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秘档配音解说是谁(红色密档揭秘密档背后)(1)

《红色密档》纪录片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推出,共 5 集,分别为《守护光明》《抉择时刻》《制胜电波》《风雨同行》和《字里行间》。

档案,承载的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和气节。它们可能是一张信笺、一封家书,还有可能是一份入党申请书、一个竹简,它们载着先人们的故事和记忆,穿越了时光,也照耀着今人。

这是毛泽东亲自修订的《井冈山的斗争》手稿。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当中提到“莲花保存一支,其余概被豪绅缴去”,说的就是“莲花一支枪”背后的故事。

红色秘档配音解说是谁(红色密档揭秘密档背后)(2)

一份份珍贵的档案承载着先人们的故事和记忆。

莲花农民暴动失败后,60支枪被缴去59支,仅剩的一支被共产党员贺国庆冒着生命危险藏了起来。后来,这支枪成为了赤卫队制胜的武器,从一支发展到17支,最后再发展到成立莲花独立团,从侧面印证了毛泽东“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这份珍贵的手稿是首次在《红色密档》纪录片中亮相。该片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推出,共 5 集,分别为《守护光明》《抉择时刻》《制胜电波》《风雨同行》和《字里行间》。

《红色密档》通过对几千份档案的广泛收集、深入挖掘和比照分析,从五个不同侧面系统展示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 28 年的光辉历程,探求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品格和胜利密码。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陈一心的故事进入《红色密档》纪录片导演组的视野始于一次偶然。纪录片总导演任超表示,当时导演组在上海档案馆前采,发现了《上海概况》这本珍贵的档案资料。通过多方联络,找到了当年为这本档案资料编制做出过重要贡献的几位人物。

《上海概况》是上海第二条战线取得的重要成果。《上海概况》汇编于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书中详细介绍了上海的城市、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领域的情况,甚至连监狱的面积、职员名字等都清晰在册。像一本百科全书一般记录了当时上海这座城市的概况,为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提供了重要指引。

摄制组重点采访了对该档案资料形成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三位老人,重走了当年他们收集档案资料的路线,逐步勾勒出当年上海第二条战线上的进步青年们艰辛危险但又英勇无畏的工作图景。

红色秘档配音解说是谁(红色密档揭秘密档背后)(3)

这本珍贵的《上海概况》档案现由上海市档案馆珍藏。

陈一心老人今年90岁了,曾是原上海麦伦中学党支部书记。76年前,他是麦伦中学的学生,也是国民党统治区第二条战线上的骨干。

1947年,身为麦伦学生自治会干部的陈一心负责在学生中发展积极分子,同时向各阶层群众宣传党的思想。在中共上海地下党的领导下,上海第二条战线迅速聚集起了众多群众。

据陈一心回忆,自己当时接到上级指示,负责提篮桥区域的信息搜索。他将这一任务分配给学校自治部的党员、积极分子,然后再自己将信息汇总。

“每一个区,每一条街道,都要从第一个走到最后。学校、工厂、商店、仓库、国民党的警察局、监狱要一个个地按照门牌号码画出来。”陈一心说。

陈一心向摄制组展示了自己收藏的《上海第二条战线任务分配单》。这是一份当时麦伦中学地下党员执行任务的分配单,上面清晰地要求,接到分配单的同学要按照单子上的任务去执行。

“同学,请您在今明两天之内完成下面三件工作。并将工作结果在5月13日12时以前,交给您的小队长,再转交给总部。”分配单的内容展现了当年学生工作的隐蔽和细致。

红色秘档配音解说是谁(红色密档揭秘密档背后)(4)

陈一心老人和当年一起收集信息的同学们再次见面。

提篮桥监狱,被喻为“远东第一监狱”,守备森严,四周都是电网,外人根本无法接近。想要搞清楚监狱的军警和人员分布,更是难上加难。当年,陈一心和同学们来到上海提篮桥监狱附近,分批次观察国民党军队的轮换,还有隐蔽在碉堡里国民党士兵和机枪的数量。

陈一心和同学们所做的工作,只是当年上海国民党统治区第二条战线工作中的一个缩影。最终,上海的学生、群众、工人等搜集调查的消息,经中共上海地下党统一汇总后,转送中共中央华东局社会部,整理汇编成了这本《上海概况》。

封封家书,拳拳赤子心

在众多革命纪念馆中,珍藏着中国共产党人留下的一封封家书。在字里行间所饱含的万千情感——忠诚、无悔、坚韧、无我,穿越历史空间,直击人们的内心。这些家书,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黑暗迷雾中对于光明的执着。

“小宝宝,妈妈就要与你永别了。小宝宝,你是个不幸者,但你不要恨我,如果你能长大,你应该不会怪我。”这是共产党员赵云霄在临刑前留给自己尚在襁褓中的女儿的遗书。此时,她的女儿出生不过1个月零10几天。

红色秘档配音解说是谁(红色密档揭秘密档背后)(5)

赵云霄留给女儿的绝笔遗书。

1928年,陈觉、赵云霄夫妇不幸被捕。当时,夫妻二人曾有继续存活下去的机会。只要签下悔过书,就可以重获自由,抚育女儿长大成人。但夫妻二人依旧选择了忠诚,慨然赴死。

“启明我的小宝贝:小宝宝,你是民国十八年正月初二日生的,但你的妈妈在你才1个月又10几天的时候,便与你永别了。小宝宝,妈妈要与你永别了。你是个不幸者,你不必恨我,而恨当时的环境。”电视屏幕中,朗读者胡可谈及自己朗读这份英雄的绝笔时,不时哽咽。而屏幕外,赵云霄的侄女赵宗宴也早已泣不成声。

如果说赵云霄留给女儿的遗书饱含深情、字字泣血,那么烈士李卡留给战友的遗书则充满诗意和斗志。

李卡,194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派往乳源县粤赣先遣支队,先后担任参谋、武工队长、工委会主任等职。1949年1月,李卡不幸受伤被捕。在狱中遭受百般折磨,但他没有泄露党的半点秘密,同时坚持写日记、给朋友写信,抒发对党和人民的热爱。1949年9月4日,无计可施的敌人只能把他杀害。李卡在黎明前倒下,年仅27岁。

红色秘档配音解说是谁(红色密档揭秘密档背后)(6)

摄制组特意联系到了李卡的女儿。

在这封名为《天一亮,你就会看见太阳的微笑》的遗书中,李卡这样安慰战友:“我们这一代就是施肥的一代,用自己的血灌溉快将实现的乐园,让人类享受人类应有的一切幸福。几多英雄勇士为此而流血,抛出自己的头颅,我不过是大海中一滴水,平原的一株草,大海无干旱之日,烈火亦无烧尽野草之时。”

摄制组还找来了李卡的女儿和当时曾和李卡一起战斗过的战友,回忆李卡的点点滴滴。据纪录片《红色密档》制片人池建新介绍,每一位当事人和革命先烈后人都让摄制组成员深受触动,不仅是因为他们讲述的故事,也是因为那些浮现在指尖笔上的革命信仰、革命精神。

“我们的导演团队中有很多年轻的导演,在此之前对党的历史可以说是除了课本上出现过的外都知之甚少,这次创作,接触的这些人物和故事,对他们不仅是一次集体的党史学习,更为他们奠定了新的人生信仰。”他说。

档案背后

为了力求资料充分扎实,《红色密档》摄制组从 2020 年初开始,10 个摄制组同时展开拍摄,足迹遍及全国各地 20 多个省市自治区的 50 余处档案馆、纪念馆以及红色地标,拍摄档案数千份,采访嘉宾近百人,拍摄素材近 1 万分钟。

这些档案,不仅包括中共历次重要会议的决议、发言稿、电报,还包括书信、日记、报刊、录音、影像等众多品类。其中,有 48 份档案资料属首次向媒体公开。例如:毛泽东撰写的 1927 年 8 月 9 日参加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的发言原稿、毛泽东亲自修订的《井冈山的斗争》手稿等。

红色秘档配音解说是谁(红色密档揭秘密档背后)(7)

一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这些珍贵的档案原稿基本都收藏在国内甚至国外的各大档案馆、纪念馆等相关机构,其中最重量级的档案大多存于中央档案馆。据配合拍摄的中央档案馆档案资料利用部接待处处长谷欣介绍,纪录片《红色密档》是她所经历的查档时间最长、调取档案最多的纪录片。

红色秘档配音解说是谁(红色密档揭秘密档背后)(8)

摄制组调取档案。

在《红色密档》制片人池建新看来,寻访这些档案的过程其实是本片制作过程中最具挑战的部分。“因为我们最开始寻找的时候,别说是档案的名字不知道,档案收藏在哪里不知道,甚至连要找什么档案都只有一个大概的范围。”他说。

红色秘档配音解说是谁(红色密档揭秘密档背后)(9)

摄制组足迹遍及全国各地 20 多个省市自治区的 50 余处档案馆、纪念馆以及红色地标,拍摄档案数千份。

在这个过程中,《红色密档》的联合制作单位中央档案馆给摄制组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他们根据摄制组提供的大概范围,给出了很多细化的档案供他们拍摄。而对于一些收藏于地方相关机构的档案,摄制组只能靠感觉去逐一联络询问。“我们发往各地的联络公函达到了一百封以上,打过的联络电话数量更是上千。这是最笨的办法,也确实没有其他捷径可走。”池建新说。

“当你最终亲眼见到这些档案的时候,那种内心的激动可能是没有经过这些前期过程的人无法体会的。一方面当然是艰辛之后的回报,但更多的是直面历史的心潮澎湃。那一个个手写的字迹,一个个革命先辈落款的名字,它们就是最鲜活的历史,可以触摸、可以探寻、可以精神对话。”池建新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