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牌对王牌》第七季武侠专场中,开场的时候,关晓彤说古代武侠的鼻祖是墨子,这个说法让很多网友都觉得很意外,大部分人没有想到,那个在教科书上说出:“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的墨子,居然会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大侠。

王牌对王牌关晓彤解读历史(关晓彤普及冷知识)(1)

关晓彤的这种说法其实是很多专家学者都非常认可的一个观点,早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各类武侠小说最为流行的那些年,就有很多人在报纸,杂志上提出过这个观点。

“侠”这个称呼最早出现在《韩非子》中,书中对侠的解释是“侠以武犯禁”、“国平养儒侠”。后来在《史记》和《汉书》里面,又出现了游侠、豪侠、气侠、轻侠等称谓,这些侠的特点都是重信义,更重是非判断,通常抑强扶弱、惩恶扬善是他们的行为准则。

王牌对王牌关晓彤解读历史(关晓彤普及冷知识)(2)

很多专家学者认为,侠兴起于战国时期,他们在思想上受到了墨家学派的影响,墨家在那个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一直主张“赖其力者生”,他们认为人们不相爱,是天下一切祸乱的根源,并提出了“兼相爱,交相利”的改造社会的原则。

墨家学派为了推行他们的主张,一直都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因此有了“墨侠”之称。

王牌对王牌关晓彤解读历史(关晓彤普及冷知识)(3)

在《墨子.经上》解释任侠的“任”是:“任,士损己而益所为也。”在《墨子.经说》上对“任”又做了进一步的说明:“任,为身之所恶,以成人之所急。”墨家这种为义不避生死的崇义精神,对后来侠客重义轻生的气节有着重要的影响。

侠出生于乱世,是“士”中的习武者,他们与学士、策士、术士的不同之处在于,侠士常常是以“义”为出发点,以他们的武力作为行动手段。

王牌对王牌关晓彤解读历史(关晓彤普及冷知识)(4)

战国四公子,每人都有门客数千,其中不乏侠客,当时处于群雄逐鹿的状态,“士”在社会中的地位很高,所谓“得士者存,失士者亡”,侠士可以广泛的选择主公,但是他们一旦遇到了知己,就会抱定必死的信念为其效命,比较著名的曹沫、专诸、豫让都负有这样的精神。

到了秦汉时期,由于大一统的局面已经形成,侠士的地位开始大不如前,游侠也失去了自己的广阔天地,封建专制的健全,限制了侠士的活动,侠士“以武犯禁”的特征严重不合乎最高统治者集权于中央的意愿,因此统治阶级必然要对这些侠士进行打压。

王牌对王牌关晓彤解读历史(关晓彤普及冷知识)(5)

而这一时期的侠士为了生存,也不得不寻找靠山,于是侠士渐渐地由为国解难,变成了替个人报仇解怨。

直到唐代,侠士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大唐的开国元勋里面,有很多人都曾是驰名于世的豪侠,李唐王室也是胡化程度很深的汉族地主集团,长期的民族融合让他们具有北方游牧民族尚武好侠的习气,而这也导致了许多贵族公子争相模仿,以侠客标榜自己,任侠也成为了一种英雄的标志。所以在唐朝流传下来的诗歌里面,歌颂游侠的就有百首之多。

王牌对王牌关晓彤解读历史(关晓彤普及冷知识)(6)

唐代的侠士层次都比较高,既有郭震、哥舒翰这样的将帅,也有姚崇、张说这样的文臣,还有李白、陈子昂、王之涣这样的大诗人。可惜的是到了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唐朝开始一蹶不振,国力衰微,边防窘困,侠士也只能开始重新寻找出路,于是很多曾经的侠士成为了藩镇势力的爪牙。

不过总的来说,在封建社会里面,对于处在卑微境地的劳动人民来说,能够惩恶扬善、扶弱济贫的侠士,往往还是除了圣明天子和清官廉吏以外能够救民于水火的唯一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