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幸福到万家》热播,收视率创新高,播放平台热度亦相当可观,剧中涉及的诸多议题更引起广泛讨论,接连登上热搜。在都市剧霸屏、农村题材明显式微的影视生态下,《幸福到万家》无疑为农村题材电视剧增添了一抹亮色。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表达已经是当前影视创作的主流。曾经极度丰富且繁荣的农村题材创作已经不再,如果让观众回忆仍有印象的农村题材剧,恐怕许多人的回答还是20世纪的经典剧集,或是以《乡村爱情》为代表的乡村喜剧,近些年可能仅有《山海情》等。农村题材创作的断裂,与消费市场变化的客观现实有关,当然更多的还是自身创作的问题,由于编剧对农村了解甚少,其笔下的农村,也大多数是面容模糊的存在,流于表面化、标签化,掩盖了现实农村的诸多问题。
农村故事讲什么、怎么讲,成为摆在创作者面前的挑战,这方面《幸福到万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跟当前许多的农村题材剧一样,《幸福到万家》仍然延续了农村由穷变富的基本奋斗逻辑。讲农民致富的故事是讲农村题材不能回避的主题,但在普遍性的叙事下容易忽视的是,在物质逐渐丰裕的同时,该如何抛弃陈规陋习,摆脱那些看不见的枷锁,这正是《幸福到万家》的突破之处。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的还有人情社会到法治社会的过渡、传统礼教到现代文明的变革。于是,跟随剧中不断铺设的闹婚陋习、大小姓的矛盾等,农村现实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得以揭开并作了一些有益的寻求问题解决的尝试,也让观众最直观地感受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这种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直面矛盾的处理,也是打动观众的地方。
伴随《幸福到万家》的热播,其中话题屡次引发年轻观众的热议,也足够说明,只要故事讲得好,农村题材同样可以突破圈层限制。说到底,题材只是一个载体,好的农村题材电视剧,一定不是农村观众特供。在讲述农村转型的过程中,城市和乡村,并非截然对立的存在,而是存在某种共通的东西。而抛开题材的差异,人物的塑造和人物的选择,才是最令观众共情之处。在这方面,也有不少优秀的例子,譬如《山海情》中的得福、得宝、水花和麦苗,《幸福到万家》中的何幸福、王秀玉,他们不再是用陈旧观念塑造的脸谱式人物,敢于挑战规则,拥有独立、自主、自强的可贵品质,是吻合当代精神的新人。观众即便从未有过类似的生活经验,也能受到触动。
不是观众不爱看农村题材剧,而是优秀的农村题材剧太少。农村题材剧讲得好了,也拥有超越题材的力量。而创作农村题材剧的要领,仍是要回到现实中,现实是最大的富矿,有更多的农村故事仍有待于创作者去用心发掘、用心讲述,我们也期待着农村题材剧有更多叫好又叫座的作品。(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梦馨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