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号玄真子,唐代诗人。张志和早慧,三岁能读书,过目成诵,六岁能做文章,十六岁明经及第,先后任翰林待诏、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南浦县尉等职,享正三品待遇。后因母亲和妻子相继故去,有感于人生无常,于是辞官隐居于太湖流域的东西苕溪与霅溪一带,渔樵为乐,自称“烟波钓徒”。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唐大历九年(774年),张志和应颜真卿之邀再访湖州,和颜真卿等东游平望驿时,不慎湖落水身亡,年仅42岁。著作有《玄真子》十二卷三万字,《大易》十五卷,有《渔夫词》五首、诗七首传世。
渔歌子:词牌名。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子”即是“曲子”的简称。
西塞山:浙江湖州。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鳜(guì)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箬(ruò)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常作为雨具。箬是一种竹子。
蓑(suō)衣:用茅草或是棕丝编织成的,披在身上的、用来遮风挡雨的衣服。
不须:不一定要。
伫立在西塞山前目送白鹭自由自在地飞翔,
遥望江岸桃花盛开,春水汤汤,鳜鱼肥美。
舟上的渔翁头戴青色箬笠,身披绿色蓑衣,
静坐斜风细雨中陶然垂钓,久久忘记回家。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这首词虽然只有四句,却字字玑珠,句句如画:雨中有青山,江上有渔舟,天空飞白鹭,两岸映桃红,明媚的春景中色泽鲜明又柔和灵动,气氛宁静又充满活力。诗人通过对江南自然风光和悠闲渔人垂钓的描摹,表现了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渴望。
“西塞山前白鹭飞”:首句点明地点;白鹭象征自由、闲适,描写白鹭在西塞山前自由地飞翔,用来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
“桃花流水鳜鱼肥”:一句点出季节特点:春暖花开水涨鱼肥。“桃红”映在“流水”中,勾勒出暮春的湖光山色之美,渲染了渔父乐山乐水的生活环境。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直接描写渔父。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这一青一绿,与春天的桃红柳绿融为一体,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尽收眼底。“斜风细雨”,就是“吹面不寒杨柳风”,就是“细雨湿衣看不见”,这春江、绿水、桃红,这蓑衣、箬笠、烟雨,渔父沉浸在如此自由怡情悦性的境界中垂钓,哪里还有归家的想法?作者借渔父自况,表达了陶然忘机之意。
据说作者通画术,曾将《渔歌子》画成图画。细品这首词的色彩是丰富而有层次的:苍岩,白鹭,桃林,绿水,黄褐色鳜鱼,青色斗笠,绿色蓑衣,这充满新鲜愉悦的色彩多么令人欢喜,令人陶醉!
这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境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影响了欧阳炯、李煜等中国文人的渔父词创作,而且还流传到日本,受到嵯峨天皇的赞赏,嵯峨天皇亲自在贺茂神社开宴赋诗,为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此后张志和的《渔父词》与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起列入了日本的教科书。
免责声明: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知识分享,如涉及版权争议请您第一时间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