,本就是一切美好的源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