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是一团火 散作满天星(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1)

资料片

在萨尔图区星火村,星火一次变电所在红墙绿树的掩映下静静矗立,这里就是“工作有激情、人人是火种、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星火精神的发源地。

沿着“星火墙”走到一墙之隔的“老星火”旧址,阳光洒在灰色的开关场地面上,如一张泛黄的黑白老照片,定格住那段艰苦卓绝的英雄岁月。

三十多年前,同样在这方热土上,一根扁担守护大庆万家灯火。

那是在建所之初,荒原深处的星火一次变电所地势低洼,冬季设备基础冻胀,严重威胁着电网安全运行。20多名星火人就是靠人拉肩扛,一根扁担抬土垫场。扁担压折了,就换一根粗杠子继续干,3000多平方米的开关场,硬是垫高了30公分,解除了安全风险。

半个世纪以来,从举世闻名的石油大会战到高速度、高水平拿下大油田;从一部列车电站到如今的电网如织、电流滚滚,从当年荒原深处的一灯如豆到今天的万家灯火,从创业到崛起,几代“星火人”怀揣着为油保电的赤子肝胆,与石油结缘,为城市助力。

周丽琴还有一年就退休了,她把青春最美好的时光都奉献给了星火,她的父亲是会战时期被大庆会战工委授予“最讲认真的人”的全国劳模周占鳌。作为讲认真的传承人,周丽琴还清楚地记得林工——第一任技术员林子成的样子。

“无论白班夜班,一有空他就夹着一卷设备图纸到岗上,把值班员召集到一起,对照设备一个开关、一个把手地讲原理、讲结构,一有时间就跟在职工后面撵着问,我教的题会没会,整没整直溜?没整直溜的追着给你讲,一遍又一遍直到完全掌握。”

在林师傅的言传身教下,星火涌现出了记录“万字无差错”的万军,“心中有数,手上有准”的周庆军,“背画系统图”的乔木等一批青年技术骨干。宝剑锋从磨砺出,星火一次变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就实现了从大庆市到黑龙江省再到东北电管局“红旗变电所”的“三级跳”。

3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星火人继往开来,传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会战优良传统,在工作中逐渐孕育形成的“工作有激情,人人是火种,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星火精神响彻油田内外,每名星火人心中都有“严细精准的塞尺精神、团结和谐的线圈原则、自我加压的风扇作风、无私奉献的电容品格。”时至今日,星火一次变电所已经实现安全运行12000多天。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正是几代星火人一生的坚守与承诺。

大庆日报记者孙娜

链接

1976年,大庆油田从那时起开创了连续27年原油5000万吨高产稳产的世界壮举。

石油是国家的经济命脉,电力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先行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当时的大庆油田决定在石油产量最大的老油区,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两座电压等级为110千伏的变电所,1981年12月,星火一次变由此应运而生。

从那时起,星火一次变电所在油田电网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就从未改变,直到现在他的辖区供电量仍占油田年供电量的40.2%,所带油水井33000多口,原油产量占油田原油年产量的46.5%。

记者手记

“星火精神”是城市最初的创业火种,是我们城市记忆里最闪亮的“星光”。

30多年前大庆这片土地上,“星火人”用“星火精神”传承了大庆的“创业薪火”,也为城市精神内涵注入最初的“火种”。

今天的大庆人要接过创业的“薪火”,用创业的“星星之火”燃起城市转型振兴的“燎原之势”。大庆城市发展背后是每一个“星火”的奉献与支撑,用“星火精神”传承“创业薪火”,奏响城市转型振兴最强音。

今天的每一个大庆人都应该是“星星之火”,用满天星光照亮城市前行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