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宁如何描述刚刚过去的2020年?在全球性的疫情面前,在群体性的创伤之上,任何形容词似乎都失去了重量与其他行业相比,前两年就因税务风波、资本退潮等遭遇凛冬的影视行业可谓雪上加霜空荡的影院、停摆的剧组,仿佛时间按下了暂停键但与此同时,流媒体行业加速发展,女性声音联袂崛起,悬疑剧等类型创作不断出新,我国影视业在全球范围内率先走出困局,重重阴霾也难掩亮色以上种种,构成了2020年国产影视令人悲欣交集、五味杂陈的图景,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黑天鹅爆发?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黑天鹅爆发(黑天鹅还会来吗)

黑天鹅爆发

作者:李宁

如何描述刚刚过去的2020年?在全球性的疫情面前,在群体性的创伤之上,任何形容词似乎都失去了重量。与其他行业相比,前两年就因税务风波、资本退潮等遭遇凛冬的影视行业可谓雪上加霜。空荡的影院、停摆的剧组,仿佛时间按下了暂停键。但与此同时,流媒体行业加速发展,女性声音联袂崛起,悬疑剧等类型创作不断出新,我国影视业在全球范围内率先走出困局,重重阴霾也难掩亮色。以上种种,构成了2020年国产影视令人悲欣交集、五味杂陈的图景。

“院” “网”: 绝望与惊喜

2020年伊始,电影《囧妈》临时撤档而转向网络放映,此举引发行业震动,也预示了传统影院与网络平台在2020年截然不同的命运。制作方不顾行业契约而取消窗口期,冲击了原本就不甚牢固的电影发行机制,让影院业倍显无奈和悲凉。实际上,放眼国内外,“院网之争”此前早已硝烟四起。影视行业的互联网化、流媒体化可以说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但疫情的突如其来加速了这一变革过程,让传统院线顿感手足无措。《囧妈》之后,《春潮》《大赢家》《征途》《我们永不言弃》等影片纷纷选择网络播映,使得“院转网”成为今年影视行业的一道独特风景。

从年初至7月20日复工,影院业步入了半年多的冰封期,全国近7万块银幕陷入沉寂。与此同时,影视行业又陷倒闭潮,头部公司尚且风雨飘摇,中小企业更是哀鸿遍野。行业大佬卖房求生、几大机构联合发布行业自救倡议书……生死一线的影视行业更添几分悲壮。为此,相关部门积极出台《关于电影等行业税费支持政策的公告》《关于暂免征收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政策的公告》等政策,助力影视行业纾困发展。而自电影《第一次的离别》拉开影院复工大幕后,影视行业逐渐回暖。据统计,我国2020年全年电影票房突破200亿元,戏剧性地首次成为全球第一票仓。

与绝境重生的影院业相比,电视播映未受多少波及,流媒体行业则意外迎来了爆发,宅家生活加速了影视观看从传统模式向数字模式的转变。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8.88亿,相比2020年3月剧增3777万。告别电影院的日子里,线上观看成为人们纾解现实焦虑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互联网力量对于影视行业的渗透和重塑在2020年显著加深。抖音、快手等平台成为影视营销的新阵地,“短视频 直播”成为宣发的新标配。明星与网红共舞,影视艺术不得不在短视频的江湖中寻求生路。

影院业与流媒体业在2020年的迥异处境,使得“院网融合”“台网融合”的趋势愈发明显。在流媒体平台的蚕食鲸吞面前,传统影院毫无疑问会千方百计强化自己的竞争力。一方面,影院业会进一步提升非票房收入,探索“影院 其他业态”的模式,通过产品的多样化而试图成为各类消费的重要枢纽。另一方面,为了展现不同于线上观影的独特优势,影院的“大片依赖症”会越来越严重。那些更加奇观化、更具票房号召力的电影仍是宠儿,留给中小成本影片、艺术电影的空间或将越来越小。当然,我们更期待影院业和流媒体平台能够携手并进,共同推动影视产业结构的变革,以非零和博弈的姿态去争取共赢。

姐姐们: 女声与女身

2020年,影视剧中的女性声音异常响亮。从电影《春潮》《掬水月在手》到电视剧《三十而已》《不完美的她》《安家》,从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到独白剧《听见她说》,不同的音调汇聚成潮。

这些作品涉及家庭、情感、年龄、生育、职场等形形色色的议题,言说的方式也各自有别。但它们的共同点在于,试图消解关于女性的种种固有偏见,打破父权制社会的重重枷锁。电影《春潮》围绕一家三代女性的日常生活展开了对原生家庭爱与痛的冷峻描画,并以此发出对个体与集体、国家关系的不懈追问。影片将女主人公郭建波塑造为不合时宜的理想主义者,一位不肯俯就于男权社会天幕之下的沉默的反抗者。独白剧《听见她说》让演员以独白和直面镜头的方式袒露心声,尝试以间离效果引发镜头外“她”与“他”的思考,进而与镜中人产生共情。剧中人物的种种疑惑与反思,所求解的仍是波伏娃提出的经典命题:女性是如何被社会所建构的?大火的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则借助一群中年女明星的表演营造了一个美丽新世界。在这里,女性没有如影随形的年龄焦虑,不必在乎男性的凝视目光,可以勇敢地冲决社会的规训力量。

影视剧中女性形象与声音的崛起,呼应了近年来女性意识的不断自觉与愈演愈烈的身份政治潮流。正如《脱口秀大会第三季》中,演员杨笠关于男人“明明看起来那么普通,却可以那么自信”的温和嘲讽,就能轻易引发无数人的共鸣。从这些作品里我们由衷地体会到,女性无需被他人定义,女性也理应撕裂男权天幕的重围,拥有伍尔夫式的“一间自己的房间”。

但问题在于,姐姐们真的“乘风破浪”了吗?我们真的“听见她说”了吗?《三十而已》的“手撕小三”故事带给观众的只是俗套的爽感,看似独立的女主角们最后仍改变不了依附性的地位。《乘风破浪的姐姐》一边大谈消解年龄偏见,一边又以眼花缭乱的化妆品广告继续放大年龄焦虑、营造美丽幻觉,姐姐们摆脱不掉的是文化娱乐产业中被消费的客体身份。就像起初女性群体自发创造的耽美文化,以逃离二元对立性别模式的方式来表达女性自觉,如今却日益被消费主义大加利用。女性题材并不意味着女性主义。当下许多影视作品发出的女性独立宣言,本质上都难逃资本和权力的裹挟。而那些普通、边缘但鲜活的个体,那些如谭维维所唱的“小娟”们,我们又该如何知晓她们的姓名、如何听到她们沉默的叹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女性主义仍然任重而道远。

主旋律 悬疑剧: 美感与痛感

2020年的影视版图中,主旋律与悬疑剧可谓双峰并峙。适逢脱贫攻坚决胜之年,又遭遇全球疫情,使得主旋律创作的风头不减。与此同时,《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等悬疑网络剧异军突起,引发全民热议。有趣的是,两类作品对于现实或历史的观照形成了截然有别的两种面目。

延续了2019年《我和我的祖国》等影片的声势,《八佰》《我和我的家乡》《金刚川》《夺冠》《一点就到家》等作品挑起了2020年国产票房的大梁。经历了种种风波得以上映的《八佰》尽管表现出了回望历史的勇气,但仍旧将残酷战争化为了浪漫的英雄话语与煽情的国族认同,不免削弱了叩访历史与反思战争的能力。《夺冠》虽存在个人传记与集体故事的抵牾,但仍以较好的艺术水准再一次激活了“女排精神”及其背后所承载的集体记忆。《我和我的家乡》《金刚川》的拼盘模式,则探索了一种在市场效益上似乎颇为有效的主旋律生产路径。这些影片以重塑历史与观照当下的方式持续建构着国族认同,与“抗疫”题材剧《在一起》、平民生活剧《装台》、改革题材剧《大江大河2》等形成呼应。此类作品书写的,是一种昂扬的、崇高的、温暖的“美感现实”。

与之对应的,是另一种残酷的、悲壮的、冷峻的“痛感现实”。网络剧《我是余欢水》通过对主人公职业困境与家庭危机的极力渲染,揭示了一些中年男性悲哀的生存状况。继前几年的《暗黑者》《心理罪》《白夜追凶》等作品之后,悬疑网络剧在2020年高潮迭起。《隐秘的角落》以少年朱朝阳一步步坠落深渊为主线,冷静而细腻地描画出了成长的残酷与人性的幽微,展现了家庭与社会对于个体的规训,丈量了少年与恶之间的距离。《沉默的真相》描画了一群小人物是如何在冰冷长夜中守望相助,不懈地寻求黎明与真相。《摩天大楼》则通过迷雾重重的故事,展现了诸多人物之间复杂而幽暗的情感关系,触及了当代都市中的女性、阶层等议题。

以爱奇艺“迷雾剧场”为代表的悬疑网络剧创作,展现出网络影视近两年不断精品化、类型化、短剧化的趋势。此类作品的崛起是我国影视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且创作者积极取法好莱坞、香港、韩国等影视创作经验的产物。同时,它也契合了近几年来《我不是药神》等国产影视剧所持续深化的现实主义精神,不断开掘人性的幽深和社会的繁复。

说到底,主旋律与悬疑剧在2020年所呈现的两种面目,指向的是当前不平衡的社会发展现实。如果说“美感现实”指向的是主流的、光鲜的现实,“痛感现实”指向的便是边缘的、灰色的现实,它们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的雅努斯面孔。

艺术电影: 仍惨淡仍凄凉

2020年,在整体乏善可陈的情况下,国产电影中仍然涌现出了《一秒钟》《气球》《春潮》《掬水月在手》《棒!少年》《第一次的离别》等一批艺术水准上乘的作品,给失落已久的影迷们带来了些许的慰藉。

电影《气球》讲述了藏地妇女卓嘎怀孕之后在现实和信仰的冲突中陷入“生还是不生”的两难境地,以此展开了对于普通藏民生存境遇和情感状态的探讨。影片延续了导演万玛才旦一贯的静观式美学,以旁观疏离的姿态去展现小人物的日常生活,体现出一种克制的深情与诗意的悲悯。张艺谋执导的《一秒钟》则再次将目光朝向特殊年代,以“元电影”的方式建构了一则看似简单实则丰富的寓言式文本。影片对于胶片和集体观影场景的反复再现,以恋物和迷影的方式完成了一次数字电影时代的回暼与怀旧。更重要的是,片中不断渲染的观影仪式,淋漓尽致地展示出电影这一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是如何发挥效能的。影片展现了身为受难者、闯入者与旁观者的知识分子张九声,是如何游离于崇高的、狂欢的集体之外,又是如何被时代所放逐的。片尾风沙掩埋胶片的镜头,指向了我们无法疗愈的历史遗忘症,也让遭遇技术问题的《一秒钟》成为2020年国产电影的独特华章。

尽管上述影片的艺术水准可圈可点,但市场表现上却十分惨淡。虽有导演张艺谋和主演张译的加持,《一秒钟》的票房仍不足1.5亿。其余影片更是凄凉:拉开影院复工大幕的《第一次的离别》票房不足500万,《气球》票房不足700万,《掬水月在手》票房不足800万。导演万玛才旦公开呼吁增加排片并“给每个电影以公平的机会”,成为当下艺术电影夹缝中求生存的悲凉写照。

艺术电影的处境进一步凸显的是传统影视艺术在当前流媒体时代的困境。随着近两年综艺节目的爆发式发展,综艺变得越来越系列化,综艺艺人日趋职业化。经历了粗放式扩张之后,网络影视如今也变得越来越精品化。除此之外,还有短视频等形形色色的视频形态的围追堵截。在如今这个无远弗届的视频时代,传统影视艺术的独特性正日益消解。

当然,度过了2020年这个非同寻常的年份,人们会由衷地体会到,影院观影仍是人类不可或缺的艺术体验,而优质的内容与创意才是这个融合时代的立足根本。我们无法预知黑天鹅何时还会再降临,只能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影视行业里努力锻造自身的御寒能力。希望走出凛冬,便是春潮。(李宁)

来源: 北京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