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期大家都渴望大学生活。和高中生活相比,大学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在于它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以及大量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时间。然而进入大学后,很多人却感到了迷茫,没有高中的充实感,大学生活空虚无助。那么大学到底该如何度过呢?

给大四学姐送什么礼物好(送给萌新们最好的七夕礼物)(1)

话题开始之前,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一位女孩最近拿到了心仪大学的offer,是香港中文的研究生。其实几天前,她还表现出隐隐的担心:“学校特别看重985,虽然绩点和雅思成绩尚可,经历也有,还是心虚。”她所在的学校不是985,但是她的实践经验可圈可点:台湾交流,国际志愿者,参加过学术论坛,去过五百强企业实习……总之是一份很漂亮的个人材料。

其实仔细看看这些申请条件,除了学校水平是“先天的”,对此无计可施,其他的丰富经验都是“后天”自己为自己创造出来的条件。她很清楚自己的短板,好在,她的“长板”足够长。四年时间对于自己的高要求和不懈努力,足够让她把自己打造成一块用实力说话的“金字招牌”,甚至盖过了学校本身赋予的光环。

大学是一场加时赛

高考决定的只是专业的方向和起点的高低,就像是一场预热,之后的大学才是真正较量的时刻,能跑多远,就是你自己的事情了。虽然普通高校与名校的确有些差距,但就怕你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差距都是可以改变的。

给大四学姐送什么礼物好(送给萌新们最好的七夕礼物)(2)

大学最重要的是找到方向,然后专注、努力

大学里最重要的是你要知道自己到底想做的是什么,找到那个应该去努力的方向,用三四年时间专注的去做一件事情,就一定能做成。只要你对某件事情有兴趣,觉得自己可以做好,那就不要犹豫,并迅速确立自己的努力方向。有了努力方向和自由时间,就会让你离成功更近一步。怕的是,你一点方向也没有,就那么颓废下去。

千万不要在大学虚度光阴

有人说“读了几年大学,发现大家的笑点都不一样了”,的确是这样。不仅是笑点,谈吐、见识、应变能力……好像都在这短短几年里慢慢地有了落差。这样的落差不是一天造成的,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是今天你去图书馆我在宿舍打游戏,是明天你去复习功课我在看一部韩剧,是你后天去参加一个志愿活动而我去逛个街,是大后天你带着满当当的简历拿到offer而我只能尴尬地笑笑:“我不会。”

大学要注重能力的培养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里说:“教育就是忘记了在学校所学的一切后剩下的东西”。“剩下的东西”是什么?肯定不会是常数的微商。这个“剩下的东西”是能力。所以,大学要注重能力的培养。

1.

>>>自学能力<<<

据美国统计,一个1976年的大学毕业生,无论他所学的知识多么“现代化”,到1980年就有一半知识陈旧过时,到1986年则基本上全部过时。人一生90%的知识是在工作中学到的。中国有句古话,“活到老,学到老”。所以必须不断自学新知识,新技术,坚持终身教育。

2.

>>>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要学的知识越来越多,有的称之谓“知识大爆炸”。一个人要记住所学的全部知识,既不可能,也没必要。因为你即使忘了,可以查书,查阅各种工具书刊,更何况现在有互联网。关键是碰到问题,你能否知道要用什么知识去解决这个问题。

3.

>>>表达能力<<<

关于如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第一点建议是“试讲”。作学术报告、演讲,事先一定要试讲,并且最好试讲三、五次。第二点建议是讲话或作报告宁短勿长。林肯葛底斯堡演讲,演讲时间只有两分钟,而掌声却持续了10分钟。这份演讲译成中文,也不过400字,却成为世界演讲的经典。

4.

>>>创新能力<<<

80年代前,世界上最好的手表是瑞士手表,最好的照相机是德国相机。80年代,日本用电子相机打跨了德国相机,用电子手表打跨了瑞士的机械手表。90年代后期,数码相机又打跨了胶卷相机。这些都是发生在最近一、二十年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成为适应未来社会的强者,在未来的竞争中成为胜利者。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创新。

5.

>>>经受挫折能力<<<

每个人在生命历程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如何看待它将是主宰人生的关键。畏惧退缩、自怨自艾是无济于事的。只有正视挫折、藐视挫折、超越自我、勇于克服,才能最终走向成功。因为成功总是属于那些备尝艰辛、异常顽强的人,总是属于那些在挫折中愈战愈勇、不被打垮的人。

给大四学姐送什么礼物好(送给萌新们最好的七夕礼物)(3)

每个人刚进大学的时候,都告诉自己要继续努力学习,考试成绩好了,才能拿到奖学金,专业学扎实了,将来才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我们还有一些小目标,要参加几个社团,读几本书,要保研,要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要勤工俭学自己养活自己。我们还有自己的梦想,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人生要过的不同凡响。

对于那些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走到哪里世界都是公平的。即使暂且处于弱势,也能够扳回一城。充满可能性的二十出头的年纪,很多事情都是有可能的。

希望大学毕业时的你,要么有优秀的成绩,要么有出色的能力,最好两者兼具。那个时候的你可能会发现,高考能给我们的东西远远不足以支撑未来,名校的光环也仅仅是暂时的。大学里踏踏实实地完成自己给自己的许诺,拥有不由分说的实力,才是面对未来的真实底气。

做你该做的事情,趁这场加时赛刚刚要开始,趁着它还没结束。

不要走着去,要跑,跑着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