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仅有10名干警、坐落在大漠沙海里的基层“小院”,凭着扎根新疆、热爱新疆、屯垦戍边精神,用一年时间从“落后”跻身“先进”——

擎老兵精神铸“沙海检魂”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昆玉市紧邻塔克拉玛干沙漠,风沙肆虐,年降雨量不到40毫米,年浮尘天气200多天。经过十几年的改造和建设,如今的昆玉市不仅种植了万顷良田,还打造了道路宽阔、楼房林立、绿树成荫的军垦新城。第十四师和田垦区(昆玉市)检察院就位于这座沙漠小城之中。今年初,这个仅有10名干警的基层“小院”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检察院评为“先进基层检察院”。彼时,距该院被最高检确定为全国相对薄弱基层院仅一年时间。

一年间,这个大漠沙海里的基层“小院”创造出一系列佳绩:10项业务指标实现零的突破;办理的一起案件被最高检评为“土地执法查处领域行政非诉执行监督”专项活动优秀案件;5人次获兵团级表彰,3人次获师市级表彰,整体考核成绩跻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检察系统基层院前列。

这里最不应该缺少的就是精神

偏远的地理位置、恶劣的自然环境、闭塞的交通状况,曾让和田垦区检察院个别干警存在“坚守即是奉献”“苦劳就是功劳”“落后是常态、领先是意外”等消极思想。

“精神动力不足、奋斗意志不强、司法理念落后是我院被确定为全国相对薄弱基层院的根本原因。然而,这里最不应该缺少的就是精神!”和田垦区检察院检察长王俊召介绍说,这里有解放军徒步穿越“死亡之海”(指塔克拉玛干沙漠)进军和田的英雄壮举,还有“一道命令执行一生”“扎根新疆、热爱新疆、屯垦戍边”的老兵精神。

“一定要把老兵精神传承好,把检察文化建设好!”牢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赵铁实的殷殷嘱托,和田垦区检察院确定“用红色基因铸魂,靠老兵精神赋能”的脱薄争先思路,打造以老兵精神为内核的“沙海检魂”文化品牌。

和田垦区检察院组织干警重走老兵路、瞻仰老兵纪念馆、开展主题演讲和书画创作等,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引导全院干警深刻领悟老兵精神的内涵和外延、挖掘老兵精神在兵团检察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把老兵精神转化为检察干警胸怀祖国情系人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职业追求。该院不仅从中提炼出“怀天下、守公正”的院训,而且将沙海老兵们“一道命令执行一生”的忠诚、坚韧,在荒漠中白手起家、战风沙、开良田的吃苦耐劳和拼搏牺牲精神,与新时代检察工作总体要求相结合,形成“奉献、守正、自强”的昆玉检察精神,让红色基因在干警头脑中聚变融合,激发干警用奉献诠释生命意义,用守正见证职业追求,用自强书写检察人生的思想认同和行动自觉。

那些你不知道的老洋房里的新故事(大漠沙海里基层)(1)

检察干警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碑前宣誓

那些你不知道的老洋房里的新故事(大漠沙海里基层)(2)

检察干警重走老兵路

从没有勇气报名参赛

到主动请缨出战

王远涛和杜晓静都是和田垦区检察院的业务新兵,他们一个是入职1年多的新干警,一个是从综合部门调整到业务岗位不久的办案新手。不久前,两人刚参加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检察机关控申业务竞赛,这也是该院首次派人参加业务竞赛。尽管两人都没有取得名次,但是敢于报名参赛已经是开了先河,意义非凡。数月前,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检察机关未检业务竞赛中,因该院无人敢报名参赛,使十四师检察机关成为全兵团唯一缺席未检业务竞赛的单位。

“当时确实没有勇气参赛,如果时光倒流让我再选择一次,我一定报名参赛,至少是一次学习机会呀!”说到那次竞赛,从事未检业务的检察官助理、维吾尔族干警热孜宛古丽很后悔,她希望自己像沙海老兵那样不畏困难,在战斗中强大起来。如今的热孜宛古丽不再胆怯,面对该院缺少懂维吾尔语检察官的困难,她勇敢地担起了这份职责。在员额检察官带领下,热孜宛古丽办理了所有涉维吾尔族犯罪案件和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从没有勇气报名参赛到主动请缨出战,从胆怯退避到成为办案主力,年轻干警正在快速成长。

“涛哥”是和田垦区检察院组建时招录的首批大学生,也是该院干警中屈指可数的全日制本科生之一。半年前,他还保持着该院唯一通过“法考”获得A证的记录,在十四师司法机关圈子里,算得上兼具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级”人物。然而,看着同批次被招录人员中有的辞职当了律师,赚得盆满钵满,有的已成为副团长、副政委,而自己只是个副科级,也时常冒出辞职的念头,甚至有时尥蹶子、耍脾气。

随着一次次参与老兵精神的学习研讨,一次次和大家总结检察文化的灵魂,“涛哥”干事创业的激情被激发出来,从那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办刑检案的“纯粹法律人”,成长为既研究业务知识又学习政策理论的多面手。

“与沙海老兵相比,我这点付出算不上啥。提高政治站位绝不是空话,传承弘扬老兵精神也不是喊口号,要落在检察办案上。”如今的“涛哥”已是和田垦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在提升素能方面,他不仅自己学习,还经常把所学所悟与大家分享,并带出了好几名像热孜宛古丽一样的后起之秀;办案中,他依法能动履职,时刻牢记维稳戍边的职责使命,注重法、理、情相融合,坚持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相统一。

手机里的爸爸、女儿

和不回家的检察长

干警李江涛已经有5年没见过儿子,更没有抱过儿子了。这在交通发达的新时代让人难以置信,也令常人难以理解。

“如果不是经常视频通话,我不知道儿子是不是还能认识我。”李江涛笑着说,他在孩子9个月大的时候就把他送到湖南岳父母家,随后李江涛就成了“手机里的爸爸”。虽然每周都会和孩子视频通话,可年幼的儿子似乎对这个“手机里的爸爸”并不感兴趣,没说几句就跑开了。

“等今年把他接过来再收拾他。”李江涛开着玩笑对记者说。然而,内心的无奈和失落却难以掩饰,儿子对他与日俱增的陌生感、疏离感,让这个陕西汉子流露出几分苦涩。“今年一定把他接过来。”李江涛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对远方的儿子说。

李江涛是“手机里的爸爸”,和田垦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刘喜燕则是父母眼中“手机里的女儿”。13年前,刘喜燕受国家“西部计划”鼓舞来到南疆,后被招录到检察机关。让她没想到的是,母亲在2017年因病瘫痪在床,饮食起居全靠年迈的父亲照顾,这让刘喜燕格外内疚。身为女儿,她除了每年给家里汇点钱,抽时间与父母视频说说话外,根本无法在老人身边尽孝。5年来,她两次被母亲的病危通知书紧急召回,每次在病床前照看母亲,她都尽心竭力,尽可能多地陪伴在母亲的病床前,多看看母亲慈爱的脸庞。可是,母亲病情刚稳定,父母就会催着她返回工作岗位。

自2019年8月从内地选调到和田垦区检察院担任检察长至今,王俊召没有回过一次家。王俊召笑着说:“没有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基层检察院工作过的人可能想不通,一个基层‘小院’的工作会有那么忙吗?忙到连回家的时间都没有?可是当你置身这里,担起该担的担子、扛起该扛的责任时,你就会发现,除非你对工作不管不顾,否则就真的很难抽出时间回家看看。”

那些你不知道的老洋房里的新故事(大漠沙海里基层)(3)

检察干警热情接待信访群众

和田垦区检察院现有10名干警,每年都要抽出2名或3名干警参加“访惠聚”“边境值班”等中心工作,在岗干警都是身兼数职,人人都是“变形金刚”。十四师两级检察机关20多名干警中,大多是来自内地省份或新疆外地市。其中,夫妻长期两地分居的有3人,老人和孩子在工作单位百余公里外的还有10余人。

“让老兵甘愿扎根新疆的,是他们心中对祖国的热爱;让老兵爱上新疆的,是他们对这片土地的付出和收获;让老兵终身屯垦戍边的,是他们曾作为军人的职责与使命。新时代检察人要传承的就是他们基于热爱的奉献、基于忠诚的坚守和基于职责的奋斗。”不久前,和田垦区检察院举办了“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老兵精神”主题演讲比赛,参赛干警不仅道出了他们对老兵精神的理解,更诠释了新时代的检察使命。(检察日报 王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