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渠同海

字:百川

生卒年:1723年 —— 1789年

出生地:山西祁县

主要身份:著名草原晋商,渠氏家族商业奠基人

“草原晋商”作为明清时期的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在中国商业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勤奋好学、自强不息,有着敏锐的商业眼光和顽强坚定的执行力,创造了令人感到惊诧的成就。

清末的财政税收是通过晋商的票号汇兑;我国北方、西北的国际贸易90%以上是晋商实现的……可见明清晋商的实力之强、影响力之大,从目前仍然留存的晋商“家族大院”也可见其一斑,乔家大院、王家大院、曹家大院、常家庄园……

关于晋商的家宅,有句民谚不得不说——“乔家一个院,渠家半座城。”。

天下黄河九道湾祁富林(渠同海这里是草原之草原晋商人物)(1)

渠家大院(局部)

今天咱就说一说这“渠半城”的渠家。

与其他著名晋商一样,渠家真正的起家也是从内蒙古大草原开始的,他们家族“商业帝国”的奠基人就是本文的主人公——渠同海。

◎包头创业

天下黄河九道湾祁富林(渠同海这里是草原之草原晋商人物)(2)

包头地理位置示意图

渠同海出生在清朝乾隆年间,正是“康乾盛世”。渠家很早就定居在山西祁县,世代在祁县周边做贩货小生意,家境还算殷实。

但是成年后的渠同海并不满足现状,他有更大的抱负。当时山西商人中流行着“口外的银子,全拿簸箕撮”的顺口溜,“走西口”成为“淘金者”的潮流,而包头又是“口外”(“口”就是指“走西口”的口,有说法是特指内蒙古和山西交界的“杀虎口”,杀虎口以东以南叫口内,杀虎口以北以西叫口外)最理想的淘金之地——“大豆开花点点白,不走到包头不回来”。

渠同海来到包头谋求发展。“口外”地广人稀,地价比“口内”便宜很多,渠同海用不多的银钱就购置了十余顷土地,开始了他在大草原的创业生涯。

他继承了家族做生意的头脑,再加上他勤奋努力、独具慧眼,很快就在包头发展了自己的事业,开设商号“长源川”等,独资经营菜园、粮食、油面、茶叶,兼营钱业生意,渠家从此发家。

从乾隆年间开业到嘉庆年间,渠同海经营下的“长源川”就在包头与乔家的“复盛公”齐名了。后来渠家的生意扩展到在全国各地,开设的商业字号大多以“川”字结尾,如“长源川”、“长盛川”、“三晋川”、“宏源川”等。

相信看到这里,内蒙古、山西等地的读者都会注意到一个字——“”。

◎川字茶

天下黄河九道湾祁富林(渠同海这里是草原之草原晋商人物)(3)

川字牌青砖茶

为什么对“川”字敏感?因为这里的人们直到今天还很喜欢喝“川”字牌青砖茶。

本文的主人公姓渠,名同海,字百川。川字牌砖茶的“川”字就是与渠同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关于“川”字牌的说法有很多:

说法一,“川”字的成因,是同为晋商的大盛魁的专营茶叶的商号“大玉川”、“三玉川”而得名。

说法二,就是同样做草原茶叶生意的渠同海(字百川)初创字号及后续字号都是“XX川”而得名,渠家大院门楼顶端也有非常醒目的“纳川”二字。

还有更多其他说法,但是我相信其中一定跟渠同海(字百川)有关。

一个直到今天仍旧生命力顽强的百年老品牌“川”字牌青砖茶,我们值得记住渠同海(字百川)和大盛魁分号大玉川(三玉川)。

天下黄河九道湾祁富林(渠同海这里是草原之草原晋商人物)(4)

长裕川是渠家最大的茶庄,开办于清乾嘉时期,总号设在祁县,在全国各地设11个分号。长裕川茶庄经营茶叶,视质量为生命。它加工制作的砖茶,茶面压制有“长裕川茶庄”字样,下面压制有俄文,在今内蒙古、蒙古及俄罗斯市场久负盛名。

长裕川茶庄总号坐落于祁县城内段家巷北口的一个院落,如今建成晋商万里茶路中心博物馆,该院落是渠家大院的一部分。

◎渠家大院

天下黄河九道湾祁富林(渠同海这里是草原之草原晋商人物)(5)

渠家大院(局部)

渠家大院始建于乾隆年间,晚清达到最大规模,有40个院落,总建筑面积2.36万平方米,是乔家大院的2倍多。渠家因草原万里茶道的兴起、兴盛而达到其生意成功的顶点,仅其在家乡的房产,就占了祁县半个县城,时称“渠半城”。

渠家大院墙高十余米,今日建筑中已见不到这么高的墙。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渠家大院像一座城堡。这围墙顶端,是祁县全城的制高点。当年,日本人占领了祁县,在围墙上端加建了一层炮楼,成为制控全城的军事高地。

渠家大院院落组成丰富,栏杆院、明楼院、统楼院、戏台院等巧妙地组合在一起,错落有致。屋顶形态各异,有歇山顶、悬山顶、卷棚顶、硬山顶等。高大的拱门洞,上有玲珑精致的眺阁。院落之间隔有牌楼、过厅,明楼、统楼形成丰富过渡的空间形态。渠家大院是整个晋商文化的缩影,它保存了大量民俗的、历史的、艺术的信息,体现出深刻的文化特质,蕴涵着深广而复杂的文化积累。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天下黄河九道湾祁富林(渠同海这里是草原之草原晋商人物)(6)

渠家大院(局部)

渠家大院门上方,有“纳川”两个大字,是渠家世代所推崇的家训。渠家的商业成功史,为“纳川”两字写下了注脚。

渠家从山西小商贩,经过渠同海在这草原万里茶道上“走西口”的商路,脱胎换骨,为其成为大商家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渠同海以“长源本晋川,荣华万世年”十字,作为其孙辈以下辈份用字,到他的后人“源”字辈时,渠家由茶叶转票号,达到其家族辉煌的顶点。当时渠家共开有五家票号(百川通、三晋源、存义公、汇源涌、长盛川),四家茶庄(长顺川、长源川、长盛川、诚记茶号),三家匹头、绸缎、夏布庄(长裕川、晋裕诚、集庆和),一家药店(永春园),一家古籍字画、文具店(书业诚),一家点心食品店(是盛楼)。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渠家“百川通”每股分红达两万多两白银,渠氏商业达到鼎盛。

◎渠家后人

天下黄河九道湾祁富林(渠同海这里是草原之草原晋商人物)(7)

渠本翘

从渠同海“走西口”创业开始,直到“渠半城”为标志的鼎盛,渠家人才辈出。他的后人中不仅只有商业奇才,还有更多有胆识的中华男儿。近代历史上“保矿运动”主要人员渠本翘就是其中代表。1919年渠本翘病逝于天津,此后渠家的后代再没有涉入商界,大多数成为学者、教师和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