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新年新气象,元旦小长假后的上班第一天,党政机关尤其是服务窗口人员有没有迅速收心、归位,是否存在慵懒、疲沓的“节后综合征”?前来办事的群众对他们满不满意?1月4日,本报记者兵分几路,探访杭州的一些服务窗口单位,了解上班第一天的情况,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节后暗访窗口单位?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节后暗访窗口单位(探访窗口看作风)

节后暗访窗口单位

编者按 新年新气象,元旦小长假后的上班第一天,党政机关尤其是服务窗口人员有没有迅速收心、归位,是否存在慵懒、疲沓的“节后综合征”?前来办事的群众对他们满不满意?1月4日,本报记者兵分几路,探访杭州的一些服务窗口单位,了解上班第一天的情况。

省工商局注册大厅——

三个女粉丝,追看“费玉清”

时间:上午9时

地点:省工商局注册大厅

记者在注册大厅看到,10个工作窗口已有6位工作人员到岗。记者以办事人员的身份询问其他未到人员情况,被告知“去开会,下午就会来”。

大厅里,办事的群众并不多,不过工作人员间的交流却十分热闹。他们在聊什么?记者竖起耳朵听了听,有人讲“我这里只能搜到300分钟视频”,旁边人接话“你就直接搜索一剪梅的视频好了”,还有人讲“费玉清一个人撑起了一台戏”,一众人显然还沉浸在热侃跨年晚会的喜庆气氛中。9时15分,一位工作人员终于搜到了刚才聊天涉及的视频,另外两位附近窗口的工作人员马上聚拢过来观看,全然没有顾及自己正在窗口单位当班的情况。

在此期间有两位群众前来办事,工作人员马上放下手头“闲事”,投入到工作中。记者随即跟上一位阙姓办事者的脚步,询问其对窗口工作人员服务效率和态度的评价。他告诉记者,自己是台州一家公司的负责人,因为公司注册地点在这里,特地一早从台州赶来杭州申领五证合一后的新证。阙先生表示,自己多次来省工商局办事,对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效率和态度都很满意,这次申领新证不到半分钟左右就办好了。不过随后他又去二楼省工商企业服务中心打印材料,却花费了近20分钟时间。“材料比较多,总共打印了3份上百页纸的基本情况表、变更情况表和公司章程,所以比较慢。”阙先生表示,因为银行贷款等许多事项都需要提交这些盖有红印章的文件材料,几乎每个月都要跑一趟杭州打印材料,他说:“要是以后可以全省联网,我在台州也能打印,那就方便多了。”

杭州市民之家办事大厅——

空闲窗口工作人员聊天

时间:上午8时50分

地点:杭州市民中心市民之家办事大厅

上午8时50分,离杭州市民中心市民之家办事大厅上班还有10分钟,不少群众已在等候。市民卡、社会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这里承担了大部分与群众息息相关的业务办理项目。

9时不到,记者看到工作人员陆续到岗,在服务窗口准备完毕。一楼办事大厅汇集了社保、交警、公安出入境、邮政、电力、燃气等办事窗口,相对来办事的群众比较多。而在二楼,大部分办事群众聚集在住房公积金办理窗口前。

记者看到,大部分工作人员很快进入了工作状态,面对络绎不绝的办事群众,耐心地办理和解答问题。记者发现,忙于给群众办事的窗口工作人员都比较专注于眼前的工作,而在相对空闲的窗口,少数工作人员存在交头接耳聊天的现象。

9时30分,记者在杭州市公安交通警察局办事窗口看到,由于当时没有人来办理业务,1号和2号窗口的两名工作人员时不时地聊上几句。

9时50分,记者经过杭州市就业局的办事窗口,看到两个窗口的两名工作人员正在聊天。过了一会,两人停止聊天,其中一名工作人员开始浏览手机。又过了一会,这名工作人员再一次将头凑到旁边,与另一个窗口的工作人员讲话,对方也将头凑过来,两人半倾着身子又交流了一会。在此过程中,一直没有群众到这两个窗口办理业务。

省国土资源厅行政审批服务窗口——

有人看手机,有人吃东西

时间:上午8时多

地点:省国土资源厅一楼行政审批服务窗口

上午8时10分,记者来到位于杭州市西溪路的省国土资源厅。在一楼大厅,以中间的电梯为界,右侧是1至5号行政审批服务窗口,左侧是6至10号窗口,其中10号为备用窗口,未设办公电脑,也无人员值守。

记者看到,贴在服务窗口墙上的工作时间牌显示,上班时间为上午8时30分。8时20分,一名男工作人员走到5号窗口,放下包就朝二楼的餐厅走去。8时25分和28分,分别有3名女工作人员先后走进窗口。但是直到8时33分,这几名工作人员才陆续坐在位置上。其间,有的人在搞卫生,有的人在看手机,还不时聊着元旦期间发生的趣事……

这时,记者又走到6至10号窗口前,这里共有3名工作人员,她们虽然都坐在位置上,似乎还未完全进入工作状态,在看手机、搞卫生、吃东西。

随后,记者又回到1至5号窗口,这里的工作人员仍然在聊着天,直到8时40分才逐渐静下来。在这里,2号窗口的工作人员坐了一会就离开了,5号窗口则一直空着。

8时43分,一名身着红色上衣的女子,神色匆匆地从办公楼外面径直走了进来,坐在5号窗口中。此时,距上班时间已经过去10多分钟。

直到9时记者离开这里,均无人来窗口办理业务。

杭州海关办事窗口——

我们要升旗,请你先等等

时间:上午8时25分至9时

地点:杭州海关办事窗口

8时25分,记者来到位于杭州黄龙路7号的杭州海关大楼看到,一楼的14个办事窗口里,工作人员已基本到岗。一名女性工作人员看到记者后,主动打招呼询问要办什么事。记者表示和人约好要咨询点事情。该工作人员说,早上有场升旗仪式,一会儿大家都要参加,现在找人可能不方便,并告诉记者可以在一旁的座位上等待。

记者看到,已有一名中年女子在办事窗口处等候。站在3、4号窗口位置的一位工作人员正询问女子“相关材料是不是都带了”,并请她稍等。记者与女子攀谈后得知,她来此办理海关手册,刚知道早上工作人员要参加升旗仪式,不过她表示“等一等不要紧”。而此时,一名身穿紫红色外套的女子匆匆赶来,跑进了办事窗口工作区域,并放下了包,又脱下外套转身离开,似乎是去换制服。记者看了下表,当时是8时33分。

从8时35分起,一楼窗口的工作人员陆续离开,聚集到了大楼前的旗杆处,办事窗口留下了一名值班人员;大楼里其他楼层的工作人员也纷纷下楼,参加升旗仪式。8时45分左右,升旗仪式结束,工作人员纷纷回到了各自的岗位。先前等候的中年女子也开始办理业务,工作人员态度良好。

天水街道公共服务中心高速交通违法处理窗口——

聊得兴起,笑声一片

时间:上午8时25分至9时30分

地点:下城区天水街道公共服务中心高速交通违法处理窗口

为给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高速交警杭州支队从2015年11月11日起,在市区范围内增设高速交通违法处理窗口,下城区天水街道公共服务中心便是其中之一。

上午8时25分,记者来到位于玄坛弄7-9号的天水街道公共服务中心,对此处的高速交通违法处理窗口进行暗访。

距上班时间还有5分钟,先行抵达的两位窗口工作人员正在聊天。8时30分,其中一名编号为003313的女性工作人员突然意识到已到上班时间,于是匆匆换上工作服,归位就坐。

因窗口增设的时间较短,前来办事的群众目前还比较少。见没有人来,工作人员继续开始聊天,其他窗口未到上班时间的部分工作人员也陆续加入,兴起之时,服务中心内笑声一片。8时40分左右,“003313号”工作人员还拿出自带的早饭享用。

9时10分左右,窗口迎来新年的首位办事群众。因为在高速公路超速行驶需扣6分,陈先生提出希望能先行查询个人驾驶证分数。工作人员表示,这需要他自己致电查询。由于电话一直忙音,陈先生不得不经过10分钟的等待,才完成查询。

“他们本来就是在聊天,为什么不能帮我打个电话问问?”当记者问及对窗口人员的服务态度是否满意时,陈先生连连摇头。

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办事大厅——

找点空闲,说说购物

时间:上午9时

地点: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办事大厅

上午9时,记者来到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办事大厅看到,大厅内所有窗口都有工作人员。

上午时间,来办事的群众比较少,但工作人员都能坚守岗位,没有人随意走动。有的工作人员趁空闲研究起社保业务相关书籍。

不过随后记者发现,12号窗口的女性工作人员和13号窗口的男性工作人员聊起了天。虽然两人都没有改变原有坐姿,但坐在大厅中央的记者,可以清楚地听到两人聊的是世纪联华和麦当劳的促销活动。

省级医疗保险服务中心办事大厅——

两位工作人员“隔空交流”

时间:上午8时20分至8时45分

地点:省级医疗保险服务中心办事大厅

上午8时20分,位于杭州市体育场路上的省级医疗保险服务中心办事大厅的门已经打开。大厅内窗明几净,地面光亮,窗口工作人员陆续到岗。一位来办事的老人提前来到大厅,服务台工作人员主动上前询问,并告知老人耐心等候。

8时28分,一名女性工作人员匆匆走进大厅。8时30分,窗口工作人员进入工作状态。记者看到,19个办事窗口,只有两个窗口没有人,但已经摆上了“请稍后”和“暂停服务”的标牌。8时40分许,其中一个窗口工作人员到岗,把“暂停服务”的牌子取走。大厅内,办事群众在叫号系统的提醒下走进相应的窗口,窗口的工作人员都能热情接待,现场井然有序。但记者也发现问题,8时45分许,由于没有办事群众,19号窗口和17号窗口的工作人员开始“隔空交流”。其中19号窗口的女性工作人员频频回头,不时面露微笑,整个过程持续了三四分钟。

省公安厅出入境接待大厅——

提醒迟到者:可能有查岗

时间:上午8时多

地点:省公安厅出入境接待大厅

1月4日上午8时10分,记者来到位于杭州市民权路的省公安厅出入境接待大厅。大厅大门关着,亮着一盏灯,但没有工作人员的身影。

10分钟后,有两位工作人员陆续到岗,其中一位工作人员发现记者在门外等候,就主动询问记者需要办理什么业务。

8时27分,大厅内4个服务窗口中还有两位工作人员没有到岗。这时,有工作人员提醒说,今天可能会有人来查访到岗情况。记者听到,已到岗的工作人员立即电话提醒没有到岗的人。

8时33分,离上班时间过去3分钟,两位工作人员先后匆匆赶到。此前,一位未到岗工作人员的座机响了,旁边窗口的工作人员走过去接起了电话,详细解答了问题。

记者在大厅又观察了20分钟,虽没有人来办理业务,但工作人员都各自在岗,没有做无关事情。

(本报记者 沈吟 金春华 廖小清 方力 丁谨之 吕玥 翁浩浩 采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