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6月,毛主席对西南军区贺龙司令员说:今年全国的军事任务,抗美援朝第一,进军西藏第二,黑水剿匪第三。

黑水当时被国民党傅秉勋残部所盘踞,号称“陆上台湾”。台湾报纸报导说“短短几个月,四方义士风聚云涌,已拥兵十万,且多为国军正规军人...”这当然是吹牛,剿灭傅秉勋匪部,实际歼灭数量是3600多人。

但是,解放军却使用了近20万兵力,并且全程出动空军配合。原因就在于地理位置,黑水是藏区,傅部挑唆当地藏族头人,躲进偏僻的山区据险与解放军对抗。川西北地域辽阔,民族问题非常复杂,交通极为不便。此前,川西军区曾三进懋功,还是让傅秉勋​跑到了黑水继续作乱,剿匪比和国民党军进行大兵团作战更难。

​傅秉勋覆没了,但经过他的手,却让另一股政治土匪和台湾接上了头,这就是由甘肃临夏窜入甘南的马良股匪,甘南与川西北毗邻,马良从傅秉勋这里得到了台湾空投的电台,立即和保密局毛人凤开始联系。解放军西北军区和西南军区配合,连续进行了黑水战役和草地战役,这两次剿匪属同一场重大作战行动​。

三野四个兵团剿匪(甘青川边大剿匪)(1)

马良是马步芳的堂叔,1952年因对抗土改跑进新政权还未建立的甘南,在藏区内招降纳叛,得到台湾的8次空投,通信有电台及空投的报务人员,仅美制轻重两用机枪就得到46挺,此后迅速集匪两千余众,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青马残部,他们公然与甘南的地方部队对峙,气焰非常​嚣张。

甘、青、川边地处青藏高原东缘,当地雪山遍布,草原辽阔,森林茂密,仅靠当地驻军无法剿灭这股骑匪。当时驻临夏的部队就是4军11师​。是全军整编后,一野4军保留的唯一野战师。

马良股匪的存在,在解放初全国大剿匪中非常惹眼,因为到1953年,各地匪患已经基本平息​,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开始了。

1952年底,军委决定动用骑兵第一师。

建国初,解放军的骑兵集中于内蒙和察哈尔地区。骑兵第一师的前身是中央军委骑兵团和红十五军团骑兵团,抗战时是大青山骑兵支队和绥蒙骑兵旅,后来又编入了察北骑兵发展而来的骑兵第三师、第二野战军骑兵团、第四野战军司令部警卫团骑兵营等部。除了已下马的三野骑兵团,可以说凝聚了​各大野战军的骑兵精华。当时南下的各大野战军​把骑兵都留在了长江以北,骑兵在江南水网地区作用有限。

另外一支著名的骑兵部队是抗战后建立的内蒙古骑兵,是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平绥线作战中的一支骑兵劲旅。

西北军区剿灭马良的部署是以骑兵为主力,调集5个骑兵团,2个步兵团,1个工兵团,由彭绍辉、廖汉生指挥,分三路分进合击,大举​南下。骑兵追剿,步兵驻剿,歼灭股匪主力后,转入全面清剿​。

西南军区则调集6个步兵团,2个骑兵团,在川西北进行堵截​。

空13师出动运输机,为剿匪部队空投给养和马料​。

此时的骑1师已经参加了包括开国大典在内的四次大阅兵。接到命令后紧急从山西大同登车,经北同蒲、正太、陇海线到达甘肃陇西,下车换马,直驱黄河弯曲部。

三野四个兵团剿匪(甘青川边大剿匪)(2)

在唐克山,骑1师与叛匪主力相遇,马良以为来的还是甘南的地方部队,是自己的“手下败将”,结果被骑一师兜头猛打,大部被歼,马良仅带数十人跑进了拉勒山,不久就被搜山部队活捉​,全国最后一股政治土匪被彻底消灭。

这一段历史,在步兵8师、11师的军战史中均有详细记载。

今天写这一段,还是为了戳穿一个陈年老谣​:重机枪的出现,骑兵就​消失了。​还有解放军骑兵是什么“骑马步兵”。

重机枪晚清就来到中国,从北洋民国到解放后,大半个世纪时间,创建了无数骑兵部队,这是睁着眼睛说胡话吗?

马良股匪总共不过2000来人,相当的装备精良,仅美制轻重两用机枪就有46挺,卡宾枪276支和大量的冲锋枪,弹药1​4万发。挡住解放军骑兵了?拿抗美援朝的火力水平来说,四野13兵团入朝时,各军的装备是经过统一调整和补充的,主力38军一个师的重机枪数量​也不过如此。

骑兵与步兵一样,只要是战斗,当然都有进攻和防御,但骑兵在西北剿匪中的任务不是防御,而是追剿,是进攻,守着重机枪等叛匪来攻,那是你剿匪还是匪剿你​?西北草原戈壁沟壑那么大的面积,找叛匪还经常找不到,这才使用大兵力围击堵剿,在没有公路的情况下,汽车上不去,为此不惜用飞机给骑兵投马料,这是中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决定的。这也根本不是一句“中国落后,所以还保留骑兵”能掩饰的,哪个军队来了,那时也得用马,除非你先修路网,土匪看着你修​?

事实上,是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后,部队逐步走向摩托化和机械化,骑兵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直到六七十年代,早已完成机械化的苏军还在新疆中苏边境骑马巡逻,解放军边防部队更是长期有骑兵营。甘南到现在还​保留着一个骑兵连。

至于说解放军的骑兵是骑马步兵,更是笑话。解放军历来骑兵是骑兵,步兵是步兵,训练、编制、装备各方面完全是两个兵种。至于骑兵下马实行徒步战,从北洋时期就是骑兵的两种基本作战方式之一,从来就不是给骑兵分类的依据。

三野四个兵团剿匪(甘青川边大剿匪)(3)

(步兵练这个干什么?)

还是剿灭马良的作战中,时任11师参谋的杨兴龙回忆,在追击马虎山股匪时,他本来是负责测绘,不会骑马,随11师骑兵侦察连追击100多叛匪骨干,因战马性子烈,骑上去就被摔下来,只好牵马在后跟随。叛匪利用一道土梁,刚把轻重两用机枪架起来,侦察连即乘马冲到,挥刀劈砍,以付出20多人伤亡的代价,把叛匪赖以顽抗的11挺轻重两用机枪打掉,迅速将叛匪分割打散。

侦察连一个班紧紧咬着叛匪不放,叛匪回头发现解放军人少,转头又冲过来,这时候机枪手陈德山为掩护全班后撤,下马用机枪射击,负伤后利用平时与军马练习娴熟的战场救护技术,召唤战马卧下爬上马背,追上全班撤回山梁。这一仗幸亏骑兵侦察连咬住了马虎山,直到最后将这个著名匪首击毙。马虎山就是横行一时的西北五马之一“尕司令”马仲英的姐夫,马仲英去苏联后,马虎山为祸新疆多年,后经印度​跑回青海,投奔了马步芳。

骑马的不都是骑兵,但能乘马斩劈、乘马射击的​一定是骑兵。解放军哪支骑兵不练乘马作战技战术?

解放战争后期,北方解放军步兵团以上指挥员都配有骡马,但那是要配饲养员的,国民党军队叫马夫​。而骑兵每天自己必须遛马、喂马、刷马,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功,称马事勤务或军马勤务​。乘马射击、乘马斩劈、​乘马越障更是基础训练科目。解放军就没有骑马步兵这么个兵种,也从来没有这样的​称呼。

到了1958年西藏平叛,全军骑兵几乎全部汇聚甘青南和藏北,连蒙骑缩编后保留的13、14团都上了高原,步骑协同联合作战,贯穿于三年平叛的始终。历史发明家们敢说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蒙古族战士是骑马步兵​?还有谁算是骑兵​?

大西北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一,解放军骑兵在解放西北和维护国土统一中功勋卓著。别拿国外的概念和历史代替我们自己的历史,中国有自己的地理地貌,有自己的战场形态,​更不缺长期战争形成的、能完整准确表达的骑兵军语。

其实这种错误​概念,很大部分来自电子游戏。很多人提起什么龙骑兵枪骑兵如数家珍,对中国骑兵却一无所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