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国王,广东粤东地区及沿海闽南民众所尊奉的地方守护神。随着当地移民向外扩展,成为香港、台湾省及东南亚的汉人民间信仰之一。三山指的是揭西县河婆镇北面的独山、西南面的明山和东面的巾山。

古希腊神话中的神王(传播至海外的神明)(1)

台南三山国王像

根据记载,宋太宗封此三山神为国王 ,文化起源于广东潮汕地区和客家地区,通常被认为是潮汕人跟客家人供奉的“守护神” 源于隋朝,在当时的潮州府揭阳县霖田(今属揭西县),其庙在潮汕各市、县都有仿建,播及梅县、兴宁、大埔、丰顺、海丰、陆丰、汕尾、惠东、台山、东莞、佛山、福建省东山县、广西省昭平县等地,共有庙估计逾360座,它被潮人视为“社神”、“地头神”, 为当地民众所奉的守护神,是闽南人、台湾人、潮汕人、客家人的共同信仰。 “三山”是指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河婆街道北面的独山、西南面的明山(位于梅州 )和东面的巾山,传说隋朝大业年间此三山出现神迹,遂受到当地百姓祭祀,至宋代又追封为王,分别为清化威德报国王(明山)、助政明肃宁国王(巾山)、惠威宏应丰国王(独山),三山国王祖庙在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河婆街道。

古希腊神话中的神王(传播至海外的神明)(2)

汕头达濠三山国王庙

在2007年,三山国王祭典被广东省政府批准为广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8年12月,昭平客家三山国王庙会被列为第七批广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说在唐代,文豪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时,当地洪水泛滥成灾,居民向这三座山的山神祈求止雨,果然雨过天晴,韩愈便奉为“界石神”,宋徽宗赐敕额“明贶”。

古希腊神话中的神王(传播至海外的神明)(3)

图片来源于网络

民间传说称,古代有三人自称结义兄弟,时常在巾山、明山、独山等三座山下棋饮酒,有一天三人在独山石洞前聚会,并在石洞前的死枫树变化法术,让死枫树开花,乡民们因此来围观,三兄弟居然又变出一朵直径数尺长的莲花,众人认为三兄弟是神人,立刻跪地膜拜,一位陈姓村民就说,愿意拜三兄弟为老师,三兄弟笑了笑,就腾云驾雾而去。不久之后,陈姓村民仙逝,居然降驾到村中乩童身上,说自己已经羽化登仙,而三兄弟是连杰、赵轩,乔俊,就是巾山、明山、独山三山之神。于是乡民在巾山建庙,奉祀三山之神与陈将军。

也有传说称连杰、赵轩,乔俊结拜三兄弟,曾帮助隋朝建国,功成身退,后因保驾皇泰君,皆受封为大总管,又因保护代王侑,封护国公,唐朝兴起后隐居于三山,死后在三山各自显圣,被视为山神。到了北宋时期,宋太祖赵匡胤借得三位山神的神力帮助,后才将刘张之乱平息,遂赠敕额,以太牢祭祀,封王爵,即巾山王、明山王、独山王,宋太宗就分别赐封三位山神封号,巾山王为清化盛德报国王(大国王)、明山王为助政明肃宁国王(二国王)、独山国王为惠威弘应丰国王(三国王)。

古希腊神话中的神王(传播至海外的神明)(4)

昭平三山国王庙会

不少庙宇将第三国王独山国王奉于正位,说法繁多,有说法是因当初钦差大臣带着封神诏书及尚方宝剑先后跑遍巾山、明山、独山,却找不到任何一座山神祠,便将诏书及宝剑留在独山并自刎而死;所以三位山神中独山国王法力最为强大,故可坐大位,一说独山国王勇猛,战功最多,故受敕封“坐正位”。

或说宋帝昺逃到潮州时,三山国王显灵护送,独山国王多送了一里路,帝继敕封“坐正位”;也有另一则《陆丞相祷三山》的传奇称,陆秀夫带着幼帝逃亡,在三山国王庙祈祷打败蒙古人,称:“天定其命,夷不能治夏,椟不能胜珠!”结果三座神像突然自行调换位置、背对陆秀夫,三王独山国王神像移到中间,代表“本末对调”,宋朝即将灭亡,背对陆秀夫,是天命已定,无法接受陆秀夫的许愿。从此多数庙宇都让独山国王奉于正位。如霖田祖庙及台南三山国王庙之独山国王便是居正位。亦有因三王有最早受封而坐正位之说。#人人能科普,处处有新知#

古希腊神话中的神王(传播至海外的神明)(5)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山国王姓名及圣诞:

除了广东省、福建省和广西省,在我国台湾省和香港以及海外东南亚的柬埔寨、马来西亚、越南等国也都有三山国王庙宇。

古希腊神话中的神王(传播至海外的神明)(6)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文献:

《潮州府志》

贝闻喜、杨方笙主编《三山国王丛谈》

刘希孟[元]:《明贶庙记》

陈春声:《地方神明正统性的创造与认知--三山国王来历故事分析》,《潮州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暨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三山国王信仰与台湾移民社会》,(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集刊》第80期(1995年春季)。

苗栗县境内三山国王庙人文性格的研究成果报告书(黄尚煃)

民间崇道习俗:三山国王,道教文化数据库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