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长简仲咸》

——宋·王禹偁(cheng第一声)

日长何计到黄昏?郡僻官闲昼掩门。

子美集开诗世界,伯阳书见道根源。

风飘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樽。

不是同年来主郡,此心牢落共谁论。

王禹偁诗文创作(古诗词趣解之五)(1)

初读诗歌,从标题入手。

为什么会有“日长”之感?白天太长,如何打发?熬至夜晚,又如何度过?在诗人的眼中,有怎样的情景?在诗人的生活中,有什么人、什么事陪伴?“简仲咸”,给同年进士冯伉冯仲咸写信,他想吐露什么心声?

带着问题学诗,诗歌中零碎模糊的片段渐渐聚合成整体,渐次清晰起来。

深读诗歌,要知人论世。

王禹偁,有名的直臣。对仕途充满抱负,曾在《吾志》诗中表白:“吾生非不辰,吾志复不卑,致君望尧舜,学业根孔姬”。王禹偁为人刚直,誓言要“兼磨断佞剑,拟树直言旗”。

端拱元年(988年),擢右拾遗并直史馆,以《端拱箴》来批评皇宫的奢侈生活。

淳化二年(991年),庐州尼姑道安诬告著名文字学家徐铉,皇帝偏袒道安。当时禹偁任大理评事,执法为徐铉雪诬,又抗疏论道安诬告之罪,触怒太宗,被贬为商州(今陕西商县)团练副使。

王禹偁诗文创作(古诗词趣解之五)(2)

深耕细作,要循章析句。

被贬的生活是孤单的,寂寞的,是“闲”的。从几个方面可以看出:

一是“居闲”,所居之地远离群居之所,环境冷清,罕有人迹,所以即使是白天也关门闭户;

二是“官闲”,跟苏轼被贬黄州一样,诗人也是被贬为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闲官散职不仅无实职,连赖以维生的薪金也一毫全无,所以诗人经济上的窘困可想而知;

三是“事闲”,无所事事,有足够充裕的时间来欣赏杜子美的“诗世界”,研究老子的“道根源”,而对于为什么单单就提到杜甫和老子,而不是李白李贺王昌龄孔孟荀,我认为不是随意,而是中国文人们在遭遇挫折与失意时由心底自然生发的两种情感的矛盾和斗争——入世还是避世?这是一个问题。

矛盾丛生,宜追疑逐惑。

问题一:若真闲逸,自能洒脱开怀,为何耿耿于“何计到黄昏”?好不容易“月上东楼”,却又“酒一樽”,独酌独饮?

问题二:若真闲适,自是心空廖廓,天朗气清,为何却是“风飘北院花千片”,一派凄凉寥落漂泊愁苦之境?

可见,本是一腔热血想要有所作为的诗人,在改革不成反被贬谪至偏僻之地后,被朝廷闲置不用,内心一片荒凉,人生充满惶恐。诗酒遮不住,华年空流去。

所以在诗的最后,诗人再也无法遮掩自己真实的情感,“若不是同年的你在此做官,我这番失落愁苦的心何处寄托?我渴望被理解的心有谁能理解呢?”

王禹偁诗文创作(古诗词趣解之五)(3)

世态炎凉,古来如此!

与其从子美诗集、伯阳哲思中寻找一个平衡点,不如看淡这份被闲投任置的失落感,诗酒趁华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