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西铁路自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至陕西省西安市,是国家十三个大型煤炭基地中陕北、黄陇煤田煤运的重要通道,也是中国铁路网“八纵八横”主骨架包(头)柳(州)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西线内蒙古段沿途有8个小站景色各异,今天小编就带你去逛一圈

鹿南之滨——包头南站

包头南,立足蒙古高原遥望三秦大地,南下包西的列车在此穿越,东出京包的“万吨”的在此汇聚,西抵包兰的车流在此集结,民企典范“希望铝业”在此守望。黄河母亲蜿蜒出的湿地滋润它气质,鹿城发展出的脉络赐予它风华。绿苔泛石阶,花舞阡陌间,导航列车和挥臂摇旗的耕耘者与繁星长行。这里不只有铁流滚滚的气魄与声势,更有爱与奉献的春意盎然。

福佑之地——达拉特西站

达拉特,鄂尔多斯高原最北端,与西北工业重镇包头隔河相望。传说继承成吉思汗汗位的窝阔台病逝后,蒙古各部落将大汗遗骨分而贡之,永世享祭,达拉特部人分到大汗肩胛骨,并以此为部落命名。达拉特是鄂尔多斯主要粮产地,始建于1922年的达电是国家西电东送重点项目,被誉为京津唐工业区的“电源”。达拉特西站的出现是现代文明对英雄史诗的传承,是三十二万达拉特人民幸福之旅的启程。

大漠之声——响沙湾站

响沙湾蒙古语为“布热芒哈”,意为“带喇叭的沙丘”,是中国三大响沙之一,国家5A级景区。天晴无雨滑沙时,整个沙丘仿佛一个巨大的回音壁,声如洪钟,气势非凡。观沙漠日出,赏大漠晚霞,燃起热情的篝火,跳起奔放的安代,拥怀天地的感觉在煤炭基地激荡,又在大马铁路唱响。蒙古人的家园在马背上,马背上的家园在天地间,我们跨上奔驰的“铁马”,和着大漠之声,共同绘就草原上最壮美的风景……

内蒙古最美的旅游天堂(内蒙古这8个最美小站)(1)

兴业之辉——罕台川北站

罕台川北,坐落鄂尔多斯万利井田,辐射祁家畔、赵油房、朝脑沟多个矿区,坐拥设计年发运能力2000万吨、具备万吨直进直出现代化装车条件的联创煤炭物流基地,承接鄂尔多斯“四纵四横”铁路网,通达环渤海经济圈9个主要港口,每年约600万吨的“工业血液”从这里流向全国各大工业区。“爝火燃回春浩浩,烘炉照破夜沉沉”——在这里,我们能看到钢铁洪流的动感和活力,更能感觉到工业奋进的雄浑与阳刚。

内蒙古最美的旅游天堂(内蒙古这8个最美小站)(2)

沙海之巅——罕台川站

罕台,蒙古意为“最高的山丘”。其“罕台银德尔”为附近最高山丘。罕台镇在鄂尔多斯市体系规划中具有卫星镇的地位和作用,境内煤炭、石英砂、粘土、硫磺等矿产资源丰富,“手指羊”为国家商标局注册的特色风味。

↓↓↓

内蒙古最美的旅游天堂(内蒙古这8个最美小站)(3)

希望之隅——东胜西站

东胜西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腹地,为承接东胜区、康巴什新区、伊金霍洛旗的要冲之地。“东胜”为古州名,隋开皇20年在今准旗设胜州对峙突厥,清光绪33年设“东胜厅”。2013年10月,东胜西站客运站房落成,旅客发送量逐年增长,由开通之初的日均648人跃升至如今的近3000人,颇有其站型“大雁”劲舞双翼、蓄势腾飞的豪情与憧憬。东胜西承接的东铜铁路覆盖吉鲁庆井田,年均发送煤炭500万吨,已成为包西线的主要增量点。今天,东胜西站承载着更多人的梦想,奔向希望。

↓↓↓

内蒙古最美的旅游天堂(内蒙古这8个最美小站)(4)

恢弘之梦——鄂尔多斯

“鄂尔多斯”汉译“官帐”,蒙古语“翰尔朵”复数演变而来,十四世纪大汗近卫军“艾马克”改称鄂尔多斯部,世代守护成吉思汗金身之地。新建成的鄂尔多斯火车站建筑总面积19259平米,形似如意,气势磅礴,将成为继鄂尔多斯国际会展中心、鄂尔多斯博物馆等之后的第7座地标建筑。铁路,将助推鄂尔多斯绘就经济欣欣向荣、社会安宁祥和的“中国梦”。

↓↓↓

内蒙古最美的旅游天堂(内蒙古这8个最美小站)(5)

苍鹰之翼——新街

新街,毗邻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衣冠冢——成陵。为呼铁局与西安局的分界站,日均交口和接口72对,在全局路网格局“南大门”的地位和作用突出。新街站周边为陕北煤田矿脉所在,资源丰富,鑫聚源现代化装车基地巍峨耸立,年运量900万吨,与罕台川北站交相辉映,其承接的新陶铁路穿连图克、乌审旗等4个装车基地。铁轮过处,鹰击长空,重奏金戈闪耀的岁月,远望复兴之路的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