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之冬至。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民间从冬至起,就开始数“九”。当你连数九九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冬至大如年,多地百姓有“一九一只鸡”的滋补养生传统,认为冬至开始每逢九天需进补一只鸡,来年就有好身体。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医内科侯茜主治医师提醒,冬至进补,选择公鸡还是母鸡,需根据体质分而辨之。

公鸡营养高还是老母鸡营养高(进补吃公鸡还是母鸡)(1)

冬至时阳气开始复生,要适当进补,精心调养。《内经》提出鸡肉有“温中补虚”的作用,适合羸弱之人、病后体虚、产后不足、老衰之躯,可食养调补。在中医上认为,鸡性热,入心、心包经,可温补、鼓舞心经气血。

母鸡为雌,性属阴,温热之性明显弱于公鸡而专于补虚,更适用于大部分气虚人群,亦适用于正常人平补食用;公鸡为雄,性属阳,温热作用明显强于母鸡,适合阳虚、虚寒体质食用,如妇女产后体虚、腰酸怕冷、男性小便频多、精少精冷等。需要注意的是,公鸡为“发物”,应尽量少吃,尤其是过敏体质、皮肤病患者需忌食。

冬至进补吃鸡一般以母鸡为主,可在炖鸡汤的同时加入一些温补气血的中药,如当归、黄芪、党参、生姜、红花等,可益气补血活血补虚。适用于老年体弱、面色不华、产后或病后困倦乏力、头晕心悸、食欲不振、睡眠欠佳等气血亏虚之证。

进补虽好,但并非所有人都需特别进补。比如身体健康、气血旺盛的青壮年男士,就无需特别进补,防止滋补不当出现燥热、咽痛、流鼻血等阳气亢盛的表现。

中医认为,儿童为纯阳之体,阳气相对旺盛,故亦不宜进补鸡肉,尤其是公鸡。青少年在发育期,应尽量避免进食人工饲养的早熟鸡,防止出现性早熟、多动症、面部痤疮等情况的发生。儿童和青少年应选择正确的吃鸡方式,如老母鸡汤、小鸡炖蘑菇等,尽量避免吃炸鸡、烤鸡、辣子鸡等“火上浇油”的进食方式。

老人可根据体质判断如何进补,阳虚明显者可以偶尔补一补大公鸡;但高血压、脑梗塞、癌症、痛风及风热感冒的老年患者均不适合进食公鸡。故老年人气虚者进补建议以母鸡为主,同时需注意均衡营养,不能偏嗜某种食材。

俗话说“冬季进补,开春打虎”。除了吃鸡进补的方式以外,也可选择一些适宜的食材或药材来进补。冬季天寒,可适当进食滋阴潜阳、高热量的食物,如牛肉、羊肉、鸡肉、花生、核桃等;多吃含维生素的食物,如各种谷类食物、山药、白萝卜、胡萝卜、大白菜、黑木耳、香菇、芝麻等;多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肉、豆腐、坚果等。亦可食用一些营养丰富的汤类、粥类,如归参炖母鸡、当归生姜羊肉汤、山药粥、八宝粥等。

另外,冬季要少吃海鲜等寒性食物,不宜吃过咸的食物以防止耗伤肾阴,过冷、过硬的食物易损伤脾胃之阳气,也需避免服用。当然,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膏方来调整身体状态,提高免疫力。临床上膏方讲究一人一方,专属定制,这也是冬季进补一个很好的方式。(王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