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建军节临近,省市都在筹备开展相关纪念庆祝活动。不管什么规格,其中被邀请的出席嘉宾中必有“老战士”“老同志”。这是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不由地忆起自己曾经在省军区干休所工作时情景。

从1991年入伍到2019年转业,自己在部队呆了29个年头。其中在省军区干休所工作了近15年,2000年副连职务调入到2014年提升正T离开,可以说大半个青春奉献给了老干部服务保障事业。对老干部服务保障工作也很熟悉。15年的时光不能说短,正T职领导职务也不能说低。充分说明,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部队的离休干部,就和前几年热播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中主角“石光荣”一样,都是名副其实的老前辈、老英雄。我们干休所服务的老首长资历都很老,光1955年被授以少将的老红军就有十多位,最高职级待遇为正兵团。其中不乏许多英模级战斗英雄,还有一位是中共七大正式代表,可谓是经历党的重要历史事件的“活化石”。他们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铁心向党,抗日寇、打蒋匪、揍美帝,南征北战、历经生死。和平时代,他们在党和国家关心关怀下,在干休所里安度晚年,又是老顽童、老小孩,率真耿直、公私分明。在具体的管理和服务过程中,我们工作人员就需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既要依法依规更要以心换心。朝夕相处中,发生过不少轶闻趣事。于此略表一二,以示尊敬怀念。

成栋全给石光荣书(郑国福石光荣)(1)

(图片来源网络)

故事一:“还是国福面子大”

有一年,省军区下拨一个出访东南亚四国考察的指标给干休所。机会甚是难得。我们一致推荐资历最高的L老政委参加。因公出境考察的食宿费用都由政府承担,但来回的差旅费则是由各自单位承担。为此也要花费个几万块钱。凡是“三重一大”事项都要上干休所党委会。部队干休所议事规则有着它的特殊性。为了充分保障离休老同志参与事务管理的权利,干休所除了设党委之外,还设有离休干部管理委员会和离休干部党支部。休干管委会主任及休干党支部书记均由离休老同志担任,同时也为干休所党委委员。这几万元钱的出国考察差旅费开支必须上党委会研究。为稳妥起见,专门派副所长会前将此事分别向两位老干部党委委员报告。休干党支部书记王主任(离休前任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倒没有多说什么,到了休干管委会主任王司令(离休前任军分区司令员)那儿卡住了,老爷子军事干部出身,说话直来直去,不同意,什么考察,就是公费旅游!一句话把所领导给怼了回来。这事就僵住了。但是考察团行程已定,也不会因某位团员个人因素改变行程。后来,L老政委说,不行让国福去找王司令做下工作看看,国福脑瓜机灵嘴巴甜,又不是所领导,有的话他好说些。自到干休所工作起我便一直担任干休所政治干事同时兼任所党委秘书,和两位老干部党委委员接触的比较多,那时也年轻腿勤嘴甜,老首长老阿姨们都比较喜欢。受领任务后,我在心里琢磨了下见到王司令怎么开口。既然副所长亲自汇报都被拒,那么所领导的提法(省军区下派的公务任务)就不能再说了。得另辟蹊径打消老爷子的“公费旅游”这个误解才有“翻盘”的机会。主意一定我骑着自行车便往王司令家去。一按门铃,高阿姨开的门。就问,阿姨,司令在家啵?小郑呀,你好你好,老头子在菜地捣鼓呢。老头子!小郑来啦!司令一听就从菜地里回到客厅便问,小郑,有什么事?哎呀,老首长,无事不登三宝殿。来向您报告那件L政委出国考察事。老头一听这事,刚还笑容满面瞬间拉下了脸。又把“公费旅游”的观点说了一遍,接着说,小郑,干休所的经费很紧张,应该把有效的经费用在改善干休所环境和提高老干部的福利待遇上。花这么多钱,你出国考察个逑!老爷子一着急,家乡方言都飙出来了。我一听就打哈哈说,老首长,您别着急。我觉得这件事呀,是好事,您应该大力支持!司令一听,眼一瞪说,为啥?我接着说,这事呀,我最清楚。因为前后都是我在跑的。L政委这次出国考察,虽然是公费,但不是旅游。因公出国考察是我们党为丰富各级领导干部阅历,开拓领导干部视野的一项培训制度。(首先,我就把组织抬出来。老同志对党充满感情和信任,一般听到是党组织的安排,都能接受)再说,每位领导都是带着具体学习考察任务去的。省军区把此轮考察团唯一的一名军方代表名额给了我们干休所,充分表明了省军区党委首长对我们干休所全面建设的高度重视。听说东南亚有些国家对军人退出现役后的保障体系十分完善;再有他们的社区环境建设的也很漂亮很实用。这些,L政委都可以学习借鉴,回来后把人家好的一些做法运用到推动干休所的发展上,更好地为老首长老阿姨们服务呀。这不件好事么?您是休干管委会主任,又是党委委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全体老干部的代表。您高度关心干休所的发展。这个难得的机会,我们可别错过。再说,跑好几个国家呢,大头都省政府出了,我们就出几张机票钱。所以您应该支持!王司令听我这么一白呼,若有所思地说,小郑你说的有道理。是可以学习人家怎么是建设和管理社区环境的,我们干休所马上要启动的干休所旧房改造工程就需要多方面参考借鉴。这事还是小郑你说清楚了,行,那我同意!瞧,这事就给办成了。所以,做老干部工作还是得讲究些方式方法的。回到办公楼报喜。见到所长政委,把前后情况如实复述一番,领导们双双表扬说,还是我们国福面子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老首长具有非常强的原则性和战斗性。他们做人光明磊落,表里如一,并不会因为你是单位在职主要领导而丧失原则。

成栋全给石光荣书(郑国福石光荣)(2)

(图片来源网络)

故事之二:郑干事,我来交枪。

那年,省军区部署清缴私存枪支弹药工作。干休所是重点单位。所领导很重视,召开全体工休人员大会进行动员部署,同时还要签订个人承诺书。对在医院住院的,行动不便的,在子女家的老首长老阿姨,机关干部要通过各种方式精准传达到位,做到不漏一户,家喻户晓。

清缴私存枪支弹药属于安全保卫口的事,对应到干休所就是我政治工作组的活。那时,政工组就我带一个战士两个人。刚开始,我们俩都认为不会有什么成果。上级有要求,我们就落实呗。动员会后我们挨家挨户上门发放“承诺书”。第二天,就有老首长到政工组办公室来交枪了。清楚记得第一个来的老首长名叫李德宏,是一位新四军老战士,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老首长上交的是一支双管民用猎枪,成品半成品猎枪弹若干枚。我们事先已经印制好了相关表格,赶紧登记枪支型号、弹药数量,打印收条等。后来陆陆续续又有上交来的各类手枪、小口径步枪、机(步手)枪子弹。前面那位王司令员有天拎着一个长条型帆布包来到办公室交“宝贝”。见了我就边摇头边说,小郑,我和你说,我真不舍得交啊,这是我在朝鲜战场缴获美国佬的卡宾枪。我一直带在身边,保管的可好了。给你收着吧,唉!难舍之意,溢于言表。我双手接过帆步包,打开封口的帆布绳条,一支美式M1卡宾枪呈现眼前,木制枪托及枪身呈暗红色,黑黝黝的枪管及弹匣因长期被枪油擦拭,保养得锃亮。这是二战时期一代名枪,以伽兰德步枪为基础改制而成的。在很多抗美援朝战争影片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我劝慰道,司令呀,这支枪跟随您半辈子,知道您万分不舍。可是,国家有规定,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私存枪支弹药,这是犯法的事。现在组织有了明确要求,我们还是那句话,您是老党员,老前辈,我们要带头。这枪弹呀,放在我们家里不安全,要是落到坏人手里可不得了。我们交给省军区去,会有专人专库收存保管,挺好的。老爷子签完字按完手印拿着收条一步三回头的下楼了。那一次,收获还不老少。各类军民用长短枪有10多支,各类弹药数百发。后来都统一由司令部装备处开调拨单交给省军区乐化仓库去了。

这件事,充分展示了军队离休老同志坚强的党性和超强的组织纪律观念。一句话,永远听党话、跟党走。

成栋全给石光荣书(郑国福石光荣)(3)

(图片来源网络)

故事之三:郑副所长,我家多发了东西

党和部队对离休干部及遗孀们的照顾真可谓是事无巨细。讲究紧贴高龄实际,质效精益求精。每个干休所都建有三个中心,即医疗保健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和饮食服务中心。老首长和老阿姨们足不出所,就可以基本满足晚年生活各方面的需求。那时,干休所每个月都会为老首长老阿姨发放价值百来块钱的日常生活用品(有油盐酱醋米面鸡蛋等),以户为计,老干部及遗孀一视同仁。主要是为了方便老年人日常生活。每月初,供应组就会采购得来,然后交由公勤队的战士们上门发放。老首长们按照革命资历和职级待遇,住房也不尽相同,有的住单家独院的别墅、有的住联排双拼洋楼,有的住小高层电梯洋房。每到发放物资时,公勤队的小伙子倾巢出动,按照区域分片,上门发放。有一天,我在办公室听到电话铃响,便接起来,一听就知道是所里遗孀于素英阿姨的声音。就问,于阿姨好,您有什么事?于阿姨在电话里说,哎呀,郑副所长,昨天所里发生活用品,我家多发了一份。发东西的时候,我在楼下散步,我女儿在家,女儿领了一份。等到我散步回家上楼 进门时,发现门口放有一份物资,就顺手拎进家了。刚才和女儿聊天时,才发现我家领了两份。就赶紧给你打电话,你让哪个小战士来家拿下。我一听,明白怎么回事了,肯定又是公勤队的小伙子们弄岔重复发放。于是回答说,好咧,我马上让人去家里取,阿姨您也太认真了,还特意打电话来。于阿姨说,不打电话怎么行呢,公家的东西一分都不能多占。

多年的革命历练,养成了老首长和阿姨们公私分明的高贵品格。

离开干休所一晃有八年了。自己也脱下了心爱的军装转业到地方工作。但是,与老首长老阿姨们朝夕相处的分秒我都还记得。他们身上展示出来的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艰苦朴素的作风是我今生受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富矿。

祝愿他们永葆革命本色,尽享尊崇厚待!

成栋全给石光荣书(郑国福石光荣)(4)

(军歌永远嘹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