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散9年后重聚(今天我们接你回家)(1)

失散9年后重聚(今天我们接你回家)(2)

扫一扫,看精彩视频

失散9年后重聚(今天我们接你回家)(3)

上午9点,哥哥坐上去接弟弟的专车

失散9年后重聚(今天我们接你回家)(4)

一见面就握住弟弟的手说:“还认得我吗?”

失散9年后重聚(今天我们接你回家)(5)

民警邵宇祥向医生了解情况

失散9年后重聚(今天我们接你回家)(6)

哥哥给弟弟换上新鞋子

失散9年后重聚(今天我们接你回家)(7)

哥哥扶着弟弟回家

失散9年后重聚(今天我们接你回家)(8)

车上,哥哥一直看着弟弟

失散9年后重聚(今天我们接你回家)(9)

开心,能回家了

失散9年后重聚(今天我们接你回家)(10)

面对失而复得的弟弟,姐姐笑中带泪

失散9年后重聚(今天我们接你回家)(11)

他们姐弟的笑容就没停过

失散9年后重聚(今天我们接你回家)(12)

陶标弟与浦江县社会救助管理中心负责人拥抱

失散9年后重聚(今天我们接你回家)(13)

送锦旗给椒江公安

失散9年后重聚(今天我们接你回家)(14)

兄弟姐妹一起与民警和社会救助管理中心的人合影

31年前的一个台风天,19岁的青年与家人因琐事发生争吵,然后负气出走。31年后的又一个台风天,这个当初的青年终于与亲人重逢,回到阔别已久的家。昨天,椒江公安借着“团圆行动”,为前所的老陶家开启了一段认亲之旅。

240多公里,接你回家

7月26日上午9点,前所街道陶家村的陶冬标早早地坐上即将开往金华市浦江县的公安专车,在那里,有一个让他牵挂了31年的弟弟。

“弟弟在19岁的时候因一件小事与家人争吵,出走了。我记得那天刮着台风,发现弟弟不见了,我爸爸马上去找,却没有找到。”相隔31年,陶冬标回忆起弟弟陶标弟当年离去的背影仿佛还历历在目。因弟弟不识字又不会说普通话,出走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但陶家人从来没有放弃过寻找。受限于当时的科技条件,加之没有在第一时间选择报警,陶标弟成为了陶家村户口簿上有名无实的“失联人员”。起初几年,陶家人听到有邻居说在宁波看到过弟弟,于是一家人马上赶去寻找。四处打听、贴寻人启事,甚至在那边摆地摊边寻找,但依然没有陶标弟的消息。

按照规定,失踪一段时间可以注销户口,但父亲陶秀德一直说:“他还在的。”一直到2019年,走失了近30年,陶家人才注销了陶标弟的户口。

“公安民警是在22日晚上给我打的电话,说弟弟找到了。我本想当晚就买动车票回来,结果没有票,于是立刻买了第二天最早的动车票从杭州赶了回来。”前往金华的路上,陶冬标难抑激动,“30多年过去了,还能让我们兄弟俩重逢,我兴奋得好几天睡不着,这几天还特地给弟弟买了很多东西。”陶冬标打开一直抱在怀里的大包,里面是一件干净的格子衬衫、黑裤子、一双白色的运动鞋,还有一条崭新的皮带。尽管31年过去了,哥哥还记得弟弟穿的是44码的鞋码。

在这段240多公里的寻亲之路上,陶冬标不时地向车窗外张望,眼神里写满了急切与欣慰。31年的光阴,让这个千里寻子的家庭平添了愁容,但从未消磨掉一直萦绕在这家人心头的念想。“无论多远都要把弟弟接回来,带他回家!”陶冬标坚定地说。

一个照面,微笑自来

经过近3个小时的颠簸,分别了31年的兄弟俩终于见面了。

见到哥哥的一瞬间,血浓于水的亲情再一次将失散多年的兄弟俩连接了起来,50岁的陶标弟一看到哥哥就笑了。用方言问他什么,他就点点头。虽然还不怎么像正常人一样沟通,但他一直咧开的嘴角就没有合拢过,听到“回家”的话眼就忍不住拍手,或说“好!”。

哥哥陶冬标则忍不住红了眼眶,拉住他手,哽咽地说:“家里人一直在找你。” (下转3版) (上接1版)

“家里人都想死你了!”“想过爸爸妈妈吗?马上就可以回家了。”区公安分局前所派出所民警邵宇祥用陶标弟曾经最熟悉的乡音呼唤着他。另一边,陶冬标仔细地填写着领回手续,写字的间隙还不时地扭头看看坐在身后的弟弟。手续填写完毕,兄弟俩亲切相拥,一段跨越31年的等待终于在此刻画上了休止符。

随后,陶冬标亲手给弟弟换上了全新的着装,穿着新衣新鞋的陶标弟的眼角也泛起了难以抑制的泪花。兄弟二人在民警的陪同下坐上了返程的专车。

科技显神威,血脉刻印记

浦江县公安局刑侦科学技术室民警朱翔告诉记者,6月19日,正赶上“救助开放日”,他们决定给救助站的20多位身份不明的滞留人员统一进行了血样和DNA采集,并拍摄照片录入档案,同时在DNA库和人像库中比对亲缘信息。最终发现陶标弟的DNA信息与椒江区前所街道陶、邱、杨这三家姓氏家族相近。

“我在7月中旬接到局里电话,说有这么个事。于是我们在前所街道的4个村进行大排查,拿着陶标弟的最新照片一家家问过去,找过去,照片比对,终于在7月22日晚上与陶家村的陶秀德家核上了。”邵宇祥说。另一边,浦江县社会救助管理中心也联系到了椒江救助站,让他们帮忙寻找。23日早上,椒江公安民警赴台州中医院对陶秀德夫妇进行了血样采集,24日早上9点,正式确定了陶标弟正是31年前走失的陶家小儿子。

24日确定,25日台风“烟花”还在影响,26日就立即动身前往金华接人,在这一趟寻亲之旅中,椒江的“寻亲”跑出了台风的速度。

31年后,兄弟姐妹的手重新握上

昨天下午4时,一辆车停在了前所街道陶家村的路上,在陶冬标和民警邵宇祥的陪同下,陶标弟终于踏上了家乡的土地。

“真是他?”“真是他!真是他!”一下车,就听到乡亲们肯定的声音。从停车地到陶家村村部,短短二三十米距离,却走了近10分钟。

“标弟,你还认得我吗?”“还是跟以前差不多。”姐姐、叔叔、堂妹、村民不断地向他们三人涌来,姐姐陶仙菊握住弟弟的手泪洒当场,一个劲地说:“回来了,回来了!”不熟悉的面孔,却是相隔31年都没忘记的乡音,陶标弟紧握哥哥的手,一直笑。

在陶家村村部会议室,他与姐姐哥哥坐在一起,他们的手也没分开过,就像要把这31年的空缺补回来。

“我一眼就认出来了,小弟像我爸爸。”陶仙菊开心地说,“变化还是挺大的,小时候瘦,头发也多,现在胖,还有点秃顶了。”说着说着,笑中就带上了泪。陶仙菊说弟弟回来了,慢慢来,日子会一天天好的。

而在车上培养出的感情,让陶标弟成了陶冬标的“尾巴”,时刻跟着,哥哥也时刻握住失而复得的弟弟的手,握尽这31年来的思念与遗憾。

“他们家找了那么多年,终于如愿了”

在现场,除了亲属,更多的是陶家村的村民。认识的不认识的,大家都前来看望。

“我们都认识他,小时候瘦,19岁走丢了。他们家人一直在找,找了好多年,今天终于找到了。”一位60来岁的阿姨感慨道。

“他跟以前还是很像的,仔细一看,我们都能认出他来。”村里一位跟陶标弟同龄的邻居说,以前她跟他还一起上过学,有时也念叨,不知道他在外面怎么样了,今天终于找到了,特别激动,就像做梦一样。“也靠现在科技发达,政府政策好,否则还真的可能找不回来。”

在现场,邻里都在热切地看他和讨论,想在样貌中寻找熟悉的回忆,感慨今天奇迹般的重逢。

在村部现场,陶标弟的父母并没有出现,因为母亲因为疾病一直在住院,父亲有高血压,因为心情激动,下午也在医院。当晚,陶标弟就在哥哥和公安民警的陪同下来到台州中医院看望父母。

一走进病房,只见父亲陶秀标默默地坐在门口的凳子上,看到陶标弟,他平静地看着说:“一眼就能认出来,是我儿子!”

妈妈躺在床上正输着液,因为高龄与生病,她的眼睛基本已看不清。她就一直摸着陶标弟右手上的那个伤疤,然后肯定地说:“是我儿子!”

即使没有31年的朝夕相处,亲人依然第一时间确认。

台风也挡不住重逢的脚步

在现场,一位穿白衣服的男子一直关注着陶标弟的状况,他就是浦江县社会救助管理中心主任李根明。他从浦江县送陶标弟回来,并反馈送返人员的情况。

看到亲人感人的团聚场面,看到陶家亲属送的五面“大恩大爱 温暖人间”的锦旗,感受到大家及各部门的关心,李根明也由衷地感到高兴。在浦江县救助站,他们负责了6年陶标弟的吃、穿、住、医,让他在那里有了容身之所。今天他一起过来,就想看看他的“新家”情况。看到后,他放心了。

李根明说:“我们是在7月24日接到确认通知,正好来台风,就想不急,没想到今天就来接了,真是台风也挡不住重逢的脚步!”

(来源:椒江区人民政府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