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青海频道 原创稿

西宁城北区幸福城品之源(幸福城里的新天地)(1)

(秦青 就职于西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当西宁亮相央视,荣登“中国十大幸福城市”时,这一喜讯让所有的西宁人欢呼雀跃,一起为自己工作生活的幸福城点赞。

幸福城市是什么?我想,一定是来源于每个城市自己的成就和惊喜,利好政策、城市建设、百姓的幸福指数都是考量的标准。在西宁,空气污染指数低、一年四季常见的青海蓝、越来越浓密的高原绿,还有崭新的夜色、浓艳的花海、清澈的河流都是让我们骄傲的幸福。初来西宁是2006年,当时,我家住在祁连路一个多层简约的小区里。当时对西宁的印象并没有很深刻,和其他城市也没什么两样。而今,经过十几年的变迁,西宁越来越绿,越来越美,越来越时尚,便给我们展开了一片新天地。对我个人来说,从祁连路搬到了西关大街,从北区到西区,居住条件的改善,周围广场、花园等环境的欢乐雅致,都让我有了不同的感受。对广大市民来说,社区的贴心服务、医保的全民覆盖、就业创业政策的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水平的不断提升更让大家的幸福感爆棚。

于是,清爽洁净的卫生城、实至名归的文明城、惹人欣羡的幸福城等名称都成了西宁的新标签,也成了我们的新幸福。

常有人说幸福都是相似的,但我却觉得幸福是各有各的定义。于是,有人认为幸福城的感受是少加班、慢节奏,有人的感受是城市美、生活美,在我心中,西宁是夏都,是卫生城、文明城,也是花城、书城、文化城。

我每天的上班路会经过新宁路和海西路,在这两条路上,每天都是绚丽多彩芬芳四溢,给我送上了一幅生动的美景画。在新宁路上,每年的花开都是惊喜,从连翘到碧桃,从丁香到榆叶梅,一场又一场的春日花事既娇俏又热闹。在海西路上,长满了新鲜青春的树植,一丛丛娇艳的金叶榆是那么年轻,棵棵唱着青春之歌。看着这些鲜艳的花,嫩小的树,心情也萌发出同样年轻、欢快的曲子。更欣喜的是,路边的花坛里每年都会捧上一幅新容颜,有过八宝景天,有过羽衣甘蓝,又变成了锦带和鸢尾花。有了这些花的陪伴与同行,我的每一天都是幸福的,我们的西宁城也变成了芬芳城。

近年来,西宁越来越美,越来越绿,我们身边免费开放的公园也给大家献上了又一张新的名片。除了风景美,也洋溢着书香,让文化气息悄然渗透。在麒麟湾,有一个读书与旅行共享的天堂。在这儿,公园里的图书馆以阅读为主题,不但提供各类报刊杂志供大家免费阅读,还有流动的图书车提供借阅服务,开启了阅读的多种方式、多扇门窗。在城区,还有精心打造的12家书吧镶嵌在各类商场、书院、酒店、博物馆,为市民开启了又一个集图书阅读、文化展示、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文化交流平台。这些散发着书香的阳光,使得夏都西宁的文化气息更加浓郁,这里何尝不是一座弥漫着书香的书城呢?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现代文明与古老文化的悄然交汇,更展现出人民生活与经济建设的和谐发展、快乐团结。在我们单位附近,有好几座公园,都是我生活里的“小确幸”。离我最近的是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柴达木公园,在告别了过去简洁单一、功能欠缺的局限后,这里升级成为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的高原都市园林景观新空间。每逢天气晴好的中午,我都会走进公园去享受一份绿树红花、闹中取静的悠然。在这里,公园的民族文化、休闲、健康、怡静等主题通过特色雕塑营造出浓厚的民族文化风情园林景观,常常让我放慢脚步,享受一下城市生活里的慢节奏,找一找自然的影子。这又成了文化城的一个延伸,让我们相约在这洋溢着文化气息的公园里。

带着一路的好心情,我回到了家中。从简约的小区走进高层,开阔的视野见证了多年的变迁。夜幕降临,我站在窗前,看着外面的霓虹闪烁,光彩流淌,仿佛一个素颜女子化上了夜的浓妆。眼前的浦宁明珠不断旋转,不断闪亮。沉浸在这幸福的夜色里,我的爱和温暖盈了满怀,好想对这一片幸福城的新天地唱出心声:我爱西宁,我不离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