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颂名家(一)对联,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汉语语言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苏东坡的诗最后一句拨云志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苏东坡的诗最后一句拨云志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对联颂名家(一)
对联,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汉语语言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文学史上有很多评价历史人物的对联,笔者搜集整理了部分以飨广大喜欢对联的友友们。
集群圣之大成,振玉声金,直通中外;
立万世之师表,存神过化,德合乾坤。
——颂孔子
解释:上联,“大成”为曲阜孔庙主殿——大成殿,大成殿是孔庙的主殿,唐代称“文宣王殿”。“大成”乃因宋徽宗赵佶尊称孔子为“集古圣先贤之大成”而改名为大成殿,并御书匾额。
孟子对孔子有过这样的评价:“孔子之谓集大成。 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金声”、“玉振”表示奏乐的全过程,以击钟(金声)开始,以击磐(玉振)告终。
以此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赞颂孔子对文化的巨大贡献。因此,后人把孔庙门前的第一座石坊命名为“金声玉振”。由著名书法家胡缵宗题写。“道通中外”是说孔子的思想成就被广泛流传中外。
下联: “万世师表”是大成殿内正中由清康熙皇帝题书的匾额。“存神过化”也叫“过化存神”,语出孟轲《汉书·尽心上》:“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指圣人所到之处,人民无不被感化,而永远受其精神影响。“唐代黄滔 《御试良弓献问赋》:“乾坤与之而合德,夷夏有之而一贯。”指合乎天地道德。
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
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人之师
——颂孔子
解释:上联化用《易经》意,赞孔子道德崇高。谓其德行与天地相合,其光辉与日月相等,其进退与四季代谢一样整然有序,其奖罚与鬼神所降的吉凶相应。“气备四时”,语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绪季野虽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 ”原指春夏秋冬四时之气,也指气度弘远。“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语出《易·乾》:“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凶。 ”
下联概括韩愈《原道》:“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 ”联语气势恢宏,符合孔子这位“万世师表”的思想家、教育家的崇高地位与身份。
取义成仁千古事
立业扬名万年身
——颂孟子
解释:孟子一生追求宣传王道仁爱思想,取义成仁是他的重要理念,他也正因为这些而成为人家敬仰的亚圣,万古长青。
一生为民,浩然正气冲云霄;
两袖清风,仁者无敌中庸道。
——颂孟子
孟子的主张就是民贵君轻和仁爱的思想
尊王言必称尧舜,
忧世心切同孔颜。
——颂孟子
解释:这是清弘历题上冻邹县孟庙的对联。
“孔颜”:指孔子和颜回
对联的意思是说:身为帝王说话的时候必定称自己为尧舜,忧心天下人的心同孔子和颜回是一样的。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颂屈原
解释:屈原写《招魂》,怀念楚怀王。屈原诗中常以“香草”“美人”自喻,一如失宠的美人就是节操傲岸不得赏识的自己。
楚南公说过:“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所以“三户地”就指楚国。
屈原被放逐,曾“呵壁问天”,抒发愤懑。屈原自沉汨罗江,汨罗江又称湘流。《九歌》是屈原的一部作品,王逸说是屈原放逐江南时所作。
生死一知己,
存亡两妇人。
——颂韩信
解释:这是汉朝大将韩信墓前祠堂中的对联。
上联,一知己”指萧何。韩信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由于萧何的巨眼识才,强力推荐,韩信才得以施展胸中抱负,所以萧何可谓韩信的知己。
下联,“两妇人”指的是“漂母”和吕后,“漂母”赐饭,保存了韩信的生命,吕后设计,断送了韩信的生命,所以说“存亡两妇人”。寥寥十字,高度概括了韩信一生中重大的经历。
一代君权痛蚕室,
千秋史笔溯龙门。
——蒲松龄颂司马迁
解释:意思是说司马迁虽然下蚕室遭受宫刑,但他忍辱负重,以千秋史笔写出了不朽巨著《史记》。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撰联颂项羽,勾践
解释:上联用的是项羽破釜沉舟、大破秦兵的典故,说明做事要有项羽那种拼搏到底、义无反顾的决心。
下联用的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雪耻的典故,表示要学越王勾践刻苦自励、发愤图强的毅力。蒲松龄撰下此联,就是激励自己在读书和创作上,象这两位人物有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精神。
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
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颂司马迁
解释:刚正不阿,指的是司马迁因为为李陵辩护,被汉武帝下狱幽禁。“信史”指的就是《史记》或叫《太史公书》。
青冢有情犹识路,
平沙无处可招魂。
——颂王昭君
解释:王锦题王昭君墓联
青冢依然是有迹可循,但是无尽的沙漠却无法寄托哀思。
青冢,指王昭君墓。在今绥远在今绥远省归绥市南大黑河畔,因冢上的草色常青,故称为“青冢”。
王业不偏安,两表于今悬日月;
臣言当尽瘁,六军长此驻风云。
——颂诸葛亮
解释:“王业不偏安”是《后出师表》的内容。诸葛亮一生的志愿是北伐中原,匡扶汉室,以报刘备的知遇之恩。“两表”指的是《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
“臣言当尽瘁”出《前出师表》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六军长此驻风云”指的是六出祁山,最后病逝于五丈原。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遍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颂诸葛亮
解释:据传此联为清代咸丰年间南阳知府顾嘉衡所作。
原来,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两地对诸葛亮的隐居地多有争议。南阳人说,诸葛亮曾隐居南阳卧龙岗,襄阳人说,襄阳隆中是诸葛亮的隐居地。顾嘉衡说,既然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功绩扬名天下,又何必去为诸葛亮隐居地这一小事而争论不休呢?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
——颂诸葛亮
解释:现代董必武先生的对联。表达了对诸葛亮的钦佩之情。
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探讨天下大计,一番行为感动了世人。
质而绮,真而醇,自可传之千古;
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
——颂陶渊明
解释:这是北京大学著名学者袁行霈为陶渊明纪念馆撰写的一副对联。上联,是赞扬陶渊明的品格,如同传世美酒,甘醇无比,可以流传千古。下联化用陶渊明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篱下是说陶渊明在田园,樽中酒,他又爱喝酒。
却怪武陵渔,自洞口归来,把古今名人忙杀;
欲寻彭泽宰,问田园何在,唯桃花流水依旧。
——颂陶渊明
解释:上联,写自陶渊明写《桃花源记》之后,历代文人墨客游桃花源者众多,或写景描状,或思古抒情,或寻梦觅仙,或盘根究源,赓歌不断,留下了读之不尽的诗联文字。
下联,写陶渊明曾任彭泽令八十余日辞官归田,写《归园田居》组诗。
门前学种先生柳,
岭上长留处士坟。
——颂陶渊明
解释:是清代唐仲冕(唐陶山)所题。现题写于湖南桃源县陶渊明祠,用以纪念晋代诗人陶渊明。
上联:陶渊明少有大志,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比,故而后人据此在其祠前种植了许多柳树,以示纪念。
下联:陶渊明死后葬于九江马回岭,古称浔阳柴桑,是陶渊明退隐归田的地方,处士,隐居不仕之人,指陶渊明。
酌酒花间,磨针石上;
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颂李白
解释:这是郭沫若题江油李白纪念馆的楹。
上联:化用李白的诗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和李白小时候“磨杵成针”的故事。
下联:化用李白所作的《发白马》“倚剑登燕然,边烽列嵯峨。”意思是倚剑登上燕然山,那里边峰嵯峨,战争频繁。
挂弓扶桑:出自唐代李白所作的《短歌行》“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意思是我想驾日车揽六龙,转车东回,挂车于扶桑之上。
盛唐诗酒无双士,
青年文苑第一家。
——颂李白
解释:这是清代陈云诰(字紫纶)在太白祠大门口题写楹联。
李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盛唐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诗作中多以醉时写就。杜甫称“李白斗酒诗百篇”。
可怜荒垄穷泉骨,
曾有惊天动地文。
——白居易颂李白
解释:晚年李白穷困潦倒,唐上元二年(761年)秋天,他抱病投奔族叔、时为当涂(今安徽省当涂县)县令的李阳冰。次年病逝于安徽当涂。
李白去世后葬于当涂县城南5公里的龙山东麓,后来范传正同当涂县令诸葛纵合力将李白墓迁葬于青山西麓,以全李白生前“宅近青山同谢公”的夙愿。青山李白墓经历千余年的风风雨雨,受到历代诗人的祭拜。著名诗人白居易曾在此拜祭李白,留下诗作《李白墓》曰:“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表达了对李白晚景的同情和对其诗作的推崇。
神仙诗酒空千古,
名达江天贮一楼。
——颂李白
解释:诗仙李白的诗篇和豪情流传千古,无人能够超越。他的文采,遍布江河上的广阔空际汇,聚精华于黄鹤楼。
狂到世人皆欲杀,
醉来天子不能呼。
——颂李白
解释:此联为姚兴泶所撰。上下联均出自杜甫诗句。上联“世人皆欲杀”出自《不见》:“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李白晚年因接受唐肃宗的弟弟永王李璘的邀请,加入其幕府,并为其写过一些歌功颂德的诗歌。后李璘兵败被杀,李白也受到牵连,被判长流夜郎。当时的处境是“世人皆欲杀”,只有杜甫这样的老友“独怜才”,可见二人相知之深,友谊之厚。
下联出自《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在“世人皆欲杀”的情况下,依然故我;醉时纵然天子相呼,犹不肯上船,可见其狂士之态。
(未完待续)
整理码字不易,喜欢关注点赞再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