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读书会(在公司读书会上的分享)(1)

今天本部门读书会的第七次,轮到我主持,于是挟主持人之便,做了以“读书与写作”为主题的发言,不到40分钟。由于一共只有一个小时,还要留出每个人的发言时间,所以讲得稍稍有些快,很多问题没有展开。但效果还不错,不错的意思是,当大家发言时,能够提到他们觉得好的地方。说明大家都认真听了,这就是成功了。

内容分读书篇和写作篇。

企业内部读书会(在公司读书会上的分享)(2)

先说为什么要读书。PPT上摘抄了陈平原的一段话:“读书本身没有什么了不起,但读书这个行为意味着你没有完全认同这个世界,你还在追求个人的板块,你还有不满足,还在寻找另外一种可能性,另外一种生活方式。说到底,读书是一种精神生活。”

这段话稍微有点务虚,我又引了朱学东的一段话,稍微功利一些:“阅读与日常工作看起来像是时间上有抵牾冲突,但事实上,阅读不仅能健全个人,功利地说,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职场的要求。我个人早些年在媒体业工作,由外行而成为一个自认为还不错的媒体人,很大程度上,有阅读之功。”

就是说即使为了工作,读书,也是必要的手段。

孔庆东有句话:“真正的读书在工作以后”,余深以为然,因为工作前的读书都是为了考试和升学,考完试,这块砖就扔了。而工作以后的读书,目的性不强的读书,才是为自己读,愉悦身心,爱不释手。

那么读书的最好的状态是什么?或者说读书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恰如阅读大师鲁迅在《读书杂谈》里所说,真正爱读书就像爱打牌一样,“它妙在一张一张地摸起来,永远变化无穷。我想,凡嗜好的读书,能够手不释卷的原因也就是这样。他在每一叶每一叶里,都得着深厚的趣味。”

趣味,是读书的第一动力。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书都只凭借“淫欲”即可,有些书,尤其是经典书,仍然是需要克服枯燥,需要静下心来下功夫的。

当然有的人可能会问,我就是不爱读书怎么办?不爱读就不读,不要勉强。老孔说:人只要直面人生、直面自我,不读书一样可以成为圣贤,可以获得幸福。笔者身边很多人,包括很多亲戚和朋友,都不读书,但不妨碍人家过得幸福自得。

所以爱读书能读书,不需要当做一种炫耀,更无可自卑。

说完读书的目的问题,接下来列举了四种书单,第一种就是孔庆东的五十种书,因篇幅原因,不引在这里,网上很容易就搜到。这份书单的最大特点如作者所说:今多古少,中多外少,只当参考,若能从中选择十类,每类各选一本,熟读并领会,就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全面的人、大写的人。

第二份书单,是黄侃的八部书,毛诗,左传,周礼,说文解字,广韵,史记,汉书,文选。他认为做学问读这八本就够了,“八部书外皆狗屁”。

企业内部读书会(在公司读书会上的分享)(3)

这是为了说明,读书要读经典书,书海浩瀚,必须有所选择。

第三份,是鲁迅1930年给他的挚友许寿裳的儿子许世瑛的书单。

企业内部读书会(在公司读书会上的分享)(4)

第四份,是毛泽东1941年给他远在苏联的儿子毛岸英开的书单。

企业内部读书会(在公司读书会上的分享)(5)

之前文章已有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放这两个书单是说明,每个人读书的旨趣不同,除了专业书外,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读,读书也要读出自己的个性。

企业内部读书会(在公司读书会上的分享)(6)

那怎么读书呢?还是老孔的八字法:“手不释书,书不离笔”。不要把读书看得那么郑重,就和吃饭睡觉一样,是很自然的事情。同时,边读书需要边做笔记,写写划划,除非书是借的,否则不能让书留白,因为很多想法转瞬即逝,有想法一定要记下来。

写作篇……且待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