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集”这个词在全国有很多叫法,南方称作“赶场”、“赶山”、“趁墟”。中原地区也有叫:“上街”“赶集”,在新疆地区叫:“巴扎”,集市是指定期聚集进行的商品交易活动形式。主要指在曾经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时代或地区遗留下的一种贸易组织形式。又称市集。赶集是劳动人民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赶集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散文书在哪里找(散文赶集)(1)

有些生活在都市里的孩子,从不到乡下去,可能以为是一个交易网站的名称“赶集网”,其实赶集网也是冒用了“赶集”这个名称而注册了自己网站名的由来。

赶集是有规律的,有“逢单”,“逢双”,还有五天一集,一周一集的说法。总的来说,都是一个意思。集市一般都在城乡结合部,农村乡镇等位置。

在近年来城乡建设加快,很多开发商瞄准了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到处都开发新的楼盘、新区,因此在新开发的小区附近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农贸市场,有需求就有供给,也就形成了所谓的“集市”。

过去在我小的时候,每逢赶集时大家都会起得很早,吃过早饭后就会到集市上去,挑选着喜爱的用品、衣服、肉菜。集市上的小贩去的会更早些,离“集市”稍远一点的商贩天不亮就要出发,常年赶远集的商贩更是半夜就要开始准备了,挑担,架子车,条件好一些的会用“二八大盖”加重自行车后座,一边一个荆条编制的挎篮塞上满满的兜售商品。在过去根本没有小货车,电动三轮车类的载货交通工具。太阳出来的时候集市上开始热闹了起来,作为集市的村子或乡镇仿佛成了一个闹市,时不时传来女人的笑声、小孩的哭声、小贩的吆喝声、各种讨价还价声、 声声入耳,好不热闹。

“赶集”对我来说也是很难得的,今天刚好空闲和心情不错,就去了一趟不远处的集市去“赶集”,我既然今天有了兴趣来“赶集”就要把集赶的有点意义,赶出点特色,赶出点名堂来,要感觉到这集有赶头,不然不是白来了一趟?

散文书在哪里找(散文赶集)(2)

今天赶集的人不是特别的多,地域有些空旷,小商贩的货车,三轮车、拖拉机基本上都在外围,集市内部基本都是固定摊位,各种商品都有各自的区域,比如:服装鞋帽区、小商品家电区、蔬菜散卖区、水果特色区、绿色蛋禽区,农家大肉区、草原牛羊肉区、生猛海鲜区、花鸟鱼虫等应有尽有。

集市上男女老少都有,城乡结合部的通勤上班族赶上休息日的,城市里的退休大妈们为了能买到当地种植的新鲜果蔬,赶早乘坐公交车来集市购物的,轮流着赶集做生意的小商贩以及附近乡村里特来赶集的人们都会聚到一起。各自买卖着自己供需的货物,这个集真的挺大的,集市上细听有各种的口音,有能听懂的北方话和地方话,也有听不懂的江浙沪口音,还有穿戴奇特貌似新疆的维吾尔族人叫卖着新疆特产,他们没有固定摊位,把卖的商品拿在手里来回走动着叫卖。

散文书在哪里找(散文赶集)(3)

集市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水果,琳琅满目,比比皆是,映入眼帘水果特色区里有“陕西柿饼”“山西核桃”“新疆葡萄干”“黄骅冬枣”“河南芒果”“莱阳酥梨”“烟台苹果”“热带地区的香蕉、菠萝、枇杷、山竹、橄榄、以及榴莲”等。南来北往的水果沾满了集市;各种蔬菜应有尽有,目不暇接,真是“菠菜韭菜藕,黄瓜葱土豆,茄子豆角蒜,白菜萝卜姜”蔬菜在集市占据了重要位置;鸡鸭鱼肉各领风骚,有活蹦乱跳的活鸡,也有水箱里游动的鲢鳙、武昌鱼、乌江鱼、鲤鱼和鲈鱼,肉食区摊位上还摆放着猪头、猪蹄、猪下水。海鲜类也占据了集市一隅,海蛎子、花蛤,大闸蟹、海米、都是天津、日照、唐山等地的特产;还有叫卖糖葫芦的,卖小菜的、卖日用品的......这样的集市囊括了城乡的优势。

集市上的叫喊声不断,此起彼伏,叫声一浪高过一浪:“大虾便宜了,刚拉来的”。“买苹果了,烟台大苹果。”“驴肉火烧,外焦内嫩”......随着叫卖声,人们一会涌向东,一会扑向北,集市如潮水一般不停地涌动着。这个城乡结合部的集市真的很热闹,有着城市没有的风姿,赶出了乡村的特点,赶出了集市的烂漫。拉动了区域城乡集市的贸易,激活了一方城乡的经济。

散文书在哪里找(散文赶集)(4)

荡漾在这样的集市里,看看这也想买,那也不错,集市上鲜美的货物让人动心,于是乎,我就买了有代表性的物品:海南的“黑胡椒”(南),内蒙的“牛排”(北),舟山的“带鱼”(东),新疆的“葡萄干”(西),河南的“道口烧鸡”(中)及当地的果蔬。齐了,东西南北中,全国大团结。我左手提着“东、西”,右手提着“南、北、中及果蔬”凯旋而归。

今天赶了一趟集,感觉获益多多,收获满满,也收获了一种好心情,更是体验了一把买卖声中的讨价还价人性。

散文书在哪里找(散文赶集)(5)

今天赶集 回家后,心里还荡漾着赶集所带来的甜美与体验。也让我感受到了久未体验过的生活,更让我重温了流失的过去时光,感受了不同环境、不同时期的不同风采,这个集赶得值。

2021年12月7日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