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野寺墨 砍柴书院专栏作者

责编|不飞

所有歌手对华晨宇的评价(从巨婴到高情商跨界歌手)(1)

10月12日,华晨宇今年在深圳的第三场演唱会门票开售,7秒售空。

而在此之前的第一场和第二场,战绩分别是三秒和五秒

三场连开,场场爆满,这样的辉煌,去年9月已经发生过一次——2018年9月8日、9日,华晨宇在北京鸟巢体育场连开两场演唱会,9万人的场馆座无虚席,一片红海的簇拥下,他像是舞台上的国王。

很多人眼里,华晨宇是一个“用极致live征服听众”的人,他与如今批量生产的录音棚歌手截然不同。

知乎热问“新生代歌手中你最看好谁”的回答里,最常被提到的两个名字,一个是邓紫棋,另一个便是华晨宇。

所有歌手对华晨宇的评价(从巨婴到高情商跨界歌手)(2)

出道仅六年,这个90后艺术家,正以锐不可当的姿态闯进华语歌坛,并已经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所有歌手对华晨宇的评价(从巨婴到高情商跨界歌手)(3)

1990年,华晨宇出生在湖北十堰。

家境富裕,却有个不幸福的童年。

四岁那年,父母离婚后,他被判给了的父亲,因为父亲忙于生意常年不在家,

可以说,华晨宇的童年是在孤独中度过的。

常常一个人在家,他变得孤僻而敏感,甚至一度被认为是自闭症患者。

就是现在,他谈及童年,华晨宇仍然会说,每次创作那些情绪浓烈的歌曲时,他常常会深陷痛苦的泥淖,因为这会令他不得不去回忆起某些不美好的事情。

然而,艺术往往诞生于孤独。

所有歌手对华晨宇的评价(从巨婴到高情商跨界歌手)(4)

华晨宇细胞里天生拥有敏锐的艺术洞察力,他开始频繁地从细节中获取情绪和感受,堆积到一定程度时,质变成一种更高级的艺术,而音乐就是华晨宇最终选择的表达方式。

华晨宇的音乐启蒙起源于一首交响乐,在那之后,母亲把刚刚记事的他带到琴行,让他挑一件喜欢的“玩具”,华晨宇选了长笛。

等学到五年级,长笛单一的音色难以挥洒开,于是华晨宇又改学钢琴。

靠着天赋和努力,他的钢琴很快过了十级,而业余的学习让他又一次摸到天花板。初中毕业后,华晨宇已经决定要走上专业的路。

坚持苦读,2010年,他以高出文化课20多分、专业课优秀的成绩,成功入武汉音乐学院。

所有歌手对华晨宇的评价(从巨婴到高情商跨界歌手)(5)

毫无疑问,专业学习能在天赋上做进一步的延伸。

把天赋变成人生路是一件很有勇气的事,而更难能可贵的是,在音乐这条路上,华晨宇有着一般人难以想象的自我坚持。

他跟着老师学发声,老师直接否定了华晨宇的唱法,认为这样一点也不科学,还教给他另外一种她觉得合适的发声方法。

然而当他用老师教的发声方法去唱自己写的歌,却发现唱不出什么感觉了。

“我学音乐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满足所有人的那个标准答案,还是为了满足我当初喜欢音乐而去学音乐的那个初衷?”

很快他就有了答案,他告诉老师:“如果我再这么学下去,我可能就不喜欢音乐了。”

“所以,我要选择我自己。”

2013年,他出现在快乐男声的海选现场,一首《无字歌》,唱得评委和观众神态诡异,陶晶莹甚至一度拍下暂停键,直问道“你的人生快乐吗?”

三位评委里,只有尚雯婕露出了发现同类的表情。

她说:虽然我现在化着妆,但是我的内心应该和你很像。

在尚雯婕毫不掩饰的欣赏下,其他两位评委也跟着拍下通过键,自此开启了这位“怪胎”的音乐之路。

他在《快乐男声》中表现出很多真实的自我——一个有点孤僻、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怪小孩,于是一直活在众人的争议里,对他的称呼,从火星弟弟到怪胎,再到神经质。

所有歌手对华晨宇的评价(从巨婴到高情商跨界歌手)(6)

即使他以一曲艳惊四座的《亲爱的小孩》拿下冠军并出道,这种不友好的声音也从未停止。

华晨宇好像在意过,又好像并不在意。

更多时候,他都以一种不疯魔不成活的状态,出现在灯光明亮的舞台上。

而当表演结束,灯光暗去,他又变成了那个孤单的小孩,会坐在房间里几个小时一直写着同一段旋律,以至于根本感受不到时光的流逝。

所有歌手对华晨宇的评价(从巨婴到高情商跨界歌手)(7)

在创作时过分专注和自我的后果,就是华晨宇的音乐写得不那么大众和流行。

他一直说,他的音乐是灵魂里的东西。

2014年9月,出道一年的华晨宇发布了自己的首张专辑《卡西莫多的礼物》。

他没有唱最流行的男欢女爱,而是对自我进行了深度剖析。

歌里有自由,有孤独,有不朽,拿下了那一年的京东销量榜第一名。

90后的新生代歌手中,很少有他这样顺风顺水的存在。

选秀冠军出道,第二年就登上春晚的舞台。然而与很多歌手“歌红人不红”的窘境相反,华晨宇更多的是“人红歌不红”。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提起这个名字,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华晨宇?那个快男冠军?”,下一句则一定是“他唱过什么?”

似乎传唱度高是最能证明作品优秀的方式,但华晨宇显然并不在意这个,因为很快,2015年他又发布了第二张专辑《异类》,算是对这个世界质疑声音的精彩回击。

“就算被这个世界冷眼,被人们所敌对,也无所谓,那就请你当我是个异类。”

所有歌手对华晨宇的评价(从巨婴到高情商跨界歌手)(8)

他骨子里似乎天生就有这样犀利桀骜的棱角,并且不会被外界变化磨平。

在很早以前的采访里,华晨宇就郑重其事地说过:“永远是环境在变,而我不会变。”

坚持自我是对复杂世界的回击,而他在音乐的坚持上,带着一种常人难以理解的执拗和疯狂。

对华晨宇来说,舞台的演唱除了“唱”,还有“演”,为了让自身形象能更好地融入他极致炸裂的舞台,华晨宇半年减肥30斤,甚至因为瘦得太厉害,一度被外界议论是整了容。

克制自己的欲望是很难的事情。

华晨宇没有掩饰过自己对美食的渴望,他喜欢吃烤羊腿、冰淇淋,一吃起来就没个完;但如果到演唱前,他一定会辟谷好几天去保持嗓音的干净,以便于能将那些超高难度、音域极广的歌曲,唱得完美无缺。

所有歌手对华晨宇的评价(从巨婴到高情商跨界歌手)(9)

而这些努力带来的成果显然可见,华晨宇的舞台效果一度令人震撼。

2019年他和国际知名艺术家沈伟老师合作《声希》,灯光明暗,他穿着鲜红色带帽子的长袍站在光暗交接处,开口便是空灵至极的吟唱嗓音。

时常有人把华晨宇称为艺术家,但某些时候,他的存在,就是艺术本身。

所有歌手对华晨宇的评价(从巨婴到高情商跨界歌手)(10)

落在华晨宇身上的争议一刻未曾消停过,而这些声音,在他2017年参加选秀节目《明日之子》并担任导师星推官时,达到了喧嚣的顶峰。

这个节目,出了凭借《消愁》一夜爆红的毛不易。

而在节目里,华晨宇曾几次提到,毛不易的作词很好,但曲还可以更好。

那个时候,外界有无数声音在吵闹,矛头直指华晨宇:“没有一首歌的传唱度比得过《消愁》,有什么资格指手画脚?”

他好像天生带着一种吸引舆论火力的气质,《明日之子2》中,华晨宇直言民谣大神晓月老板的作品毫无新意,是20年前的陈旧民谣。

“既然如此,那我为什么不去听那些前辈们的作品,而要来听你的作品呢?”

这本该是一句和第一季一样招黑的话,但很快就被更大的矛盾盖了过去——抖音神曲《离人愁》的作者李袁杰站上台,满脸得意地唱完,却被华晨宇狠狠打脸。

所有歌手对华晨宇的评价(从巨婴到高情商跨界歌手)(11)

“做原创的人不应该去做这种套旋律的歌,起码最基本的乐理知识要懂,如果不懂的话,不要来标榜原创。”

先说专业知识欠缺,再暗指歌曲抄袭。

华晨宇没有再被骂。

听腻了一个调子的爆款口水歌的听众们,这一次,终于站在了他这一边。

音乐,需要专业,也需要创新。

科班出身的华晨宇很清楚这一点,也一向做得很好。

业内人士评价他的原创和改编,常常用到两个词:艺术,和极致。

华晨宇曾经不止一次地提到自己的观点,他并不是很在乎自己歌曲的传唱度,因为他认为有一些歌就是用来听和欣赏的,而不是为了传唱。

因为专业,他对自己的每一首创作都严苛到极致;而也因为严苛,他对自己的创作太过熟悉,以至于很少在一首歌做成后再去听它。

在华晨宇身上的众多标签里,“神级改编”是很重要的一个。

《一人饮酒醉》《我的滑板鞋》《假行僧》,他用很多个不眠不休的夜晚,为这些音乐赋予了全新的、属于自己的气质和灵魂,就像他曾经说的“改编必须要加入不一样的东西”。

而在自己的原创作品里不断尝试新元素,也是华晨宇热衷的事情。

2015年,他进行人声实验,发布了无字单曲《癌》;2018年,他在新歌《斗牛》里加入超低音说唱;在《新世界》中用人声模仿了一段埙的声音。

无论是从专业性还是创造性来讲,华晨宇都可以称得上为音乐而生。

他甚至把自己的声音当作乐器,试图找出一个又一个新的、全然不同的玩法。

所有歌手对华晨宇的评价(从巨婴到高情商跨界歌手)(12)

从2013年至今,华晨宇已经出道整整六年。

而如果不是一路看他走来的粉丝,大概很难把如今闪耀夺目的他,和六年前那个孤僻腼腆的男孩联系到一起。

所有歌手对华晨宇的评价(从巨婴到高情商跨界歌手)(13)

但是当他开口唱歌时,他们就会瞬间合体成一个人。

舞台上的华晨宇往往会走入一个独属于自己的世界,他的live演唱除了稳定发挥的歌声外,甚至每一个动作表情的设计,都是为了更好地融入表演,带给观众更加完美的舞台体验。

所有歌手对华晨宇的评价(从巨婴到高情商跨界歌手)(14)

他的演唱会一路开到鸟巢,从曾经的自我释放,到如今的享受舞台,华晨宇成功把自己变成了火星上的王者。

毫无疑问,华晨宇是成功的。

最近的一次采访里,他承认自己能走到今天,确实是因为运气很好。但在好运气来临之前,他也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实力充足的人,以便于能在机会来临时牢牢抓住它。

采访他的龙丹妮问了一个问题:你觉得成功的人,天分和努力需要各自占多少比例?

华晨宇想了一下:96%的天赋、3.5%的努力和0.5%的机遇吧。

对一个做艺术的人来说,天赋决定了他努力的上限,而努力决定了他能否抓住转瞬即逝的机遇。

在这一点上,华晨宇从来都看得很通透。

在这个批量造星的年代,不可能再有人复制出第二个华晨宇。

因为他足够自我,也足够特别。

六年过去,在他的身上,有些东西变了,变得更好;但有些东西很早起就停在原地,不曾有过变化。

所有歌手对华晨宇的评价(从巨婴到高情商跨界歌手)(15)

六年前他就用了一些比较具体的词来形容自己,例如随意、孤独和自我,六年后还是如此。

人们热衷于用“屠龙少年”来形容那些始终拧巴着与这个世界对抗的人,但华晨宇却并非如此。他是少见、奇怪的,但却从来没想过要对抗这个世界。

他想做这个世界存在的异类,但也无非是另一种可能性罢了。

他从不惧怕这件事,甚至常常享受这种感觉。并反复在歌里唱到过很多次“我管你什么想法,我是我自己的表达”。

2017年,华晨宇发布歌曲《齐天》,这是电影《悟空传》的主题曲,唱它的人,是那个如齐天大圣一般桀骜不认命的华晨宇。

很多年轻气盛的人都会变成别人眼中的异类,他们无法适应这个世界制定的规则,从而痛苦不堪。

而最终的结局无非是两种,有人选择了融入,有人选择了逃离。

所有歌手对华晨宇的评价(从巨婴到高情商跨界歌手)(16)

而华晨宇的存在,似乎给我们提供了第三种可能,就像《时尚先生》对他的采访中写的那样:

“他身体里似乎有某一部分执拗地停留在了原地,无法被外界改变,更不会被任何事情影响。”

“一个无意去了解规则为何物的人,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规则。”

关于华晨宇你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柴叔爱听~

(欢迎关注,文章版权归砍柴书院平台账号所有,任何媒体平台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