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习以为常,天天可见又离不开它。离开了“0”,数量就无法运算,人们生活都无法交流。尤其是我们的自然科学就无从谈起,整个当代科学大厦就会轰然倒塌。提岀这个问题有意义吗?仔细想想,对认识是有重要意义的。

0,顾名思义,即:“无、空”,用我们的话说,什么都没有。

0,既然什么都没有,那为什么还要0呢?阿拉伯人发明了数,印度人发明了0。由于0的发明,阿拉伯数字才可进行四则运算。数与自身相减为0,这是四则运算的结果。0的倒数为无穷大(即0除以任何数为无穷大;无0,也没有无穷大)。由此可见,没有0,数量的四则运算寸歩难行。

显然,0在数量中有重要意义。 那么,从物质世界怎样去找0呢?

物质可以用1、2、3、…等数量对应和表述(这种对应与表述是否准确,不是本文讨论的内容,我们在另外的文章中再阐述),但绝对找不到“0物质”。换句话说,0不对应任何物质,也就不存在0物质。数字引入0,其目的是为了进行加减乘除等形式逻辑演绎。但恰恰是这个不存在,又不起眼的0,将当代科学带入了一个形式逻辑的歧途,而使我们所学的科学知识不切合实际,在日常生活中也用不上。

所以,数量“0”给我们带来的谬误有多深,下面略举一二:

如果没有0,物质就是有结构的物质;如果没有0,物质就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如果没有0,就不存在“无穷”,符合老子“远曰返”的宇宙结构观;如果没有0,物质就不断创生和湮灭。(但创生不会出现无穷,湮灭不会趋于物质消失)。

如果没有0,形式逻辑寸步难行;微积分失去意义;没有0曲率的物质,平面几何仅仅只是思维游戏;如果没有0,整个数量科学或者说当代科学都会瘫痪或者轰然倒塌……

为了进一步理解这个问题,再举一个具体的物质相减的例子。

假设一颗苹果树上有一个苹果,我们将它摘掉,我们就说,这颗苹果树上的苹果为0,即自身减去自身,这是符合数量的运算规则的(作为互相交流是没错的)。但仔细的考察,具体物质对应的减法与数量的减法是有区别的,即具体的物质苹果的减法是两个“比较接近”时间的“两个”苹果的减法,即物质苹果在时间上是变化的,“自身相减”是不为0的。而数量是没有时间变化的,所以,自身相减为0。且这个例子对于物质而言是有普遍意义的。所以,数量的四则运算与具体物质的四则运算不是一一对应的。即在物质世界是找不到0物质。

老子的“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于是,0定义为“无、空”,即不是道家所言的无,即不是物质意义的无。而物质意义的“有、无”观,是一种转化观。

因此我告诉你,0不存在,或者我们是生活在一个没有零物质的世界里,你肯定会反对;不过,这没有关系,因为它丝毫不防碍我们日常吃饭和生活,就当是神话吧。

决定人生上限的思维模式(0改变了生活却阻碍了思维)(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