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总有一些莫名其妙的优越感(都只因缺乏见识和悲悯)(1)

01

其实,标题没有完全表达出我的意思。

我想说的是,一切优越感和一切认为别人有优越感,都来源于缺见识,和不包容。

这些文字酝酿了好久,有很多真实感受以及大学期间一两个小故事想写出来。但是一直不知道怎么开篇比较好,直到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一件特别莫名其妙但是很值得思考的事,你肯定会跟我一样觉得很有意思。

事情是这样的。

一个表面关系很不错的“朋友”背后黑我数次,后来又发生了一些事情不赘述了,我忍无可忍给那个可爱的姑娘发了微信,告诉她人在做天在看,说话做事要过脑,毕竟大家都在一个圈子里。

结果她把我给她发的信息截图,发在了微信群里,抢了上风。

02

以前看过孟非说的一句话,觉得很有道理:

所有的优越感都不是来自容貌、身材、知识、家族、财富、地位、成就和权力,它只来自缺见识和缺悲悯。

那么,总是“认为别人有优越感”,又何尝不是呢。一味觉得自己牛B和一味觉得别人炫耀,是一样可悲的事儿。那都是对别人成长经历的不理解和不包容,在我看来这大概是所有过度自信和盲目自卑的根源。你的经历就决定了你是一个这样的你啊,别人的经历就决定了别人是那样的别人啊。

我记得大二那年暑假,我特别好的一个大学同学邀请我去她家乡玩,她家乡是西北内陆一个比较偏僻的小山村。

她性格非常开朗,对人很热情,带着我参观了一天她家乡的农业养殖基地和人造水库,给我介绍她从小到大跟小伙伴一起玩儿的地方和她家乡的发展史。

有些人总有一些莫名其妙的优越感(都只因缺乏见识和悲悯)(2)

那天我们玩得特别开心,她就像在学校跟我相处时那么的真诚。晚上她带我到她家里,我见到了她爸妈,结果她爸妈说的方言我竟然一句都听不懂,我只能感受到叔叔阿姨在很热情地把家里所有好吃的水果、干果拿出来招待我。她家房子很小也很阴暗,周围没有任何的娱乐设施。

我从来没想到一个如此开朗活泼优秀的朋友是从这么艰苦的环境中走出来,来到清华。

说实话这件事当时对我有点小冲击。

虽然我家乡也是一个连三线都算不上的沿海小城市,生活不像大城市那么丰富,但人均GDP那些数字还是说明这个城市的生活水平至少算得上是中上游,想吃的都能吃到,想买的也都能买到。以前跟着爸妈出去旅游从来没有到过她家乡这样的地区,所以对她的生活环境完全不了解。

她跟我说:“小关你知道吗,你从小到大见过的很多很多东西,我都没见过。我就在这儿生活了二十多年,这儿什么都没有。北京对我来说,是个太大的世界了。”

这时我才意识到,那一天她的生活对我产生的冲击之大,与开学时我的生活对她产生的冲击是一样的。

有些人总有一些莫名其妙的优越感(都只因缺乏见识和悲悯)(3)

03

“欠发展”和“发展”两者间的力量总是相互的。

同样的,开学时那些从小到大都学习、生活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大城市的同学对我产生的冲击,也是如此。

他们可能三四岁就跟着爸妈去欧洲玩儿过,我拼了命才在大三拿到去欧洲的交换机会;他们初高中就玩腻了社团、学生会主席竞选,我高三还在傻乎乎地问已经考上大学的学长学姐,大学的社团是什么样的。一入学就玩命地收集各类社团的招新宣传单。

我想,那时我的这些行为,在很多大城市同学眼里,简直是没见过世面。而那时的我,应该代表了大部分刚刚走进大学时代的同学。

你是不是也经常遇到这种情况:

“A附”的鄙视“B外”的;

“B外”的鄙视“C中”的;

“C中”的鄙视“A附”的。

不幸的是,我不属于任何一所A附B外和C中。

有时你羡慕他们高中时就积累下了无数的财富,有足够的资本在一进大学就可以叱咤风云呼风唤雨,人家一星期能打开的局面你甚至一个学期都打不开;有时候你又心想,有什么了不起,他们怎么那么傲啊。

可是现实就是这样。

如果你愿意这么比,总会跳出那么一个人,告诉你你其实真的是在起跑线上就输了,你再努力都可能弥补不了人家之前20年在北上广优越的生活环境下的快速成长。况且,还有那么多“长得好、家庭背景好、还努力的人”。

我以前为这事苦恼过一阵子,觉得好不公平。我受不了也看不惯所有“付出配不上收获”的事实,但是后来发现,人家的付出是在过去,是在你看不见的地方。

说白了,人家可能就是比你努力得更多,你有啥可抱怨的。

有些人总有一些莫名其妙的优越感(都只因缺乏见识和悲悯)(4)

04

后来我信了好朋友常说的一句话,“我傲是因为我就是比你牛呀,怎样?”这种自然流露竟让我无言以对,这好像跟“优越感”完全是两码事。

再后来我发现,貌似必须得承认人家用真实努力换来的傲气。

前段时间跟我很佩服的一个学长聊天,他问我:

“清华四年带给你最大的成长是什么?”

我想了想说:“是包容心。”包容“比你好的”和“不如你的”一切。

承认你崇拜的人的努力,也理解他的缺点;尊重不如你优秀的人的看法,也学习他的长处。

因为世界上所有的存在,都是事出有因。

一直都认为,成熟的标志就是包容心的养成,包容而不是抵抗和谩骂自己与别人的差异。

“你是清华的怎么了”这句话,既然说得出口就不是出于包容,若不是因为心虚,又怎会曲解别人的正常心?

这不是对学校的否定,也不是对我个人的否定,而且人活在另一个世界里的固有偏见。他不为别的,只为抨击而抨击,他把主观臆想当成了理性思考。我们的人生经历不同,那就必然会有不同的思维习惯和做事方式,你如果偏执地认为别人在秀优越感,而完全拒绝理性地对待和分析问题,我只能说,那么我觉得,你在过去输了,未来还要继续输下去呢。

曾经生活环境的差异,造成的个体不同既然无法改变,我们每个人,只能包容差异,谦卑地活着,各自在各自的起跑线上不顾一切地奋斗着。

其实,假想敌本就不存在。

文:小关

图源:网络

编辑:祁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