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文物概况

1.1.1.地理位置

大窎桥古建筑群位于淄博市淄川区罗村镇大窎桥村。 东经118°03′16.33″,北纬33°11′23.56″,海拔106~116米。

1.1.2.自然环境

大窎桥村位于淄川区罗村镇西。南面,是国营洪山煤矿一立井驻地,东面是二立井驻地,西面是国营洪山铝土矿,三面矿区环绕。西河(暖水河上游)自南而北蜿蜒而来,流经村西,呈斜抱之势。村庄整体南高北低、东高西低,排水整体自东南排向西北,入西河。窎桥王氏大院 座落在大窎桥村东北位置,占据村内最佳地段。

古老的村庄传承着古老的文明,美丽村庄的周边也布满迷人风景。从大窎桥村向南五华里,便是有名的梓橦山风景区,名山黉山风景区。这里有我国最早的军事学院,这里有“郑公书院”。据传说,这里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大军事家王禅老宜即鬼谷子先生教学的地方。这个春秋时期的大军事家,就是在这里培育了兵圣孙膑及庞涓。培育了旧中国时期的纵横家张仪。他们在一段时期,用智慧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古街巷

大清古屋建筑群(古建筑群王氏庄园)(1)

鸟瞰

大清古屋建筑群(古建筑群王氏庄园)(2)

大清古屋建筑群(古建筑群王氏庄园)(3)

大清古屋建筑群(古建筑群王氏庄园)(4)

大清古屋建筑群(古建筑群王氏庄园)(5)

大清古屋建筑群(古建筑群王氏庄园)(6)

根雕技艺

大清古屋建筑群(古建筑群王氏庄园)(7)

清代精湛砌筑工艺

大清古屋建筑群(古建筑群王氏庄园)(8)

清代精湛砌筑工艺

大清古屋建筑群(古建筑群王氏庄园)(9)

古建筑大门

大清古屋建筑群(古建筑群王氏庄园)(10)

二门

大清古屋建筑群(古建筑群王氏庄园)(11)

清代古建

大清古屋建筑群(古建筑群王氏庄园)(12)

清代古建

大清古屋建筑群(古建筑群王氏庄园)(13)

清代古建

大清古屋建筑群(古建筑群王氏庄园)(14)

清代古建

大清古屋建筑群(古建筑群王氏庄园)(15)

清代古建

大清古屋建筑群(古建筑群王氏庄园)(16)

清代古建

大清古屋建筑群(古建筑群王氏庄园)(17)

清代古建

大清古屋建筑群(古建筑群王氏庄园)(18)

王氏庄园修整规划

大清古屋建筑群(古建筑群王氏庄园)(19)

价值分析

大清古屋建筑群(古建筑群王氏庄园)(20)

老街巷

大清古屋建筑群(古建筑群王氏庄园)(21)

清代古建

大清古屋建筑群(古建筑群王氏庄园)(22)

古建布局

大清古屋建筑群(古建筑群王氏庄园)(23)

清代古建

大清古屋建筑群(古建筑群王氏庄园)(24)

大清古屋建筑群(古建筑群王氏庄园)(25)

大清古屋建筑群(古建筑群王氏庄园)(26)

太河水库引水渠

大清古屋建筑群(古建筑群王氏庄园)(27)

清代古建

大清古屋建筑群(古建筑群王氏庄园)(28)

清代古建

大清古屋建筑群(古建筑群王氏庄园)(29)

大清古屋建筑群(古建筑群王氏庄园)(30)

大清古屋建筑群(古建筑群王氏庄园)(31)

大清古屋建筑群(古建筑群王氏庄园)(32)

清代古建

大清古屋建筑群(古建筑群王氏庄园)(33)

清代古建

大清古屋建筑群(古建筑群王氏庄园)(34)

清代古建

大清古屋建筑群(古建筑群王氏庄园)(35)

清代围子墙

大清古屋建筑群(古建筑群王氏庄园)(36)

清代围子墙

大清古屋建筑群(古建筑群王氏庄园)(37)

70年代建筑

大清古屋建筑群(古建筑群王氏庄园)(38)

王氏庄园修缮中

大清古屋建筑群(古建筑群王氏庄园)(39)

王氏庄园修缮中

大清古屋建筑群(古建筑群王氏庄园)(40)

王氏庄园修缮中

大清古屋建筑群(古建筑群王氏庄园)(41)

王氏庄园修缮中

大清古屋建筑群(古建筑群王氏庄园)(42)

王氏庄园修缮中

大清古屋建筑群(古建筑群王氏庄园)(43)

其他清代民居

大清古屋建筑群(古建筑群王氏庄园)(44)

古桥

大清古屋建筑群(古建筑群王氏庄园)(45)

西山景观

大清古屋建筑群(古建筑群王氏庄园)(46)

西山景观

大清古屋建筑群(古建筑群王氏庄园)(47)

西山景观

大清古屋建筑群(古建筑群王氏庄园)(48)

白瓷窑遗址

大清古屋建筑群(古建筑群王氏庄园)(49)

白瓷窑遗址

大清古屋建筑群(古建筑群王氏庄园)(50)

观音庙

大清古屋建筑群(古建筑群王氏庄园)(51)

古井

大清古屋建筑群(古建筑群王氏庄园)(52)

院落排水

大清古屋建筑群(古建筑群王氏庄园)(53)

知青楼

大清古屋建筑群(古建筑群王氏庄园)(54)

其他古建筑

大清古屋建筑群(古建筑群王氏庄园)(55)

淄砚

大清古屋建筑群(古建筑群王氏庄园)(56)

淄砚制作流程

1.2.大窎桥建筑群的总体评价

1.2.1.历史价值

(1)大窎桥建筑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我省市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以其庞大规模的古建组群,真实的反映了明清之际淄川王氏家族,通过耕读传家,荣登科举,“荐贤书,贡大廷,荣封褒 袭世爵,荣冠带者一百四十有九人”的名门望族。

(2)大窎桥建筑群的遗产本体虽变化较大,但格局保留较为完整,真实、清晰。

(3)大窎桥建筑群与周边的自然环境及人文背景,变化较小,总体格局保存较好。

(4)大窎桥建筑群王氏院落具有比较完整的建筑组群,协调有序的四合院真实体现了该地区的人文、民俗、宗教文化。

(5)大窎桥村整体建筑传承完整,从明末各个时期建筑均有:明末——清初——清中期——清末——民国——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新社区。是研究北方民居建筑发展沿革、历史传承的活教材。

1.2.2.艺术价值

(1)大窎桥建筑群与大窎桥村的组群格局、建筑平面布局、梁架结构形式等方面,反映出独特的建筑艺术和地方特色。

(2)大窎桥建筑群在建筑雕刻、绘画、檐口脊饰、构件制作方面,以及所运载的文化内涵等方面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民俗特点。

1.2.3.科学价值

(1)大窎桥建筑群整体建筑布局功能性强,集居住、会客、作坊、生产、私塾、花园、家庙、墓地、祭祀于一体,充分的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及组群布局的卓越成就和科技水平。

(2)大窎桥建筑群建筑本体在设计时综合考虑了实用、坚固、防范等措施,尽管当作盛粮仓库半个多世纪仍坚实可用。有较高的建筑成就和科技价值。

(3)大窎桥建筑群王氏院落通过中轴对称,几进院落,房屋的大小高低、前后上下,综合体现了中国传统伦理的等级观念和礼制秩序。

1.2.4.社会价值

(1)大窎桥建筑群从始建到兴衰的过程,体现了劳动人民从贫困到富足、励精图治、艰苦创业,传统美德的典范。具有时代的传承意义。

(2)窎桥王氏的发家史,揭示了明清时期中国平民通过科举考试,走仕途发展的历程,通过王崇义、王鳌永、王培荀等人物的仕途历程,诠释了“忠君爱民,洁身廉政,刚正不阿,仗义执言”的仕途宗旨和淳朴家风。具有普遍的社会教育意义。

1.2.5.乡村记忆价值

乡村记忆工程”是“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载体工程。大窎桥建筑群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具备农村传统文化特征。村内的古民居、古街巷、围子墙、传统器物等得以保留实属不易。应明确进行保留、保护和维修利用,结合生产用具、生产生活遗物遗迹的展示,形成集乡土建筑和乡村民俗为一体的综合性、活态化的乡村博物馆。

1.2.6.家风传承与宗亲情感价值

大窎桥村是窎桥王氏发祥地,是王氏家族的家园,历经600余年而昌盛繁荣,繁衍数万人。期间甲科蝉联,代有闻人。“祖孙父子世济其美”,“列职散署徼荣冠带者凡百四十有九人,门阀之盛名誉之隆於淄实称望族”。是明清之际耕读文化传统家风的楷模。朝代更迭,历尽沧桑,先辈的业绩在王氏家族发展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

“大窎桥建筑群”其主要部分即为王氏宅区,群组宅区建筑不仅是建筑历史、艺术价值的运载主体,它将传统的家教、家风向世人传递纯朴的信息,有不可替代的宗亲情感价值,更是人们精神的寄托和情感的依靠。我们认为建筑的情感价值比其历史价值更重要。

窎桥王氏家训:

丰泉窎桥,淄邑之东。明初卜居,始有家庭。世代耒耜,勤劳耕种。礼让诚信,家和事兴。饴谋忠厚,里党称颂。郁郁文采,莘莘学童。翰墨纷华,书香味浓。自强不息,砥节厉行。寒来暑往,道远任重。父子进士,榜上有名。头顶乌纱,闪耀京城。出入禁闼,较译政令。门阀彰显,山河共荣。励精图治,现身朝廷。剃蠹抑豪,除恶扬正。舍命抗疏,朝野震惊。为国争光,为民请命。匡扶正义,仁爱大众。心胸坦荡,大度宽容。秉政廉洁,两袖清风。乐善好施,积德余庆。名镇三奇,海岱蜚声。时光流逝,松柏长青。斗转星移,精神永恒。先人德业,后辈继承。太平盛世,时和年丰。红旗招展,锦绣前程。再创辉煌,耀祖光宗。与时俱进,争当先锋。科学发展,再立新功。展望未来,前途光明。寥寥数语,寄我后生。

1.2.7.旅游价值

历史建筑的使用价值是建筑理论中最与生活贴切的价值因素,是历史建筑的物质化表现。 通过对大窎桥建筑群本体的保护维修、恢复它的本来面目, 无论从规模、品位、价值,它将是淄川区乃至淄博市不可多得的文化旅游精品。利用“大窎桥建筑群”文物主体,合理配套相应文化设施,增加文化含量,僻建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开辟文化旅游。通过对环境的改善,服务设施的配套,文化含量的增加,必将成为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景点,并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注:王氏庄园一期修缮工程已完工,可以参观。二、三期工程正在进行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