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从小励志保家卫国的有志青年,有勇有谋的革命烈士,他为保护革命领导人,不畏敌人的炮火,奋勇直上。小小年纪就把祖国的统一大业放在第一位,将保护革命领袖的责任放置生死之外,正是这样的他,令周总理一生难忘,每每回忆起此事,不进独怆然而泪下,新中国的今天离不开周总理,也离不开当年用生命来保护他的人,这个人就是陈友才

周总理救命恩人(周总理救命恩人)(1)

陈友才

年少热血,立志报国

陈友才是湖南郴州人,14岁就参加了革命,当时的陈友才虽然年幼,但是有着超出同龄孩子的成熟和冷静。他从小就目睹了国民党对老百姓的恶劣行为,甚至在大革命的时期,陈友才的爷爷也因为做了农民自卫军的领导而被杀害,后来的陈友才一直跟着爷爷的兄弟参加革命运动,在叶挺将军的带领下,陈友才的小爷爷参加了北伐战争、武汉战役和广州战役,他的小爷爷也牺牲在了战场上。陈友才从小就对革命事业展现出极高的热情和满满的斗志。1927年陈友才参加了儿童革命团,还成了儿童团的团长。

13岁的少年在自己的家乡风风火火地参加革命,也许是年少热血,也许是怀揣着替亲人报仇雪恨的决心,虽然生在贫困的家庭,亲人遇害让小小的陈友才更加坚定了参与革命事业的决心,1928年,陈友才参加了南湘起义,至此便正式加入了红军。

周总理救命恩人(周总理救命恩人)(2)

因为表现出色,陈友才一眼被朱老总相中,后来跟着大部队一起去了延安,朱老总将他推荐给毛主席身边做了警卫员

1929年5月份,15岁的陈友才实现了自己的革命理想,终于在陈毅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为了共产党中的一员。后来陈友才一直在红四军和红一军的军部做通讯工作,在工作中积极向上,多次超出预期完成工作。后来驻扎在湘南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因为战略需要,迫切要转移,便开启了长征,在此途中,陈友才担任了红军总部侦查队的队长,这个职务可是至关重要的,是为红军获取有利情报的关键部门。

1935年陈友才跟侦察部队在前往昆明的一条公路上,伏击了敌人,并且还缴获了许多战利品,除了汽车以外,还有十分重要的云南省的地图,足足有十份之多,跟着一起伏击的还有刘金定吕黎平二人,他们还俘虏的敌军的一辆汽车和军官。这个事情让毛主席十分开心,给予了他们高度评价,还打趣地说道:“真是缺什么来什么,正发愁没有地图,这不敌人主动就送上门,真是雪中送炭。

周总理救命恩人(周总理救命恩人)(3)

红军部队

在红军长达两年的长征之中,陈友才一直在通讯位置发挥其重要的指挥作用,既要保障部队的通讯畅通,又要善于捕捉有利于我军的情报信息,这一路上国军对我军的伏击也是不断发生,时不时陈友才还要一面参加战斗,一面带着侦察队搞通讯。必要的时候还要担任队里的警卫委员和负责各部首长的安全工作。

1935年6月,长征军抵达四川懋功,陈友才被调到周恩来身边,同样也是担任警卫的工作,当时的周恩来身患疾病,革命环境又恶劣,在这种艰难困苦的情况下,要保障周恩来同志能够顺利的抵达延安,实属不易。次年初,陈友才担任周恩来的警卫参谋长。

有勇有谋,光荣时刻

作为一个警卫员兼参谋,有着十分重要的责任和义务,在思想上要积极,在政治上要忠于革命忠于党,还要忠于自己的首长,首长的安危是第一要事,除了自己身体条件好之外,整个家族都不能有任何违背党的任何污点和不清白的事迹,作为警卫员处在首长身边,经常能听到看到和接触到我党的秘密会议谈话和机密文件,这些都要用生命来保密。

周总理救命恩人(周总理救命恩人)(4)

与此同时,能在周总理身边长期辅佐,还有一个特殊的点,那就是陈友才和周总理十分相似,不仅身高体型相似,长相也酷为相似,因为有着这样先天的条件,平日里陈友才没少模仿周恩来的言谈举止,就连衣着上也几乎和周恩来一样,为什么要效仿周恩来呢?这样做是为了跟敌人打马虎眼儿,迷惑敌人,能有效保证周恩来的安全。

周总理救命恩人(周总理救命恩人)(5)

1936年,红军部队开始东征之途。周恩来同志驻守在黄河以西,处理后方事务,陈友才也一直伴随在周恩来同志的身边,有一次,周恩来同驻扎在河西的28军在绥德镇附近作战时,恰巧遇到了国民军的阻击,他们有战略地进行作战,兵分三路向我军发动进攻,但是我28军也不是吃素的,其中两支队伍被我军打得抱头鼠窜,另一只队伍跟我军玩起了战术,想从侧方绕后包抄周恩来和28军指挥部

周总理救命恩人(周总理救命恩人)(6)

在我军不备之时,敌军猛然发起进攻。陈友才见状,率领队伍奋起反击,一番激烈的炮火之后,把敌人驱赶至后方山脚下,此时我军的地理优势就起来了,就在此时,突然石头后方出现一个敌军士兵,正拿着枪对准周恩来同志,眼看就要射击了,陈友才一个激灵,飞一般地冲过去,把敌军扑倒在地,立即拿出枪准备击毙敌人,与此同时对方也开了枪,打中了陈友才的腿,在这焦灼的时刻,山脚下的敌人又开始反攻上来,千钧一发时刻,他大声嘶吼着让手下赶紧带领周恩来等同志转移阵地,他自己却负伤抵抗,一直到天快黑,这才将国军击退。

陈友才虽然年轻,可是深刻把自己的职责挂在心上,挂在脑海里,第一时刻冲出来解救首长,把生死置之事外,周恩来满心感激,对这个年轻的小伙子更是刮目相看!

周总理救命恩人(周总理救命恩人)(7)

为救首长,壮烈牺牲

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小小年纪能够走到中央核心人物身边,能够得到重用,生在战乱年代,亲人的一个个失去伴随着他的整个童年,报仇、保家卫国、保卫首长等职责深刻在血液里,他明白不是上阵杀敌就可以为亲人报仇,不是手拿枪械就能驱赶侵略者,每一场胜仗都需要首长的指挥和智慧,每一次的胜利都是领导人的精明策划和战士们的不畏生死促成的,小小的自己能为革命能为国家做些什么呢?

保卫首长,在陈友才将这四个字焊在心上,一旦首长身边触犯了危机,陈友才就自动开启风来挡风,箭来挡箭的模式,冲在最前面,他懂自己的选择意味着什么吗?他就真的不在乎生命吗?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但是有些使命是需要生命来守护的。

周总理救命恩人(周总理救命恩人)(8)

1937年4月25日,西安事变之后,周恩来受到张学良等人的邀请,要前往重庆和蒋介石等人谈判。当时的陈友才是周恩来的副官兼安保参谋,自然也随着周恩来一起乘机前往。因为蒋介石这个人心思缜密,阳奉阴违且表里不一,代表团此次前来没少明里暗里跟他们周旋,时间紧,任务重,事关国共合作大事,出面的都是中央高层领导,所以这次警卫的任务又落到了陈友才的身上。

1937年4月2日谈判进行到一个阶段后,陈友才和周恩来同志返回延安,向毛主席汇报了此次情况之后,在延安呆了差不多3周时间,毛主席又决定让周总理携代表团再次去南京跟国民党的代表商量有关于红军改编的各项任务问题,25日陈友才便跟着访问团一起前往南京,一行人大概有30来人,当天代表团出发后,居然被伏击了!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呢?安保这么严格的延安,居然会出现这种事情。

周总理救命恩人(周总理救命恩人)(9)

原来在延安的周围,一直都有很多反共组织敌军的特务潜伏着,这一消息到了他们的手中,他们就开始紧密的筹划如何破坏国共的此次合作谈判,他们埋伏在崂山,企图谋害周恩来。这一路上战士们都高度警惕,陈友才坐在车厢的最前方开道,时刻警惕周围的环境,这山路也不好走,又颠又陡,安保工作一刻不容懈怠。

正当周恩来的车队行驶到崂山北边的湫沿山时,车子驶入两山之间的平地之处,惊现枪响,只能“哒哒”几声,警卫员连忙警醒的问:“什么动静?”

“好像是牧羊的鞭子声。”有人回答。

“鞭子?在这荒山辟岭,根本看不到放羊的,哪来的鞭子响?”

话音刚落,枪林弹雨扑面而来。没有一点点防备的战斗就在此处打响了。

周总理救命恩人(周总理救命恩人)(10)

代表团一行才30多人,又光明磊落地行驶在路上,这目标太明显了,敌暗我明,又是突然袭击,我军不占优势。由于陈友才一直坐在车子的前排,所以当枪林弹雨来了之后,他便中枪了,但是他忍着疼痛在车上指挥作战,他一面派人联系延安总部支援,一面指挥身边警卫无论如何保护周恩来同志安全转移。陈友才一直穿得和周总理一样的正装,带着帽子,再加上俩人神形俱似,土匪们就认为他就是周恩来,于是他就故意吸引火力,转移敌人的注意力,让周恩来同志等人撤下公路,潜藏进右边的树林里,敌人果然上当了。

陈友才一直模仿着周总理的声音,大声的指挥作战,让土匪更加确信他就是周总理。陈友才一面举枪作战,一面伪装吸引炮火,成功地为周恩来同志的转移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周恩来同志撤退后,陈友才等人在车上已经弹尽粮绝,被敌人突破了阵地,身上足足中了6枪,最终倒下了。土匪们看到“周恩来”倒下了,又在陈友才的衣服里找到了有周恩来字体的名片!心中大喜,认为他们真的打死了周恩来。反复确认后他们又在陈友才身上捅了20几刀,发泄过后,这群土匪得意的跑了。实在是惨绝人寰!令人发指!

周总理救命恩人(周总理救命恩人)(11)

此次遇袭一共损失了11名同志,周恩来因为要事谈判不得不错过了烈士们的追悼会,心情十分沉重,他说:陈友才同志,向来恪守本分,战斗起来不畏艰险,把生命置之度外,对革命和党都有着崇高的热情和忠诚,他为了革命牺牲了,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如果没有陈友才同志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没有甘愿做替身的坚定信念,英勇献身,还会有共和国的总理吗?晚年的周总理时常想到陈友才这个年轻人,也很感激他为革命事业做出的努力,连周总理的夫人每每谈起陈友才也时常说道:“他是替恩来死的,我永生难忘”。

缅怀陈友才同志

时至多年过去了,陈友才同志被追记为革命烈士,当年陈友才同志牺牲之后,他的队友把他随身携带的一条毛毯交给了周恩来,这个毯子上血迹斑斓,也有不少刀痕,是一条有故事的毯子,周恩来同志接到毛毯的时候,泪流不止,一个跟着自己出生入死的小伙,就这样没有了,一个和自己极其相似的孩子,就这样葬送在暴徒的手中,他是为自己死的,想到此处,周恩来更加难过了。

周总理救命恩人(周总理救命恩人)(12)

陈友才的那条毛巾毯至今仍然留在延安,在延安革命遗址中,陈友才同志在天之灵应该也很想回到那个曾经抛头颅洒热血的地方。1973年6月晚年的周恩来同志已经病痛缠身了,他同越南的一些朋友再次回到延安,处理完琐事,便亲自要求前往陈友才的墓前祭奠。

后来周恩来同志要求要给陈友才同志立个碑文,要把烈士们都安葬进陵园,魂魄已经没有了踪迹,可是新中国的今天他们要有个家,让后世之人永远祭奠!

周总理救命恩人(周总理救命恩人)(13)

时光飞逝,当年那些为了战斗牺牲的革命烈士有些名流世间,有些连尸骨都找不到了,当年那些战斗过的痕迹也已经被岁月所掩盖。新时代的我们只有靠前辈们残存的记忆和泛黄的照片听他们讲着关于过去的一切,我们今天是如何来之不易的,战士们用身躯和鲜血为我们铸成的坚固的城墙,抵御外来的侵略,为我们换来今天的和平,我们中国人之所以钟情于红色,大概就是深刻懂得,我们的新中国是用这些战士们的鲜血换回来的,无数战士的们鲜血染红的旗帜,警醒着每一代中国的新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