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之上》是张艺谋执导的抗日谍战题材的电影,画面拍得很美,情节很细致,人物很丰满,饰演正派反派的各位演员普遍演功扎实,把基于自己角色定位的人物,随剧情推进的行事逻辑演绎得条理分明,把人物都演活了,特别是两位好戏之人,饰演张宪臣的张译和饰演周乙的于和伟,以接棒的方式,分别撑持了电影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的情节发展。

悬崖之上王楚良为啥不怀疑周乙(悬崖之上周乙的卧底能力有多高)(1)

电影一开始,四位共产党员跳伞进入敌后执行任务,经验丰富行事老练的张宪臣(张译饰)是领队,他的表演基本上成了剧情的主导,抛出烟幕迅速识破接头人特务的身份,火车上不动声色给队友留言警告,略施小计骗取车票,勇救小兰,乔装改扮在书店窃取密码母本《梅兰芳游美记》,直至碰到了自己失散多年,在马迭尔宾馆门口行乞的儿女,人性的驱使,才使他露出了破绽被敌人逮着。

张宪臣的被捕,引出了另一位在敌后卧底多年的共产党员周乙(于和伟饰)。周乙相救张宪臣未果,隐忍接棒协助战友完成乌特拉任务,一方面还要竭力隐藏共产党员身份,防备伪满的揪内鬼行动,与伪满特务斗智斗勇周旋,真是步步杀机。他比张宪臣更不容易,除了信念坚定,浑身是胆,还要步步为营,谨慎克制,就像踏足在悬崖边上,一步不能出错。各种勾心斗角抢占先机的信息战,看得人提心吊胆,为主角团捏一把汗。

更值得一提的是,周乙并非在影片中段才出现,在影片开头,他就以伪满警察打入共党内部的身份,与二组接头,身份谍中谍,并且掩藏得非常好,完全感觉不出他和特务甲乙丙丁有什么区别,直到中段他的真实身份浮出水面,观众才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再回过头(必须二刷)看之前他的表现,才品味出真是一言一行皆含深意。

悬崖之上王楚良为啥不怀疑周乙(悬崖之上周乙的卧底能力有多高)(2)

一,周乙、鲁明(李乃文饰)扮作共党接头人,去接应二组,鲁明从望远镜望到俩人从雪地走来,顺手将望远镜递给周乙,趁他张望的时候,轻描淡写地问:“是不是那姓张的?”周乙也顺口说:“我哪知道!我又没看过照片。”——这两句对白是不是很像闲话家常,又有谁知道暗地里藏着惊涛骇浪!

在特务科,周乙应当是二把手,鲁明是三把手,但是他们的关系比较微妙,没有绝对的服从关系,鲁明可以直接向一把手高彬(倪大红饰)科长汇报。后来有一段去大使馆之前,周乙让鲁明留下来待命,但是鲁明出发时直接坐到车上,说是“上级的安排”,没有听周乙的留下待命,说明了他们的关系特点。

正当“揪内鬼”时期,特务科中谁也不会对谁有绝对的信任,鲁明的这一句“是不是那姓张的?”实际上充满了试探意味,姑不论那是出自高科长的指使,还是出于他自己的主张。而在周乙的角度,他跟张宪臣是原先就认识的(从中段张宪臣越狱时知道),如果他一个懈怠,随口答“是”或者“不是”,那都证明他认识张宪臣,那就露馅儿了,着了鲁明的道儿。现在他不着痕迹地答:“我哪知道!我又没看过照片。”,将危机消弭于无形,可见他的警惕性有多高。

接下来周乙对鲁明说:“少说话,不打听。他们在苏联受过训,精得很。”这句话明里是提醒鲁明,暗里是保护二组的王郁(秦海璐饰)和楚良(朱亚文饰)。

悬崖之上王楚良为啥不怀疑周乙(悬崖之上周乙的卧底能力有多高)(3)

二,火车上,小兰(刘浩存饰)被特务带走,楚良按捺不住,想救小兰,将小兰是同志的信息告诉了鲁明,鲁明满脸震惊,忙向周乙打眼色。周乙走过来问:“一组的?另外一个人呢?没在车上?”

周乙问这几句非常适合他的身份,可以说问得很得体,将他的几重身份都照顾到了。明里,他和鲁明是接应二组的“共产党员”,知道有同志在车上遇到危险,肯定会关心他们的安全;暗里,他和鲁明是伪满警察,打入共党内部以二组引出一组,然后一网打尽,这是高科长交待的任务,此时是大好的机会,可以从楚良口中套出一组的下落。

而在深层身份中,周乙是卧底在伪满政府内的共产党员,他的工作是协助和保护同志,同时也不能让伪满怀疑。鲁明在一旁看着没吭声,那么这几个问题就一定要问,否则会引起他的疑心,即使这有暴露张宪臣的危险。周乙心中有数,知道张宪臣在车上,张宪臣上WC的时候,他应该就朝过相了,他问这几个问题还有个用意,就是试探一下楚良知不知道,如果楚良连张宪臣的行踪都爆出来(那未免太没机心了),周乙肯定会另想办法保护。幸亏楚良也留了一手,对他们也不完全信任,没暴露张宪臣的行踪,他的回答是周乙心目中最好的答案。

悬崖之上王楚良为啥不怀疑周乙(悬崖之上周乙的卧底能力有多高)(4)

三,周乙、鲁明、金志德(余皑磊饰)将二组的王郁和楚良接到下榻的小洋房,宴席间楚良用俄语说了一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鲁明和金志德都不会俄语,周乙倒秀了一句俄语,他的用意有两:一方面暗示王郁和楚良,别轻易用俄语传递信息,这帮接头人中有人懂俄语;另一方面提示鲁明和金志德,不用怕他们用俄语传递信息,我就懂俄语。这个举动同样也是两种身份都照顾到了。

悬崖之上王楚良为啥不怀疑周乙(悬崖之上周乙的卧底能力有多高)(5)

四,张宪臣被捕,电刑也没令他说什么,高科长说给他打一针迷幻药,周乙手持着张宪臣的档案,作注视思考状,说:“我来安排”。镜头给了档案一个特写,档案上面别着回形针,上面写了两行字:“审讯时间:康德元年十二...受审人:张宪臣”。下一个镜头,穿白袍的军医推着小车进来,镜头再给了档案一个特写,这时档案上的回形针已经不见了。接下来的情节,张宪臣用回形针打开了手铐,杀死了一个士兵和军医,乔装成军医的模样,走过走廊的一个房间,被周乙拉了进去,他熟络地喊“老周”......很明显,回形针是周乙交给张宪臣的,他方才所注视的不是档案上的文字,而是回形针,并且思索出了这个帮助张宪臣越狱的方法。

有人说,周乙和张宪臣可能不是从前相识的,只是通过这次交回形针才认识的。我觉得不然,看他俩的对话,“老周,谁叛变了?”“谢子荣!”“王郁他们怎么样了?”“还好,在周旋。”两人都是用最简短的话,道出了当前情势下该交流的,对方最想知道的情报,从话语的默契程度,可以看出两人都是经验丰富的战士,已经不止一次交流。如果他俩只是这次交回形针才认识的,作为谨慎老练的张宪臣,肯定会有所保留:说不准周乙是敌方想套取我情报,欲擒故纵地帮我逃狱所下的棋子。他必不会跟周乙交浅言深。

悬崖之上王楚良为啥不怀疑周乙(悬崖之上周乙的卧底能力有多高)(6)

五,张宪臣逃出了囚室,但是逃不出监狱,周乙让他假装劫持自己冲出去,只要开枪不打中要害就行。当然这不是个好办法,弄不好张宪臣逃不掉,周乙还会被怀疑上。周乙只是为战友着想,把生的机会留给张宪臣,才出此“下策”。张宪臣听了不同意,他说:“我这个身子出去也是废的,不如废物利用,咱俩保一个。老周,你现在比任何人都有活下去的价值......你知道我说的是对的。”张宪臣同样地为战友着想,把生的机会留给周乙,而且他说的都在理。周乙略为沉默了一下,没再坚持。言简意赅,他俩迅速达成共识。这里再次证明他们是老相识,而不是刚认识没多久的战友。

既然知道逃不出去,周乙指点张宪臣上那辆白车,顺道嫁祸给金志德,这就是张宪臣说的“废物利用”。周乙还一连问了几次“还有吗?”目的是把张宪臣身上的任务和责任,都转移到自己身上,为他扛下这一切。张宪臣也对周乙充满信任,毫不犹豫地和盘托出,告诉他第一件事是乌特拉行动的真实内容,关键是找小兰破译上级的指示;第二件事是帮王郁他们脱身;第三件事是寻回马迭尔宾馆前的小叫花子,那是自己和王郁的孩子。这第三件事是张宪臣下车后再回过头提的“小事”,充分表现了共产党人先公后私的精神。望着张宪臣下车的背影,周乙(于和伟)眼眶里噙着泪花,内心悲苦欲说还休的感觉,演技真是炸裂了!后来周乙果真不负所托完成了张宪臣交托的三件事。

悬崖之上王楚良为啥不怀疑周乙(悬崖之上周乙的卧底能力有多高)(7)

六,电影中有“险棋”这一章节,周乙走了一步险棋。张宪臣再次被抓被打了迷幻药,迷糊中透露了一点线索:“亚细亚、二四六、头尾”,高科长于是派人日夜监视着亚细亚电影院。周乙在众目睽睽之下,在电影院门口的海报上用笔打了个勾,这种出格的动作肯定会招来嫌疑,这就涉及到几个问题:

A,周乙为什么要这样做?那是因为他要向小兰传递信息。目前暂时安全的是小兰,王郁和楚良被控制住无法脱身,张宪臣被捕,要把乌特拉行动进行下去,唯一的办法就是联系上小兰。周乙必须要走这一步,张宪臣交托的任务,只有周乙能用这个方式去联系,除非放弃任务!周乙承接了张宪臣就义前的托付,肩头的责任重如山,他选择了继续执行任务,走了这一步险棋。

B,周乙凭什么敢于这样做?那是因为这个联络暗号还有保护措施,从王郁口中知道,在周二四六的头尾场次里挑一场打勾,然后小兰会在四天后的同一场次里出现。这个情况是特务们不知道的,即使打了勾,特务也只会埋伏在当天的场次。这样做不会暴露小兰。

C,周乙用什么方法洗脱或者降低自己的嫌疑?他利用了金志德。周乙打勾之后,老金也过去看了,周乙试探老金:“发现什么了吗?”,老金说没有。他不可能没看见,说“没有”是怕引起周乙的疑心,先稳住周乙,以便过后向高科长报告周乙的可疑之处。但是周乙岂是等闲之辈,他干脆把这互相猜疑的膜捅破,摆出前辈的姿态,说出“科长最在意细节了。”“你知道你为什么这么多年一直升不上去吗?”等一系列职场说教,反倒让老金觉得他的打勾是故意为之。这样一来,周乙就不怕金志德向高科长汇报,让高科长知道反倒会显得自己正大光明,在传达科长的工作精神。完了周乙还利用老金的短暂信任,在他的车上塞了一本《梅兰芳游美记》,嫁祸给他。

悬崖之上王楚良为啥不怀疑周乙(悬崖之上周乙的卧底能力有多高)(8)

七,女特务小孟(周晓凡饰)在两杯咖啡里下了药,结果鲁明跟楚良都倒了。小孟奇怪地指了指鲁明问:“他怎么也倒了?”,周乙说:“我看见他好像把杯子搞乱了...见到酒什么都忘了。”这一句其实在影片开头和结尾都有作出铺垫。

影片开头,刑场上,特务科的四个头目在围着火炉取暖。高科长拿出酒壶喝了一口,递给周乙,周乙递给鲁明,鲁明接过来喝了一口,递给金志德,金志德接过来喝了一口。从递酒壶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职位的高低,高彬是一把手,周乙是二把手,鲁明是三把手,金志德是四把手。请注意,周乙接过酒壶没有喝,直接递给了鲁明。

影片结尾,也是刑场上,枪决张宪臣和金志德的时候,高科长将酒壶递给周乙,周乙叼着烟,接过酒壶没喝直接递给鲁明,鲁明接过来喝了一口,又回传给高彬。枪声响起,张宪臣和金志德倒下,周乙明显颤动了一下,他借着点烟的动作掩饰过去了。

这两个片段说明了,特务科四名头目,只有周乙是不喝酒的,其他三人都好酒。这样周乙说鲁明见到酒什么都忘了,搞乱了迷药的咖啡杯子,就变成了顺理成章的缘由了。

悬崖之上王楚良为啥不怀疑周乙(悬崖之上周乙的卧底能力有多高)(9)

八,楚良跟周乙在巷子里枪战的这一出戏演得太精彩了。楚良被一众特务逼到墙角,第一把枪子弹打光了。这时周乙发声说:“出来!”,实际上是提醒楚良,离你最近的是我!但在特务环伺下,特别是小孟在暗处监视着,周乙也不敢过多明言。

楚良从怀里掏出了自己的配枪,这把枪早前被小孟搜了去,高科长吩咐小孟把枪的撞针搞了,“看这把枪怎么开!”,而楚良是假装中了迷药晕倒的,这把枪还回来,楚良肯定检查过知道不能开。楚良得知周乙离得最近,就决定让这把枪在自己手里开一次,因为这样才能证明自己不知情,从而证明自己是喝了咖啡真晕,才能保住周乙在这个环节上不被特务头子怀疑。从他站出来用枪指着周乙时,就把性命交托给周乙手上了,他把生的机会留给了周乙。

周乙也假装被迫本能地反击,一枪打在楚良的腹部。为什么不打要害呢?因为高科长说要抓活的,如果一枪毙命会招致“灭口”的嫌疑。随后楚良服毒,周乙第一时间冲上去撬嘴——他哪儿是撬嘴!他是帮助楚良自杀,并且阻止别的特务上来。他不能让楚良重蹈张宪臣的覆辙,此时此刻,让楚良死在自己怀里,是迫不得已但也是最好的结果,虽然他的心里无比疼痛。

悬崖之上王楚良为啥不怀疑周乙(悬崖之上周乙的卧底能力有多高)(10)

九,高科长把周乙拷在椅子上,过了几天,没拿到他的什么把柄,决定放了他。临出门时,高彬把手枪放到周乙手上说:“这把枪可不能卡壳啊!”,周乙作恍然大悟状,给了高彬一个拥抱,说:“科长,你救了我一命。”这两句骤看没头没脑的,高科长是什么用意呢?

其实,高彬虽然没拿到周乙是内鬼的证据,但是心里还是有几分怀疑,他用这把枪再试探一次。他说的“卡壳”是指楚良的那把枪。如果周乙没反应过来,没表现出惊讶,那就证明他早就知道楚良那把枪是打不出子弹的,再进一步证明他跟楚良是在演戏。幸亏周乙反应非常快,马上表现出“你这样一提我才想通”的样子:原来是科长您在那把手枪上做了手脚,我才幸免于楚良的枪击!这真是一秒杀机!周乙又随机应变地躲过了一劫,他转身离去时,高斌的眼神也出现了迷茫。

悬崖之上王楚良为啥不怀疑周乙(悬崖之上周乙的卧底能力有多高)(11)

十,故事尾声,乌特拉任务完成了。小兰问:“老张和楚良哥是怎么牺牲的?”周乙说:“他们勇敢战斗,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小兰说:“他们没有被捕?没有被敌人折磨?”周乙说:“没有!我都在现场。”周乙是在维护牺牲战士的尊严。

然而战斗还没有结束,周乙向小兰索取了用于危急时自杀的药片,对小兰说:“我要你活着,看到天亮。”镜头的最后,他勒死了叛变的谢子荣(雷佳音饰),他的卧底身份还会继续经受考验。在可预见的将来,周乙已经做好了自我牺牲的觉悟:在必要的时刻,把药片用在自己身上,把活的机会留给像小兰一样充满希望的同志。

悬崖之上王楚良为啥不怀疑周乙(悬崖之上周乙的卧底能力有多高)(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