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传统车企就没有哪个能把新能源事业做出“花”的。当造车新势力争相为自己做着总结,一批又一批的科技公司招摇入场,或许这就是硬币的另一面,尴尬且异常窒息。

而两年来,跟着行业转型的步伐一起动身,从吉利、长城等一线中国车企,到头顶国字号的一汽、东风等,不说能否搅动现有的格局,都无一例外地在破圈的路上被市场中伤。口碑崩盘、“换芯门”的背后,是前者只求快速发展的后遗症,讲究内部消化的销量粉饰,自然成了后者难掩的真相。

埃安六月交付量(埃安冷暖自知年终盘点)(1)

发展新能源哪有说得那么容易?现在吃的苦,就是在为当年的不屑与傲慢在买单。只不过,当所有人想方设法绕过“蔚小理”的封锁,或借成立另一个所谓的高端品牌造势,或索性向五菱看齐,求量就好,总有些人能活得精彩,活出感觉。

今年是埃安脱离广汽乘用车后独自成长的完整一年。和大多数新能源车企相比,相同的地方是,不再受传统车企冗余架构掣肘的思维,使之有了快速发展的可能。不同的地方又在于,广汽研究院的技术积累,为埃安平添了临军对垒的底气。

也正由此,无论接下来的路,该如何去走。至少从独立之日起,再经一年的市场磨砺,往后的埃安注定不凡。

埃安六月交付量(埃安冷暖自知年终盘点)(2)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对于2021年,所有人都会认为,传统车企是时候展示真正的技术了。当造车新势力为新能源的发展搭建起了一整套发展逻辑,拿着技术、握有市场的他们要想乘势而起,岂不是轻而易举?再加上,陷落的北汽新能源直接让出了一大片市场空白后,总得有人要去补位吧。

去年以前,埃安能做的只有跟着市场发展的那股劲,做好开拓的基础工作。从2019年售出42,003辆到2020年将这一提高到60,033辆,不说长进不明显,与用一年时间就跌去销量82%的北汽新能源相比,彼时的广汽新能源业务也算不上“拉胯”。可靠着国家补贴和出行市场谋生,也说不上是多么骄傲的事。

直到进入2021年后,情况才开始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

埃安六月交付量(埃安冷暖自知年终盘点)(3)

短短一年间,从品牌刚刚独立时的稚嫩,到超预期达成全年的销量目标,说埃安的快速成长,完成拭除了传统车企发展电动化的弊病还不至于,其所取得的成绩,还是令外界看到了除造车新势力以外的新生力量。

尤其在销量层面,相比去年年初设下的年销10万辆的既定目标,当埃安2021年的累计销量来到了123,660辆的新高度,你说,这意味着什么呢?无非是,埃安不仅将“蔚小理”堵在了年销十万辆的关口,也终于履行了当年与时代对赌的誓言。

还记得,早在2017年的广州车展上,当时任广汽新能源总经理的古惠南坚定地说出,“我认为,2021年纯电动车市场会迎来一个拐点,就是爆发式增长。”没有人会觉得两年后的中国车市会发生多大的变化,造车新势力崛起与否,特斯拉所掀起的浪花,只会是区域性、暂时性的。

埃安六月交付量(埃安冷暖自知年终盘点)(4)

而今,现实的残酷显然是给了乐观者当头一棒。继北汽新能源之后,吉利的几何汽车、同样独立的上汽R汽车等传统出身的新能源品牌,其处境之艰难,肉眼可及。

“当补贴政策退出后,真正有能力把纯电动车的成本做得和燃油车相当的企业才能活下去。”埃安不是一个时刻会被归于新能源头部阵营的品牌,但至少,和这些同类品牌相比,4年时间还是使之在如此明确的发展路径下,变得更加无畏。

特别是从AION Y在2020年的广州车展亮相,到去年上海车展上市,在跨越体系桎梏、品牌固化上所作出的努力,对于埃安而言,甚是重要。

埃安六月交付量(埃安冷暖自知年终盘点)(5)

以前,外界总说,广汽的新能源业务依旧继承了自主品牌一贯的扩张手段。利用网约车市场的供应缺口也好,承接区域市场对新能源车企的扶持也罢,埃安相较于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新势力们,发展的局限性太大。

可是,纵观这一年,销量过线的成绩下,其产出的实质性影响,远比想象中的来得深刻。

决策的果断,让埃安的眼界打开了。从产品投放的节奏与迭代逻辑,到营销手段的变革和深化,乃至渠道焕新和后市场服务的完善,埃安像极了一家思路清晰,其步履坚定的新时代新能源车企该有的样子。

埃安六月交付量(埃安冷暖自知年终盘点)(6)

换句话说,从出行领域转至C端市场,埃安今年的发展目标其实很明确。AION Y等新车能为之拼出一条不同以往的生路,是埃安全新战略部署的体现,亦是其不愿重蹈北汽新能源等传统势力覆辙的决心所指。而自此之后所有事关企业发展的举动,都标志着广汽开始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迈入全新阶段。

如人饮水,冷暖需自知

是的,开年的1月5日,随着埃安将AION LX Plus正式带入场,至此,埃安旗下车型皆已焕然一新。在这里,并不是要去介绍埃安的产品亮点在哪里,而是要从这些改变中,希望去发现埃安在过去一年里,为何能在销量上逼近头部新能源车企的原因。

当然,华南市场对待新能源发展的态度,令埃安有了地方政策做背书,只是最浅显的。

埃安六月交付量(埃安冷暖自知年终盘点)(7)

要知道,在AION Y开启预售时,现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就对品牌笃信,“广汽埃安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实际上已经形成了我们品牌的基因。好比,埃安品牌打造了专门的电动车工厂、独立的销售渠道等,这些都是我们朝着汽车新四化努力的方向······”

可见,随着销量的逐步上升和群众基础的日益完善,广汽新能源意识到了,彼时的它亟需一个换道求新的方式。

我们无法否认,受制于GE3、AION S在整个网约车、出租车市场所树立的人设,埃安要想另辟赛道,会有着天然的屏障。但无论如何,对于埃安而言,AION Y的出现,就是一个起点。

E

埃安六月交付量(埃安冷暖自知年终盘点)(8)

整个2021年,埃安需要做到,在保留现有发展轨迹的同时,在后续产品的换代中达成最彻底的改变,并通过技术升维、营销革新等角度完成品牌形象的转变。

而从4月的广汽科技日至年末,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超级快充电池技术、磷酸铁锂电池(弹匣)电池、超倍速电池技术&A480超充桩等技术的发布,埃安的确在努力探索新的生存之道,并试图缩短和造车新势力之间的创新落差。

如此举动下,我不知道,消费者能否感知到埃安极力想撇开固有印象的愿望,而由此带来的销量提升又有多少,但是,就像埃安此后一直在强调的那样,“我们的客户群体中,私人用户的比例已经达到了70%。”大多数消费者对待埃安的态度,是有了很大的改观。

埃安六月交付量(埃安冷暖自知年终盘点)(9)

加上,为了打破和主流消费人群间的交流屏障,与那些热衷游戏的电竞选手绑定、携手时尚美妆品牌WOW COLOUR大搞“她经济”、把元宇宙这一新概念加入到自己的发布会中······埃安几乎将所有你能想到的出圈手法,都用在了自己身上。

这些手段之下,埃安要是还被禁锢在固有形象中,怎么也说不过去吧?不过,至今仍有一个问题是束缚埃安的,即:销量太过集中在15万元的附近,和广汽传祺多多少少会扯上关系的品牌定位,让其在20万以上的纯电车市场难有作为。

即便在AION S、AION V有能力成长为广汽丰田iA5/广汽本田EA6,以及广汽三菱阿图柯的现实下,这一点都异常明显。

埃安六月交付量(埃安冷暖自知年终盘点)(10)

埃安在独立时,不就是宣称要成为一个高端新能源品牌的吗?要是这样下去,不管借AION Y、AION S Plus之名能达到怎样的销量新高,埃安接下来的发展势必又会进入一个销量不愁,却生存空间逼仄的怪圈。

更何况,看着极氪、岚图还没卖出几辆车,就成了流量焦点,看着沙龙、阿维塔出道即进入舆论中心。你要说,埃安没想法?那我是不信的。

或许进入到新的一年,埃安已将品牌焕新提上了日程,又将AION LX Plus推上了40万元以上的细分市场。无奈的是,面对“蔚小理”和比亚迪的上下阻击,此时埃安距离高枕无忧,还有好长的一段路要走。而怕就怕,万一,那些不够聚焦的疯狂输出会成为徒劳。

埃安六月交付量(埃安冷暖自知年终盘点)(11)

“打铁”仍需自身硬

回看2021年,除了因消费趋势所致的改变之外,新能源市场发光发热的最大着力点还在于,当以智能化为重要特征的产业变革兴起,为了力争在全球新一轮的竞争中抢占高地,强化智能汽车领域顶层设计,各家在IPO这件事上,同样也下足了血本。

吉利、东风、长安、长城等一线自主车企,接连放出极氪、岚图、阿维塔和沙龙品牌,势在夺取所谓的高端新能源市场后IPO,想必都无一例外。

而在发展之路上,埃安给出的解决方案中,有自我提升,有选择和华为、百度、腾讯、科大讯飞等科技公司携手,自然也脱离不了希望向资本市场借力。

埃安六月交付量(埃安冷暖自知年终盘点)(12)

甚至能判定,埃安之所以在2021年迫切奔赴年销10万辆,全面从产品到渠道再到营销推倒重建,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望IPO时,能博得更多投资人的好感。

平心而论,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至今,我们必须承认,由“蔚小理”起头,借助资本之力达成现阶段发展所需的模式。就是所有人都在遵循的潜规则。毕竟花别人的钱来为自己高昂的前期投入买单,怎么算都比自负盈亏来得更理想化。

整个2021年,就像古惠南所坦言的,“目前,我们对外单独核算报表还是亏本的······”鉴于埃安如此高密集的新产品投放,技术迭代和高饱和度的营销变革,加之对整个工厂的产能提升,仅靠卖车盈利必然不现实。且受疫情影响,此种趋势能否在短期内改变,也几成疑问。

埃安六月交付量(埃安冷暖自知年终盘点)(13)

所以,当头部新势力始终处于深度内卷的状态下,伴随广汽集团通过《关于广汽埃安资产重组及增资的议案》逐步落定,无论埃安是否在完成A轮融资之后,能寻求适当时机上市,搭建独立资本市场平台和市场化激励机制,其当下看似乐观的销量优势,是不能被过分放大的。

再一个,从开年这一个月来看,新能源股票集体跳水,就连蔚来都开始积极寻求二次上市获得融资的机会,实则也在为接下来整个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埋下了隐患。一旦资本市场无法为新晋者提供助力,埃安所做的努力,其效力势必会被削弱许多。

你可以说,在历经20余年的商战,中国车企开始借“新能源”一词指引着全球汽车业者进入觉醒年代。作为从国家队走出来,并跑赢了自主三强的非典型新势力,不管埃安在过去的2021年拿出了多么出格的路子,埃安还是有了很好的底子。

埃安六月交付量(埃安冷暖自知年终盘点)(14)

而2022年已至,AION LX Plus的上市将埃安的过去进行了完整的总结,也将它的野心悉数暴露。只是,独自发力一年,对于埃安,还是不能说明什么。

产品端即将进入全新车型诞生的小年、品牌形象的提升仍是一场持久战、组织架构的调整也进入新的磨合期······这一切都在为埃安提出新的课题。纵有弥足积累,面对风云起伏的新能源市场,审时度势的同时,戒骄戒躁也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