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听说过,说人在死之前的一定时间内,会发出一种气味,人对此不敏感,但是有一种动物对此气味非常敏感,比如猫头鹰。猫头鹰接受这种气味后,会发出类似笑声的表现。所以看人们常说:“不怕夜猫子叫,就怕夜猫子笑。”夜猫子笑的地方,预示着不久后就要死人了。

人死前会散发气息(说人在死之前的一定时间内)(1)

我在专栏《盗诀1赤血蟾王》中曾经描写过一段关于“夜猫子”笑的章节,结果第二天发现,探险队里的江子果然死了。

这一天下来,大家都是筋疲力尽,时间不长,呼吸渐沉,先后都进入了梦乡。

荒郊旷野,寂若死灰,除了细微的风声就是偶尔的虫鸣,这样的夜显得更加漫长。

不知道过了多久,突然夜空中传来一阵女人的笑声,声音尖锐刺耳,深夜里平增几分凄厉。老羊倌立时睁开眼睛,身子没动,侧耳细听。

“咯咯……”又是一串笑声从远处传过来,声音忽高忽低,回声悠长。

老羊倌就地一滚,把身子隐在了山石的阴影里,后背紧紧地贴在了石头上,一伸手拔出了管插,循着声音的方向望了过去。

宋长江反应也不慢,就势一滚趴在了地上,抽出匕首,伸着脖子左右看了看,抬头望了望天,也是一脸的惊愕。

笑声过后,好半天,也没有再听到什么动静。

白术从帐篷里轻轻地爬了出来,手里也握着匕首,心惊胆战地看了看徐青山和宋长江,小声地问他们是不是听到了什么动静。

徐青山趴在地上点了点头,告诉白术,刚才好像有女人在笑。

荒郊野外,风清月皎,好几个人都听到了动静,很明显刚才的笑声不是幻听,不过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没了动静。

足足过了五分钟,宋长江左右看了看,直起了身子,从地上爬了起来,冷哼了一声:“三更半夜的,哪儿来的女人?估计是听错了,山里的动静多,指不定是什么玩意儿。”

话音刚落,头顶上空飞快地掠过了一个影子。

白术指着天空,吓得失声叫了出来,一脸惊骇,胸口剧烈地起伏。

宋长江也听到头顶有动静,赶紧又趴在了地上,而后抬头往天上看了看,就见夜色如墨,缀着几颗残星,根本看不到有什么东西。那道黑影如鬼魅般地飘了过去,速度极快,眨眼的工夫,竟然不见了。

宋长江握紧匕首左右看了看,下意识地把白术挡在了身后。

徐青山手里攥着管插,吓得也是直咽唾沫,刚才那道黑影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嗖地一下就隐在了夜色中,压根就没看清是什么东西,等他仰头再看时,早就不见了踪影。

老羊倌让大伙不用紧张,说那就是只猫头鹰。

听说是只猫头鹰,宋长江有点意外,咧着大嘴看了看老羊倌:“啥玩意儿?猫头鹰?在哪儿呢?”

老羊倌用手指了指斜前方的一棵大树,告诉宋长江,顺着树干往上看,距地六米多高。

宋长江顺着老羊倌手指的方向抬眼看了看,远处一片漆黑,根本就看不见什么。他还有些不甘心,从白术手上接过手电,顺着树干往上照了照。

果然,树上有只猫头鹰,两只眼珠反射出两道精光,像是两架探照灯一样,正盯着这伙人。

徐青山听说是猫头鹰,脸色就是一变。

在农村,人们又把猫头鹰称作夜猫子,都说“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这东西绝对不是什么好鸟,和乌鸦基本上归为一类,都是不祥的预兆。有句老话讲,“宁听夜猫子叫,不听夜猫子笑”。夜猫子一笑,这地方就要死人,就会有人到阎王爷那儿去报到。

一想到刚才那咯咯的笑声,徐青山立时就出了一身的冷汗,有些害怕,刚要说话,见老羊倌偷偷瞪了他一眼,赶紧把嘴闭上了。

对于人死之前会产生异味的科学解释,据说是因为人在死亡前,身体内的某些器官就开始停止工作了,同时会分解出二氧化碳等气体。这些气体有些自呼吸系统排出,有些自毛孔溢出,有些香味,只是气味有时很轻微,一般人不易查觉。越是接近死亡,味道会越重,开始变臭,临死之人说话时,口中的气味很冲,会很臭,一般人闻到后都受不了。一旦咽气以后,尸体的分解速度会加快,到了一定时间,气味的浓度大到谁都可以闻得到了——即尸臭。

人死前会散发气息(说人在死之前的一定时间内)(2)

老话说“香到极点就是臭,臭到极点就是香”,高浓度的香水是很难闻的。比如说洗手间的臭味,在稀释了几千几万倍以后就是香味了,花香。很多化妆品里都有这种元素,一些香水的成分也是这些。

我听一个朋友和我说过,九几年的时候,那时他还不大,他外公去世的那一天早上,那时他外公只是昏睡中,并没有咽气,他和他表哥就闻到了一股很难闻的味道,说不出来那种味道,反正是很难闻,问旁边的人有没有闻到,他们都说没有的,就他和他表哥两个闻到了,他当时觉得很奇怪,结果他外公傍晚就去世了。

人死前会散发气息(说人在死之前的一定时间内)(3)

身边还有些朋友也议论过这处事,有人说,那味道就像是放鞭炮之后的硝烟味,他小时候去他叔家刚搬的房子时,就老闻到那股味,让他很不舒服和烦躁,所以就催促爸妈赶紧带他离开......没多久,他叔就开车出车祸翻下50米悬崖死了,后来上大学的时候,他看了一本《星空下的守望者》,说是濒死时,他朋友似乎也有闻到过鞭炮之后的硝烟味,他这才知道这估计就是死亡前散发的气味吧,死神的味道……不知真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