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一篇文章讲到: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北宋在今四川、重庆一带设立了益州(今成都)、梓州(今三台)、利州(今广元)、夔州(今重庆奉节)四路,合称“川峡四路”,四川由此而得名。有网友私信说,古梓州(今三台)在现在哪里?它有怎样的历史?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讲一讲古梓州、今三台县。

三台县,别称梓州、潼川,隶属于四川省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中偏西北部,绵阳市东南部,涪江中游。北临绵阳,南接射洪,西靠中江,东接盐亭,地理位置优越,是四川省百万以上人口的农业大县之一。

成都为何称益州(那个曾经和成都齐名)(1)

▲涪江环抱三台县城

成都为何称益州(那个曾经和成都齐名)(2)

▲俯瞰三台县城

如今的三台仅仅是川中一个普通县,然而在古代,三台长期是四川地区最大、最有影响力的城市之一,拥有较高的城市地位和辉煌的历史。

早在先秦时期,三台即是古郪国的国都,当时的郪国是西南四大古国之一,与古蜀国、古巴国、古充国并列。郪国的主要活动范围在现在的涪江中游一带,如今的三台县郪江镇,则是古郪国国都的具体所在地。

成都为何称益州(那个曾经和成都齐名)(3)

▲三台郪江古城

成都为何称益州(那个曾经和成都齐名)(4)

▲三台古城墙

唐朝时,四川最有影响力的区域主要是以成都为中心的西川,和以三台为中心的东川。当时的三台称梓州,是剑南东川节度使所在地,成都称益州,是剑南西川节度使驻地,也就是三台与成都一起,是当时西南最大的两个都会城市。

成都为何称益州(那个曾经和成都齐名)(5)

▲三台杜甫草堂

成都为何称益州(那个曾经和成都齐名)(6)

▲杜甫塑像

宋朝时期,四川地区被划分为“川峡四路”,四路即等同于现在四省,三台为四路之一的梓州路中心,成都为益州路中心,此格局300多年未曾改变。

元朝四川行省建立以后,除了因战乱而使重庆短暂做过四川省城以外,成都的省城地位开始稳固,而三台与成都的差距开始扩大。明清时期,三台为潼川府驻地,是当时四川最大的府城之一,其影响力遍及川北、川南、川东地区。

历史就是这么精彩,也是那么有趣,历史还是发展变化的。上世纪50年代绵阳崛起,三台开始成为绵阳专区的一部分。1985年,绵阳建立地级市,三台成为绵阳市下辖县。

至此,涪江环抱、山水相连的三台2000年来的辉煌进入历史,慢慢成为一个普通县级区域、百万人口的农业大县。对历史文化厚重的三台,网友们有何看法,不妨留言讨论、交流。

成都为何称益州(那个曾经和成都齐名)(7)

成都为何称益州(那个曾经和成都齐名)(8)

▲涪江油菜花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