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名单揭晓,戴维·卡德、约书亚·安格里斯特和吉多·因本斯三人摘得桂冠。为何是这三位经济学奖?他们主要作出了哪些贡献?其所提出的理论在现实中的影响和意义几何?

新京报贝壳财经就此对话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副教授,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研究员,《政府与市场经济学》国际期刊执行主编黄张凯。

诺奖经济学获奖者(劳动经济学成诺奖主咖)(1)

新京报贝壳财经:你对今年的诺奖得主有什么印象?简单介绍一下。

黄张凯: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经济学各个分支都发展得非常细,可能不同研究领域的经济学家对彼此的工作并不是特别了解,甚至是比较陌生,但今年诺奖得主的贡献,并不是说发展了一个独特的经济学理论,而是说提供了一整套工具,不同领域的经济学家在做研究的时候都会用到。

所以跟以往的诺奖得主相比,今年三位诺奖获得者的声誉是超过了自己所在的领域,有着跨学科的影响。比如,现在社会科学的其他分支也越来越多地要用到一些实证经验的手法。

新京报贝壳财经:如何理解今年诺奖官网对几位学者的贡献描述?

黄张凯:因果推断是进行学术研究中非常关键的一个话题,本身也具有很强的哲学意义。我们知道两件事情同时发生,并不代表有因果关系,甚至两件事情一前一后发生,也并不一定意味着双方有因果关系。

如果用一句话向大众来传播安格里斯特和因本斯两位学者的思想或贡献,可以用一个大家非常了解的现象来概括,即相关性不代表因果性。

在具体的科学研究中,经常需要用到因果推断这种方法,来帮助确定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什么?不仅仅运用在经济学上,也会用在其他学科。比如,生物医药领域,人们近两年对疫苗的效果就比较关心。

上世纪80年代之前,经济学的实证或经验研究比较简陋,后来在这些学者的不断努力下,发展出越来越多工具来帮助我们判定a和b之间究竟有没有因果,这三位学者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涉及到双重差分、工具变量以及断点回归的方法模型。

其中,最有名的例子是关于大学录取分数线的分析。假如大学录取分数线为500分,那么可以对比501分和499分学生未来的发展,可能他们的其他方面非常接近,但是因为一分或两分之差,一个上大学,一个没上大学,最后生活上出现很大的不同,那么我们可以认为这种不同是由于大学教育带来的。有无大学学位对个人有重大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由于大学教育带来的,还是由于更优秀的人上了大学?

可以看到这个因果推断工具在经验研究上有着巨大的作用,能够帮助我们推断某些事情对其他事情的可能影响。

新京报贝壳财经:今年的诺奖为什么会选择这两个领域?

黄张凯:今年诺奖的成果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同时对于一些更宏大的主题也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从学科来看,不光是影响了经济学,其在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等领域都有应用。

比如,从历史学来看,过去几千年,中外的历史学家都在探讨国家兴衰的原因,很多情况下他们只看到了相关性,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挖掘因果关系。

举个例子,很多人都在追求中国在近代落后的原因,在上个世纪曾经不断有人希望能够废除汉字,因为他发现西方比较强大,但西方用的是字母文字,进而建立起来一个相关性,他把这个看成是因果,用象形文字的就会落后,用字母文字的就会发达。现在我们知道这仅是一个相关性,而不是一个因果关系。

新京报贝壳财经:怎么看待三位诺奖得主贡献对中国政策制定产生的影响

黄张凯:三位诺奖得主的贡献对中国的政策制定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这个作用不在于他们提出一个观点,中国应该怎么做?而是他们提供了一种非常有用的政策评估工具。

这种判定方法一个很重要的用途是在政策评估上,过去政府推出很多政策,这个政策究竟有什么作用,可能之前并没有好的办法来加以精确判定,但有了这几位学者的工作,大大推进了可以就事论事地说某一个政策实施效果的可能,进而优化政府执政能力,提高执政的科学性。

这个趋势不光是在中国,也是世界各国的政府都需要认真加以考虑的。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胡萌 编辑 宋钰婷 校对 柳宝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