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笔者之前写过点评小说《白鹿原》主要人物白孝文的文章。有"白"就有"黑",作为对比呼应,小说另一个主要人物黑娃(鹿兆谦)也是作者陈忠实老先生着墨较多的角色。黑娃的一生刚好和白孝文相反,从倔强的野孩子,到叛逆的愤青、奈何为匪的彷徨和迷茫,再到被招安后的平静、虔诚和忏悔。他率真刚直,集热血与激情、匪气与义气于一身;他无知过,张狂过,挥洒过,反省过——黑娃经历了人的一生所能想象的悲欢离合、得失荣枯与岁月浮沉,他悲情的结局也更加突显了小说《白鹿原》的厚重感。

注:以下插图均来自电视剧《白鹿原》剧照

白鹿原经典独白(白鹿原回头的浪子)(1)

正文

(一)一身"野"气

黑娃人如其名,就像白鹿原上疯长的野草。他自小就野性十足,生性倔强,不喜欢被管教,叛逆而又自尊心极强。东家白嘉轩资助他读书,他的内心是排斥的,甚至满不在乎。当鹿家大少爷鹿兆鹏给他吃冰糖时,那种甜美滋味让他浑身颤栗,竟然哭了起来。后来兆鹏再次将乡下少见的稀罕物水晶饼给他时,他反倒"咬一咬牙"给扔了。黑娃觉得兆鹏是在可怜他,是在施舍。他敏感的自尊让他宁肯拒绝这种高高在上的怜悯,也不要承受这份让他感到窒息的道德压迫。他恨这种不公平与痛苦,所以后来做土匪打劫得到一铁桶的冰糖,幼时的颤栗感猛地涌上心头,他竟然对着装满冰糖的铁桶撒了一泡尿!

黑娃的"野"还体现在他的敢做敢为。"乌鸦兵"镇嵩军横行祸害原上时,在鹿兆鹏的鼓动下,天不怕地不怕的黑娃一把火烧掉了镇嵩军征集军粮的白鹿仓粮台,他被压抑许久的叛逆与反抗情绪,在这场冲天大火中得以尽情的释放——破坏的感觉是那么的爽、那么的过瘾。这场大火也是后来黑娃在白鹿原上刮起"风搅雪"农协革命运动的序曲。

白鹿原经典独白(白鹿原回头的浪子)(2)

黑娃父亲鹿三是千百年来逆来顺受、随遇而安的传统农民典型代表。黑娃看他爹,一副低眉顺眼、唯唯诺诺的窝囊样子;再看看东家白嘉轩,腰杆挺得又直又硬,不怒自威,凛然正气甚至有些让人害怕。难怪黑娃当了土匪后,为了给他的女人田小娥报仇雪恨,更为了化解他心底一直耿耿于怀的压抑和难受,让他的土匪弟兄打断了白嘉轩挺得太直太硬的腰杆。

(二)两个女人

黑娃一生中受两个女人的影响最大、最深。

第一个女人是田小娥。一个是不甘心命运安排、有着迷人魅力的风情少妇;一个是血气方刚、浑身充满青春躁动的"瓜娃",犹如干柴烈火。在田小娥的强势诱惑下,黑娃忘记了自己"麦客"的身份,忘记了这个女人是有钱有势郭举人的二姨太……他很快就"沦陷了"。这是第一个让他销魂蚀骨的女人,唤醒了他对异性无知的渴望,唤醒了他懵懂的情愫,唤醒了他敢爱敢恨、去拼去闯的原始野性。

白鹿原经典独白(白鹿原回头的浪子)(3)

在那个名声和脸面高于一切的年代,世俗的眼光如电,人言如刀,能把人杀死。父亲鹿三不能容忍家门出了个"破鞋"媳妇,黑娃宁肯悖逆父亲也对田小娥不离不弃,他带着她住进了村外窑洞,出卖苦力赚钱养家。作为男人的担当,黑娃义无反顾。难怪有新思想的鹿兆鹏赞赏黑娃是"白鹿原村头一个冲破封建枷锁、实行婚姻自主的人"。

偷情苟合毕竟是伤风败俗不光彩的事,无论双方以什么样的名义。如果黑娃和田小娥能做一世平淡夫妻,田小娥也算不枉此生。但黑娃偏偏是个不安分的人,他当了土匪后,骨子里的道义感让他觉得不能把心爱的女人往火坑里推——田小娥事实上是被抛弃了,这也是田小娥悲剧的根本原因。

为了救黑娃,田小娥委身鹿子霖,从此走上不归路。这意味着,她和黑娃已经不可能再回到从前了。土匪窝里黑娃与黑白牡丹之间的勾当,又让他心怀不安,他觉得太亏欠小娥了。在一个灾荒时节,他偷跑回白鹿原为她的女人送粮食,却听到了女人死去的噩耗。从此,黑娃浪荡江湖,再无羁绊。

白鹿原经典独白(白鹿原回头的浪子)(4)

第二个女人是高玉凤——黑娃生命的救赎者。高玉凤的出场,给阴翳沉重、激烈残酷的后半部《白鹿原》带来些许柔美、静怡和温馨。

作为娶高玉凤的先决条件,黑娃把自己绑在炮筒上、受日晒雨淋五天五夜戒了大烟。新婚之夜,在沉静优雅的妻子面前黑娃自惭形秽,妻子却宽慰他,毫不在意他的过去。黑娃说他兄弟无数,最贴心的却是妻子玉凤。能让一个玩世的浪子回头的女人,该是拥有多么高深的智慧和魅力!在高玉凤影响下,自小就厌恶读书的黑娃开始读书,还拜了关中大儒朱先生为师,开始了他脱胎换骨般的改变。他整饬军队,严明纪律,一改往昔保安团的形象。曾经桀骜不驯的土匪胚子竟然变得雅致起来,举手投足也渐渐显示出儒雅气度。

黑娃前半生如雨打浮萍,过得浑浑噩噩。他未曾清醒地思考过他的所作所为是善是恶、自己是幸福还是痛苦,他也自认为他闯荡半生、混账半生、糊涂半生。和高玉凤在一起的几年,黑娃总算是活明白了。他明白地读书求学问、改造自己和保安团,明白地思考世事、追求更高人生境界。黑娃变得越来越沉稳、通达。如果没有高玉凤这位知书达理的贤妻,就没有黑娃的痛改前非,就没有后来他的率部起义,他的一生也不会活的如此通透。

白鹿原经典独白(白鹿原回头的浪子)(5)

(三)三个兄弟

黑娃一生命运的浮沉,和三个兄弟紧密相连。

第一个,白孝文。小时候黑娃和白孝文、鹿兆鹏一起念书、一起玩,算发小。黑娃与白孝文核心的关系,缘起于田小娥。鹿子霖为了阴损白嘉轩,唆使田小娥勾引白孝文。俗话说"朋友妻,不可欺",何况还是发小兄弟的女人。伦理道德的约束、内心的纠结,终究抵挡不过美人的诱惑,白孝文被田小娥给迷住了。这份孽情是白孝文一生最大的污点,也是他心里发虚、欲置黑娃于死地的深层原因。

解放前夕起义时,白孝文革命的本钱严重不足,明显不如黑娃。他铤而走险,狠心枪杀了对他有知遇之恩的保安团长,向新政府纳了投名状,力压黑娃当了正县长。白孝文也曾经差点饿死路旁,受尽族人冷眼。在"一切为了生存"的丛林法则下,他不想再失败,他必须心狠手辣。从他和黑娃戒大烟的过程可以看出:黑娃是靠强行捆绑才戒掉大烟的,而白孝文则完全靠自己的意志戒的,谁更狠些,不言自明。

白鹿原经典独白(白鹿原回头的浪子)(6)

黑与白,正如水火之不容。黑娃知道白孝文太多秘密和不光彩的一面,尽管黑娃曾说他们之间的冤仇一笔勾销,但白孝文仍心有余悸。而且保安团起义后"白"是"黑"的上级,哪个上级会心甘情愿把自己的"把柄和耻辱"让下级掌握呢?所以,黑娃的死是注定的。

第二个,鹿兆鹏。鹿兆鹏是受过良好教育、有思想、有眼光、有坚定信仰的人,他是黑娃革命的导师和启蒙者,对黑娃思想的转变、一生重要的决定影响很大。小时候鹿兆鹏就对黑娃很好,也是孩子王黑娃唯一敬佩的人。如果说黑娃是个叛逆的"炮仗",那鹿兆鹏就是点燃这个"炮仗"的火苗——烧粮台、闹农协是他鼓动的,入习旅是他推荐的,最后率部起义是他一手策划的。鹿兆鹏永不放弃、坚持不懈的革命精神对黑娃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当解放前夕鹿兆鹏来见黑娃,策划滋水县保安团起义时,黑娃几乎不加思索就同意了。这一方面是出于对兄弟的信任,另一方面也是黑娃在历经波折、沉淀下来后首次自主选择的结果。此时的黑娃已经变得平静和沉稳,达到了新的人生境界。

白鹿原经典独白(白鹿原回头的浪子)(7)

第三个,匪首大拇指郑芒(芒儿)。芒儿和黑娃还颇有渊源:和黑娃他爹鹿三一起闹过"交农"蹲过大狱,黑娃还曾经企图说服他转成共产党游击队。入伙后,黑娃骨子里的热血刚性、仗义韧性,加上他枪法好、办事利索,在土匪窝里如鱼得水,很快获得了威信和拥戴,成为"二拇指"。你看,黑娃生就是一个土匪命。

芒儿也是被"逼上梁山"的:一个本想安心过日子做个车木匠的手艺人,却被世道逼得杀人放火、做土匪。在他眼里,土匪就是"替天行道",专门惩罚那些叫人难受、给人不痛快的人。在芒儿影响下,黑娃开始放纵自己的欲念,快意恩仇。为了发泄曾经的怨恨,他开始报复、抢劫白鹿两家,杀伤数人,打断了族长白嘉轩的腰杆。不过,正如芒儿说的:"哪一个政府也容不下土匪……",黑娃最后被处决的罪名有一条就是当土匪残害百姓,他的土匪生涯是他悲剧的种子。

白鹿原经典独白(白鹿原回头的浪子)(8)

(四)学为好人

年少不懂《白鹿原》,读懂已是不惑年。小说蕴含的人生道理,值得细细琢磨。

黑娃的学名叫鹿兆谦,鹿三觉得调皮又性子野的儿子不配有这么文雅的名字。白嘉轩说,等他养成了谦逊的品性,就成为谦谦君子了。长大后的黑娃,净干些折腾来、折腾去的荒唐事,和谦谦君子不搭边。谁料想,最后黑娃竟然做了朱先生的关门弟子,按照"学为好人"的要求修身养性,终于人如其名、变成谦谦君子了。

黑娃在对传统文化的皈依中,找到了心灵的些许慰藉。别人求学问是为升官发财,他求学问是为修身做人、不再做混账事。他回乡祭祖、向父老乡亲忏悔他往昔的所作所为,他甚至萌生归隐之意,当个私塾先生,给娃们启蒙"人之初性本善……"在给恩师朱先生葬礼的挽联上,黑娃写道:

自信平生无愧事

死后方敢对青天

朱先生一辈子没做过一件害人利己的事,这阕挽词是对朱先生一生最好的总结。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黑娃"学为好人"想要传承朱先生衣钵,却难防小人暗算。白孝文因田小娥的关系自觉亏欠了黑娃,而黑娃也曾扬言要杀了白孝文以祭小娥——但最后死的是黑娃,这是公平的游戏,重义气的黑娃远不是阴险的白孝文的对手。学为好人,世所不容;愿做恶人,人人敬畏。白孝文用卑鄙的手段陷害枪毙了黑娃,虽然狠毒,但也属人之常情——政治斗争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就是这么肮脏黑暗。

从另一个角度看,作者也是借黑娃之死,隐喻世道人心和仁义道德的沦丧,也暗示传统学术的没落。革命投机分子享受胜利果实,起义功臣、洗心革面的好人却遭受杀身之祸。作者把他对历史的反思,用白孝文杀黑娃这种特殊方式表达出来——大势如此,黑娃不得不死。

白鹿原经典独白(白鹿原回头的浪子)(9)

结语

《圣经》说:"尘归尘、土归土"。黑娃最终的归宿,以他在白鹿原上被枪决的悲壮方式,回到那片熟悉的土地。他那句"能让我躺到我的原上算万幸了!"更彰显了悲剧气氛。

黑娃的一生,历尽激情与悲戚、繁华与苍凉:灿烂如夏日丽花,寂寥如大漠孤烟。最后回归平淡,如尘埃落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