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的形式可能有多种多样:1)疫情冲击下行业动荡,面临失业或已经失业,对未来不知何去何从?,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如果还有迷茫的时候?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如果还有迷茫的时候(如果你处在人生迷茫期)

如果还有迷茫的时候

迷茫的形式可能有多种多样:

1)疫情冲击下行业动荡,面临失业或已经失业,对未来不知何去何从?

2)不喜欢当下的工作又不敢跳槽,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每天得过且过混日子?

3)每天很忙,996充实加班但提不起任何激情,像玻璃上的苍蝇停不下来又找不到出路?

4)有家庭孩子有房贷车贷,对现状不满又说服自己不要冲动冒险,只能妥协并接受现实?

5)羡慕别的行业好,想尝试,又不确定这样的选择对不对,能不能有结果?

6)每天花大把时间刷网络鸡汤、看着别人年入六七位数,羡慕别人的好又不知道该怎么破局……

我相信以上这些迷茫现状,我们或多或少都曾经历过。但迷茫的本质是一样的,只有找到本质原因才能真正解决。

那为什么会迷茫?我们得先来想想这个问题。

一般遇到问题,我的做法是,对它追根究底,找到根本原因之后再对症下药。

有人说是因为环境浮躁,随手刷下自媒体,随处可见求月入过万的副业、7天掌握xxx技能、月薪不到5000赶紧来参加xxx提升营…看到的都是内卷、速成、焦虑……遂产生假象:掌握技能都极简单,各种收益唾手可得,而自己却啥都没有得到,不得不迷茫焦虑。

对于这个问题,我更愿意向内求,从自身出发,去找出问题的核心原因。

经历过类似的阶段,在对整个问题的剖析、研究、摸索和实践中,慢慢学习并梳理了一些思考。迷茫的根本原因就是2点:

1、对人类天性不够了解

2、对自己不够了解

先说说第一点,对人类天性不够了解。在《认知觉醒》一书中提到人类天性中本质具有趋易避难和急于求成的特性。

关于趋易避难,借用《掌控习惯》一书中提到的“最省力法则”来理解,即面临选择时,人类天性总是会选择需要最小工作量的一个。比如在刷手机和阅读之间,大部分人总会选择刷手机,因为这个所耗费的能量更少。趋易避难让人迷失在眼前的诱惑中,缺乏清晰的目标。一旦目标失焦,人就会迷茫,不知道该往哪里走。

我把这种诱惑比喻为“撒旦的糖果”,这颗糖果很甜,一下子就能抓住味蕾,唤起片刻的愉悦,但是长此以往,就不得不承受它带来的不良后果,轻则龋齿,重则引发糖尿病症。

尽管这个结果是很多人可预见的,但天性还是让我们选择抵抗力最小的路径。

关于急于求成,这个很好理解,即稍微付出就想要马上看到结果。在稍微付出但没看到结果时,就产生自我怀疑,不确定这样的付出对或不对,迷茫自然就产生了。

要知道,人的成长曲线不是线性的,而是波动。当自己付出还没看到结果时,问两个问题,我的方法对吗?我是否还未达到质变的阀值?不要背了一个月单词,就期待英语水平有长足的进步。不要健身一个月,就梦想立马换来一副好身材。

别让互联网那些洗脑的“速成心法”叫卖声裹挟了,付出更多的耐心,就算没有马上看到结果,也要相信,我不是没有成长,而是在扎根。

以上整理了对人类天性的认识,而人与人之间的区别,本质上是对克制天性的认知区别。

再举个例子,关于即时享受和延迟满足的理解。很久以前人类就适应了即时享受的状态,饿了就找吃的,或者捕猎或者摘果子,满足当下的温饱需求就会停下,这是天性;而延迟满足意识的出现,本质上是对天性的克制。比如我们开始觉得需要未雨绸缪,开始耕种,种下作物,忍受几个月的生长期,最后才去享用这个成果。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识。换成现在,同样在无聊的状态下,即时享受的人更倾向于随手拿起手机刷刷娱乐,在各种碎片诱惑中享受即时的快感;而懂得延迟满足的人,他们会选择健身、阅读,他们宁愿忍受“几个月的生长期”,克制眼前的欲望,去等待后面更大成果。这也是成事与不成事的人之间的区别。

再说说第二点,对自己不够了解。

你有没有尝试过,真的花时间跟自己好好聊一聊?我的梦想、我的目标是什么?我的价值观是什么?我的兴趣是什么,或者说做什么事情的时候能够让我感受到快乐?我们真的了解自己吗?

很遗憾,有些人对自己的了解,或者说其价值观是完全建立在外在环境的影响下。别人说什么好,他也觉得好,不考虑是不是适合自己;网络上刷了篇鸡汤,就当作是自己的圣经,不经过自己的思考就全盘接受。

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互联网世界里盛行的那些伪能量,各种佛系、躺平、混职场等等,看得多了慢慢自己也相信现实就是这样,反正身边大部分人都是这样想,那我也选择相信。长此以往,就慢慢忘记了自己是谁,自己的价值观是什么?在日渐内卷的环境下,不得不徒手干掉了自我,还相信这就是人生的常态。

那些说应该佛系躺平的人,却不知佛的修炼是每天的求索、觉知才换来的顿悟;

那些说自己只是个孩子的人,却不知小孩子随时都保持对世界的好奇,没有一天不在成长;

那些说要正视“自己是个普通人的事实”的人,却不知普通人不是喊喊口号付出普通的努力,而是拼尽全力后对结果的不强求。

我始终相信一句话,你是怎样,你的世界就是怎样。学会向内求。不要向外求,不要看到别人怎样就跟着怎样,去想想这是不是自己需要的,是不是自己当下最紧迫的事情?想一想自己在哪件事情上花费的时间最多,在做哪些事情,或者事情中的哪个环节最让我有成就感,选择与其相关的职业或角色,那才是真正能让我们有长足驱动力,更容易有成就的事情。

真正的向内求,是以自己的本心为核心,去找到自己的梦想、自己的目标、自己的价值观,把所有事情建立在这个基础上,这一切都将伴随一生,也将决定我们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

至于迷茫时候该干什么,我也分享一点点建议:

1)跟自己好好对话一次。保持真实,问问自己的梦想、目标、价值观、兴趣是什么,选择与之相关的事业、行业、平台、角色。只有这样,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内在驱动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幸福感才会更高。

2)让自己始终处在正能量的环境。稻盛和夫曾提到说,远离身边的人,身边的环境。如果觉得身边的圈子限制你发展了,远离它。去追求一个始终充满正能量的环境,去结识更优秀的人。当身边都是比自己优秀的人,在这样的环境驱使下,我们才会去追求更好。不要尝试鹤立鸡群,远离那个鸡圈,那只会让人自满不求上进。

3)培养专注:专注力是一种极稀缺的能力。不管从事哪个领域,专注才能出成果。一是专注当下的事情,大到专注某个行业领域,小到专注渴望提升的某个小技能,比如学英语10分钟、健身10分钟,始终让自己沉浸其中,感受当下。二是学会做减法。不要试图什么都要,或者跟风去做,去找到当下自己最需要最适合的,专注其中。这个社会需要的是某个领域的顶尖者,而不是涉足各个领域的泛泛之辈。

4)一定一定要运动:未来的竞争,也是身体素质的竞争。如果没有好的身体,哪怕碰到机遇也未必能够把握住。有意识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不用刻意追求量,主要是持续坚持,就会惊喜发现,当消耗越多精力,精力反而越来越多。

4)培养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兴趣:不要忽略兴趣带来的幸福感。培养一个小兴趣,可以是画画、摄影、徒步等等,不必要多专业,享受专注的乐趣、情绪上的愉悦,也可以对抗无聊的时光。也有机会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给生活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遇到迷茫时,先问自己:是什么事让我感到迷茫?根本的原因是什么?花时间跟自己来一次真实的对话,去看到真正的本质,然后采取行动,去克制趋易避难的天性,给过程更多的耐心,当你专注在过程中,相信好的结果也会顺带发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