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周恩来的身体健康不怎么乐观,如果总理住院了,而总理留下来的大量工作,该由谁来完成呢?

周恩来开始考虑邓小平,毛泽东自然也认为,邓小平是非常合适的人选。

1975年周恩来手术前(1975年周恩来手术前)(1)

到了1974年,毛泽东评价邓小平的时候写了三个字“人才难”周恩来补了一个字“得”所以组成一句成语:人才难得!

历史证明,主席和总理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

周恩来在1975年,被推到了手术室的门前,总理握着邓小平的手,说:你这一年干得很好,比我强得多!

1975年周恩来手术前(1975年周恩来手术前)(2)

由此开始咱们今天的文章,周恩来为什么会如此青睐邓小平的呢?

这一切,要从法国说起,从周恩来和邓小平的第一次相识说起,那时候青春年少,那时候意气风发。

时间是1920年,周恩来登上了上海的轮船,远赴欧洲勤工俭学。

那时周恩来才二十二岁的年纪,想要从欧洲发达国家,寻找中国崛起的道路。

周恩来在欧洲,可不是旅游闲逛,而是去往巴黎、伦敦、柏林等等大城市,不仅寻找人生之路,也在寻找中华民族的路。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为什么中国积贫积弱?为什么欧洲如此富强?而人类的未来,又在何处?

一年后,周恩来毅然加入了“共产主义小组”属于是巴黎最早的中共组织。

当年轻人有了梦想之后,剩下的便是朝着目标进发,周恩来所在的共产主义小组,很快就成了欧洲进步华人的联络中心。

1975年周恩来手术前(1975年周恩来手术前)(3)

(青年时期的周恩来)

周恩来进入华人劳工群体,广泛宣传革命思想,在这个共产主义小组当中,除了周恩来之外,还有:李立三、陈毅、朱德、聂荣臻、王若飞、邓希贤……年轻的邓希贤,正是未来的邓小平。

周恩来组织和领导了“中国旅欧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共旅欧支部”他本该和邓小平天各一方,为了共同的革命理想,所以走到了同一条道路上。

1922年,邓小平才18岁的年纪,属于是小组当中较为年轻的一位,虽然在组织当中年纪较小,但他的才华,很快就会展现在巴黎,办刊物、开豆腐店、和周恩来一起,宣传革命思想。

1975年周恩来手术前(1975年周恩来手术前)(4)

(邓小平年轻时)

如果说革命是一株大树的话,各类的革命刊物,便属于是根系。

1923年,周恩来和邓小平创办了革命刊物《少年》后改名为《赤光》在周恩来的领导下,邓小平、李富春、李大章等人,为创办革命刊物而努力。

周恩来在巴黎的那间小小出租屋,成了《赤光》的总编辑部,大家白天勤工俭学,晚上挤在小小的房间里,策划明天的文章。

在学费都是难题的物质条件下,周恩来和邓小平等人,为了《赤光》能够顺利发行,所以吃的是面包加白开水,甭说是香喷喷的肉,就连最便宜的蔬菜,也是难得的美味。

虽然省吃俭用苦了自己,但却能让革命刊物顺利发行,去带到更多的进步青年。

周恩来早早就发现了邓小平惊才艳艳的天资,和艰苦朴素的作风,做事认真,一丝不苟。

1975年周恩来手术前(1975年周恩来手术前)(5)

(青年时期的周恩来)

邓小平虽然物质生活困苦,但那万丈雄心,总能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自然也就很快得到了周恩来的认可。

就拿“蜡板”来说,邓小平字迹工整有力,每一笔写下去,都认认真真倾注最心血……写下去的不仅仅是蜡板,更是革命的未来。

因为接触油墨太多,所以邓小平常常是两手黑乎乎,包括脸色也有点点油墨,周恩来开玩笑说:邓小平是“油印博士”。

没过多久,欧洲的进步青年,都把邓小平称之为油印博士,这个雅号在欧洲,成了一段佳话。

周恩来在欧洲的时候,很快就发现了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留学生营养不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连最低标准的营养摄入都没有,不用想都知道,健康肯定会出问题。

留学生囊中羞涩,甚至会把一日三餐,减少为一日一餐,再加上法国遭遇了经济危机,所以生活变得更加艰难。

1922年6月,周恩来做出决定,让邓小平在巴黎开一家豆腐店,为留学生补充营养。

没过多久,巴黎街头就出现了一家中式豆腐坊,名叫:中国豆腐店。

1975年周恩来手术前(1975年周恩来手术前)(6)

很多旅欧的学生,主动去豆腐店帮忙。虽然周恩来工作繁忙,但也常常抽出时间,去豆腐店义务劳动。

豆腐店所出售的中国豆腐,不仅品质高味道好,而且店里的一群年轻人,其朝气蓬勃的工作态度,也触动了周围的邻居,所以生意特别好。

周恩来原本想着,仅仅是让邓小平负责豆腐店,挣了钱之后为留学生补充营养,谁知道随着生意越来越好,不仅仅帮助了留学生,而且又为革命组织提供了不少的经费。

其实想想也是应该,这两位中国的政治巨人,治大国犹如烹小鲜,经营豆腐店那自然是小菜一碟。

时局是艰难的,条件是困苦的,但这些二十岁上下的留学生,内心是乐观的,对革命胜利的信念,更是无比坚定的!

同时期,倒是有很多旅欧的学生选择经商,未来也都成了民国富甲一方的资本家;不过周恩来和邓小平,毅然选择救国之路,从这时候开始,他们便展现出和同龄人的巨大区别。

在邓小平晚年,女儿问父亲在欧洲的时候,跟谁关系最好?

邓小平说是周总理,那时候在欧洲,一直将周恩来当做兄长,他又说:“我们在一起工作的时间也最长……”

由以上经历便可看出,周恩来和邓小平,早在欧洲留学生的时候,就已经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1975年周恩来手术前(1975年周恩来手术前)(7)

(革命先辈在巴黎的合影)

结束法国的旅程,周恩来回到国内,在黄埔军校做了政治部主任;而邓小平则在苏联留学。

到了1927年,是大变革、大变动、大屠杀、大悲壮的一年……也是在这一年,邓小平回到了国内。

这一年最大的事件,便是国民党和共产党,从合作走向了分裂,以蒋介石为首的反革命分子,向中国共产党挥动屠刀。

紧随其后的便是八一南昌起义和八七会议,时间分别是8月1号和8月7号,这两大历史事件,改变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路线!

在八七会议上,确定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确定了武装推翻国民党的革命路线。

1975年周恩来手术前(1975年周恩来手术前)(8)

(邓小平题写的:八七会议会址)

这次会议之后,毛泽东去往长沙领导秋收起义。这次会议之后,周恩来和邓小平,跟随党中央秘密去往上海。

按照李宗仁回忆录的说法“证明‘他们’在上海是没有基础的”意思是四一二之后,李宗仁自认为“打败”了上海的中共革命力量,他臆测中共在上海没有基础。

虽然说蒋介石、李宗仁、白崇禧等等反革命,破坏了上海的中共党组织,但是和李宗仁臆测的恰恰相反,中共的群众基础依旧在。

党中央在上海迅速重建,从公开活动转入秘密活动,周恩来和邓小平,便是党中央的骨干成员。重新组织了秘密工作机关,重建了交通网。

由此可见,李宗仁是狂妄的,对中共革命是无知的,此人未来败走美国,也是必然的。

1928年1月,周恩来原本就已经是政治局的常委,又兼任组织局的主任,处理中央的日常工作。

23岁的邓小平,则担任中央秘书长,主要负责的工作,便是协助周恩来处理日常事务。

周恩来和邓小平,再次并肩作战,游走在敌人的心脏当中,将生死置之度外。

党中央多数时间,在上海都是秘密活动的,其秘密机关设立在四马路(福州路)的天蟾舞台。

1975年周恩来手术前(1975年周恩来手术前)(9)

(舞台后面就是党中央的秘密机关)

从外面看,似乎是举行文艺表演的地方,可舞台的另一面,一个即将改变中国的历史大剧,已经开始上演。

连续三年多的时间里,每当召开中央会议的时候,周恩来因为管的事情多,所以他的发言也最多。

邓小平负责记录周恩来的发言,那时候他留给大家的印象则是:会议上较少发言,但每次都是点明要害,发现问题的根本所在。

当时的秘书处处长黄介然,晚年回忆这段历史的时候,他说:“那时候,周恩来和邓小平,每天都在一起工作。各部门也都向他们两位请示,如果是机关事务性和技术性的问题,由小平同志处理解决;如果是缺人、缺经费、以及中央问题,周恩来能当场解决的就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重大问题,他就提交到政治局会议上去讨论决定。恩来同志相当于党内日常工作的总管。”

黄介然还说:“我对小平同志印象很深,他是非常谨慎的,而且可亲得很。”

从此处便可看出,周恩来和邓小平,在艰难的革命过程当中,朝夕相处,生死与共。

邓小平晚年回忆这段历史的时候,说:那时候与我工作关系最密切、个人关系也最亲密的是周总理。  

此后几十年的时间里,中国处在大变革的社会阶段,红军“反围剿”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剿匪斗争、抗美援朝……

1975年周恩来手术前(1975年周恩来手术前)(10)

新中国虽然是年轻的政权,但英勇无畏的革命者,在旋涡当中站了起来,而且站得更高,也终将会走得更远。

1972年6月,周恩来确诊患癌,他的健康状况已经不容乐观,到了7月份,医生依旧是有信心的,希望尽快治疗,刻不容缓。

偏偏周恩来很忙,他要领导一个七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珍贵的。

医生建议周恩来多喝水,因为每天喝十杯水以上的人,患膀胱癌的危险性,是每天最多喝五杯水的人的一半……

然而周恩来却无法多喝水,他认为自己要接待外宾、要开会、要审阅文件、如果多喝水的话,就会多去卫生间,就会占用很多时间。

就拿接待外宾来说,如果去卫生间的话,周恩来觉得不怎么礼貌。

医生终于在8月份说服了周恩来,让总理去玉泉山工作七天,好抽出一点时间治疗。

周恩来虽然同意去了玉泉山,但他的工作量依旧很大,医生说地方换来换去,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总理修养,如果持续高强度工作,对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周恩来在玉泉山的这七天当中,主持了四场会议,见了两位外国元首,日程安排的很满,医生虽然极力争取,却并未位总理争取到理想的休息时间。

1975年周恩来手术前(1975年周恩来手术前)(11)

在玉泉山的这段时间里,周恩来就已经在思考,自己身为这个国家的总管,如果哪天住院了,而自己留下来的工作,该由谁来完成呢?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后果不堪设想……

同一时间里,毛泽东和周恩来,都想起了邓小平。主席和总理的关怀下,邓小平在江西和湖南各地考察,留下长长的足迹。

周恩来要求江西,要让邓小平住在南昌附近,要住在两层的楼房当中,最好是独门独院。让邓小平夫妇住在二楼,让工作人员住在一楼。

1975年周恩来手术前(1975年周恩来手术前)(12)

1973年1月5日,周恩来结束了连续二十多个小时的工作,强忍着病痛的折磨,想要抓紧时间休息一会儿。

张佐良是周恩来的医生,他眼见总理休息了,所以他也想要小憩一会,可睡意朦胧当中,突然听到秘书焦急的大喊,要张大夫快起来。

张佐良虽然早就有心理准备,但听到秘书的大喊,刹那间就有了不详的预感,急忙跑到了门口。

这一天,医生看到了周恩来的血尿,仅仅从颜色便可断定,周恩来的健康状况,已经出现了恶化。

在周恩来睡醒之后,张佐良想要说几句宽心的话,让总理放轻松。然而张佐良才刚刚喊出“总理”两个字,周恩来就摆了摆手,示意医生什么也不要说。

以周恩来的洞察力,他自然知道自己的健康状况,而且早就有了思想准备。

而与此同时,毛泽东的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心肺病折磨着这位政治巨人,因为双脚肿胀,以至于布鞋越换越大,走路都已经出现了困难。

到了2月份,周恩来已经病重,他坚持带病工作,主持中央政治局的会议,为邓小平的复出做准备。

1975年周恩来手术前(1975年周恩来手术前)(13)

医生则通过为总理输血的方式,来缓解血尿带给周恩来的身体危害。到了这个时候周恩来考虑的并不是治疗,而是让邓小平,接替自己工作的事情。

1973年8月,邓小平在中共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到了年底,邓小平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委员。

1974年4月,邓小平代表中国政府,出席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在会上系统地阐述了、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1975年周恩来手术前(1975年周恩来手术前)(14)

到了1975年1月,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

1975年9月20日下午,医生打开手术室的门,等待总理的到来。

周恩来在手术室的门前,拉着邓小平的手久久不放,总理的目光望向周围,随后对着邓小平说:“你这一年干得很好,比我强得多!” 

周恩来病重以后,在毛泽东支持下,邓小平主持党和军队的日常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