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是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后来更是成为割据一方的蜀汉皇帝,可谓一代人杰,但刘备的子孙辈却多数才能比较平庸,很少有能堪大任者,特别是他的11个孙子,后来多数结局都比较惨。
根据史料记载,刘备一生至少育有三子及一个义子,女儿不详。刘备义子为刘封,三个亲生儿子分别是刘禅、刘理和刘永。蜀汉建立后,刘备的儿子们才过上安定的生活,刘备病死后,将帝位传给了刘禅。后来,刘备的这几个儿子又分别生下了蜀汉第三代宗室,先后为刘备生了11个孙子。分别是:刘封之子刘林,刘禅长子刘璿、二子刘瑶、三子刘琮、四子刘瓒、五子刘谌、六子刘恂、七子刘璩,刘理长子刘胤,刘理次子刘辑,刘永之子刘晨。
史料记载刘封的儿子只有刘林一人,算是刘备名义上孙子,蜀汉时曾官至牙门将,到蜀汉灭亡时,根据司马昭父子的安排,刘林及其家小在咸熙元年被内迁至河东居住,其后再无记载。
刘禅长子刘璿在15岁时,被册立为蜀汉太子,史载“璿好骑射,出入无度”,后经东宫属官中庶子霍弋的尽心规谏,行为才得以改善。到蜀国灭完时,刘璿已经40岁,他原本也要跟随父亲一起前往洛阳居住,但在等候期间,成都发生了钟会与姜维起事的事件,造成成都大乱,刘璿被乱军杀死。
刘禅二子刘瑶在历史上记载极少,只说他在延熙元年(238年)春受封为安定王,蜀汉灭亡后,应该随刘禅投降,后来在永嘉之乱中被杀死。刘禅三子刘琮经历比较简单,在延熙十五年(252),被刘禅立为西河王,十年后到262年没等刘禅投降便病逝了。刘禅四子刘瓒在延熙十九年(256年)被立为新平王,蜀汉灭亡后,随父亲刘禅转到洛阳居住,后来死于永嘉之乱。
刘禅五子刘谌是刘备孙辈中唯一有点祖父气血的孙子,景耀二年(259年),刘谌被封为北地王,到公元263年,邓艾率领魏军兵临成都城下,刘禅经过与大臣商议后,草率地同意了谯周劝其投降的建议。刘谌得知父亲的决定后,很悲愤,他愤怒地对父亲刘禅说:“若理穷力屈,祸败必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表达了自己不同意投降,坚决抵抗的意愿,刘禅对儿子的话,却不以为然。刘谌见无力阻止父亲投降,悲痛地跑到刘备的昭烈庙痛哭一场,然后回到家中杀掉妻子儿女,并自杀。刘谌是刘禅数个儿子中唯一一个想抵抗到底的人,在无法改变刘禅决定的情况下,他以身殉国的壮举一定令刘备感到欣慰。
刘禅六子刘恂本来只是蜀汉的新兴王,后随父亲投降曹魏,迁到洛阳居住。刘禅被封为安乐公后,在洛阳过起了关门过日子的生活,在年老选择继承人时,虽然其长子刘璿已死,但二子刘瑶还在,按理应该由他继承刘禅的爵位,可刘禅却因偏爱六子刘恂而执意让刘恂继位。刘禅死后,刘恂当上了第二代安乐县公,他本来应该安心过自己的小日子,可这家伙偏偏是个骄横暴虐之主。慢慢的安乐公家中丑闻传到原蜀汉旧地一些人耳中,他们纷纷想上表请求罢黜刘恂。但被蜀汉旧臣文立以“彼自暴其一门,不及百姓”为由,进行了劝阻。刘恂因此依旧过着淫乱无道的生活,到了公元311年时,西晋爆发了永嘉之乱,刘恂死于混乱之中,其子孙灭绝。从刘禅只凭个人喜好选择接班人可以看出,他确实不是什么大智若愚的智者。
刘禅七子刘璩,在公元258年被封为上党王,随刘禅投降后,死于永嘉之乱。
除了刘禅的七个儿子,刘备另外几个儿子也有后人留下。刘理长子刘胤,继承了父亲刘理的爵位,死于蜀汉亡国前的公元256年,其子刘承袭爵安平王一年后就去世了,后来由刘理的次子刘辑在公元261年袭爵安平王。蜀汉灭亡后,刘辑东迁洛阳,并担任奉车都尉,得封乡侯。刘理只为刘备生了两个孙子,属于后人比较单薄的一脉。
最后还有刘永为刘备生了一个儿子刘晨,刘晨在蜀汉灭亡后同样迁到洛阳居住,在八王之乱爆发时,刘晨的儿子幸运地迁徙到江浙和福建等地,使刘备的后人不断传承。
刘备的11个孙子中,有二位死于蜀汉灭亡前,有二位死于蜀汉灭亡之际,有四位死于永嘉之乱中,剩下的或者辗转迁徙到其他地方居住,或者没有记载,总体上多数结局都不大好。
参考资料:《三国志》《华阳国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