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你们都见过鸟吧,什么是鸟?”

同学们听到这个问题微微一愣,随即反应过来,争先恐后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会飞”

“有羽毛”

“两只脚”

“有角质喙”

……

“那鸟一定会飞吗?会飞的一定是鸟吗?”

国际顶级课程(这门古老而神秘的课程)(1)

吴靖宇教授正在上课

这是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的地质学类专业基础课《古生物学》的课堂,在热烈讨论着的是授课教师吴靖宇教授和学生们。课程开始,吴靖宇就通过这样一来一回的问答,把学生带入到今天的课堂中。

从龙到鸟,从爬行到飞行,课件上展示着各种姿态优美的化石、壮观新奇的恐龙和纷繁复杂的鸟类图片。在短短的45分钟里,吴靖宇带着同学们回到亿万年前,领略地球历史的神奇,探究生命演进的奥秘。

这门古老而充满奥秘的课程是如何焕发魅力的?让我们去一探究竟。

让古老的学科“活”起来

“地质学和古生物学属于自然科学,是非常古老的学科,出现一种新的认识可能需要10年、20年甚至更久的积累,所以学科总的框架体系基本不会变化。”吴靖宇介绍道。

但地矿院2019级学生高睿学却不因为课程内容少有不变而感到枯燥无聊:“两位老师风趣幽默,从不强调死记硬背,而是带我们去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结合实践,将书本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

如何把古老的学科讲出新意,让学生愿意听、爱听?这是整个古生物教学团队在为之努力的目标。

目前,《古生物学》课程由吴靖宇和杜宝霞两位教师共同授课,而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古生物教学团队是以孙柏年教授为带头人,闫德飞、解三平、吴靖宇和杜宝霞四位教师共同组成的五人教学团队。团队承担了《古生物学》、《地球历史及其生命的奥秘》、《地球历史及其生命进程》、《地史学》等课程。

在教学中,他们发现,如今很多同学普遍对所学专业乃至自身存在价值认同的问题:

“学地质太苦了”

“不知道学完以后要干什么”

“学这些有什么用呢?”

有了这些先入为主的观念,学习兴趣也跟着大打折扣。但在吴靖宇看来,“现在野外工作状况已经不像过去,国家的发展,让很多基础和生活条件变得更好了,交通也更便利了,去野外调研已经不是难事,能亲近大自然是非常难得的乐趣。”

国际顶级课程(这门古老而神秘的课程)(2)

暑期野外实践考察中

学生正在参观古生物化石标本

为了从课堂着手,团队多次详细讨论课程内容,他们互相分享可以用于激励学生的成果、事迹、趣事,希望能让学生“高高兴兴”地学好地质学。

在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方向颇有建树的孙柏年教授会抛出一些新鲜和有科学趣味的问题和学生共同讨论——给学生讲植物化石时,他会问大家“你们见过黑色的叶子吗?为什么现在所见到的叶子都是绿色的,但叶化石是黑的?”学生们因他的问题产生好奇心,循着他的思路思考,会发现古生物的有趣之处,增加对古生物学科的认同感。

解三平教授会着重介绍国内科学家新的地质贡献,如告诉同学们近些年来中国地质科学家所提出的地层界线新数据是我国地质学自主勘测和研究所得出来的原创结论,这一结论比国际流行的、课本上记录的更为精确。

除此之外,互动也是老师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法宝。在讲授完“无脊椎动物”的内容后,吴靖宇和杜宝霞两位老师设计了一个“古生物学”版的你说我猜,将“三叶虫”、“腕足动物”、“四射珊瑚”、“横版珊瑚”、“头甲”、“腹壳”、“体管”等繁杂的生物门类和构造名称融入到课堂互动中。

刚刚亲身体验过如此生动课堂的地矿院2019级学生李紫怡说:“这堂课真的很有趣,不仅互动部分让人印象深刻,关键是这一部分知识点也学的特别清晰。”

“一节课45分钟,很难保证学生能坚持注意力不走神。感觉到学生状态不好时,我就穿插着讲一些自身的经历和学科领域里的新鲜事。我当初学地质,专业情绪也是很严重的,后来上了博士,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地质学其实非常有意思。”吴靖宇说。

这些别开生面的知识和趣事让学生了解到地质古生物学最新的学科进展,使这门古老的学科不再是教科书上陈旧的说法而真正“活”起来,让大家在学习中找到兴趣,真正走进专业的大门。

“传帮带”,接力打磨课程内容

一门课的背后是一个团队长期的精心打磨。古生物教学团队在精诚合作中不断成长进步,以带给学生们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一切离不开团队核心孙柏年教授和大家“拧成一股绳”的团结与默契。在2019年第一届亚洲古生物学大会上,孙柏年和王永栋(左1,兰州大学地质学专业86级学生,现任中国古生物学会副理事长)欣喜地遇见了1988年由兰州大学在甘肃靖远主办的中日大学生首次联合地质古生物实习日方成员、日本古生物学会前主席的Manabe Makoto教授(左2,当年是日本横滨大学地球科学系学生),说起31年前的地质古生物实习,Manabe Makoto教授记忆犹新,对兰州大学的本科培养水平赞不绝口。

如今已有36年教龄的孙柏年教授,先后担任了闫德飞、解三平、吴靖宇和杜宝霞几位老师的研究生导师,在他的启迪和影响下,几位年轻教师也在教学和科研的道路上不断追求卓越。

国际顶级课程(这门古老而神秘的课程)(3)

孙柏年教授(右2)参加第一届亚洲古生物学大会

团队自成立以来成绩斐然。他们所开设的《古生物学》和《地球历史及其生命的奥秘》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孙柏年、闫德飞、吴靖宇及杜宝霞相继获得了兰州大学师德标兵、兰州大学最喜爱的教师、宝钢优秀教师奖、兰州大学隆基教学名师奖、骨干奖、新秀奖等奖项,团队在2018年顺利入选甘肃省省级教学团队。

2014年,国家、教育部、学校相继下发关于提升本科教育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关注本科生教学问题,鼓励老师们成立教学团队,着力提升教学水平。孙柏年敏锐地看到了本科教学的发展方向,意识到成立教学团队的重要性,于是他立刻申请成立古生物主干课程基础教育团队,“古生物教学团队”自此诞生。

相同的专业和导师让团队少了磨合和适应的过程,几位教师一拍即合。“我们不需要刻意要求团结,很顺利地就形成了一个群体。”闫德飞说。无论是编写教材还是做课件,不管是教学还是科研,每个人都会参与,如果遇到分歧就聚在一起探讨,认真听取对方的建议,最终找到所有人都满意的方案。

作为老教师,孙柏年觉得帮助青年教师成长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我不管团队教学,青年教师经验少,整体教学水平就很难提高。”这种责任心让他积极指导青年教师,将接力棒传递出去。

团队每周开一次例会,探讨教学规划和设计。孙柏年极为重视课程设计,“讲课是有节奏的,不可以随便去讲,哪里快哪里慢,哪里轻哪里重都是需要设计的。”备课过程中,孙柏年毫无保留地给青年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分享每一个知识点学生们哪里容易掌握、哪里经常出现疑惑。“只有认真备课,才能设计出一个合理的课程结构。每一次都应如此。”

除了每周一次的例会,团队还制定了互相听课的惯例,即一位老师讲课,其他四位老师都到课堂上听课,大家相互听过后会给彼此提出一些建议和指导。

在刚刚过去的第三届全国青年教师地质课程教学比赛中,杜宝霞要与学校另两位教师共同代表兰州大学参赛,临行前“师兄们”给她提了很多有益的建议。她本想选一些较好讲的内容参赛,已经参加过一次且积累了经验的吴靖宇直截了当地提出:应该选讲一些有深度、专业性强且不容易讲的内容,这样才能体现教学功力。杜宝霞听从了团队的建议,虽然准备过程很艰难,但最后呈现的效果很出彩,一举获得特等奖。

在“小师妹”杜宝霞的印象里,大家一直相处很融洽,什么事情都商量着来,像一个大家庭。“其他老师都特别照顾我,孙老师就像父亲,师兄们像哥哥。”是师生也是并肩作战的同事,在一次次相互磨合扶持的过程中,他们成为亲密的“家人”,就像“一股绳”一样,心往一处使地不断进行课程改革与实践,创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手段,精心打磨教学内容,带领学生探索古生物世界。

不断挑战,把课程推向国家精品

2017年,为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翻转式教学,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学校立项建设首批慕课课程。团队所讲授的《地球历史及其生命的奥秘》课程顺利入选并随之开始进行慕课制作。

网课不同于平时上课,综合了课堂和拍摄视频的所有注意事项,前期准备最需要花心思准备脚本、教案、课件、大纲的撰写无一不是新的起点,这对没有网课制作经验的古生物教学团队是一大挑战。但孙柏年说“既然做,就要做好。”为此他们进行了长达半年的筹备工作。

国际顶级课程(这门古老而神秘的课程)(4)

前期团队频繁开会来探讨分工和教学方案,在反复讨论后制定了详细的分工计划,确定好每人要讲授的章节;再由每位老师自主收集课堂所用图片、视频及制作课件;最后再根据课件撰写脚本。脚本的准备是网课的重头戏,只有脚本扎实,网课拍摄才能顺利。

孙柏年负责第一部分的讲授,这意味着他的脚本在团队中起着“定调”的作用,其他四位老师则根据他的脚本模式撰写各自负责的章节,以形成统一的风格。脚本全部撰写完后,孙柏年把所有脚本汇总起来一字一句认真阅读,提出修改意见,两三个月的时间里,团队一直反复打磨。“暑假的每一天都在做这件事,白天上山带学生实习,晚上回来便写脚本。”杜宝霞回忆道。

教学大纲脚本和课件准备好后,团队立刻和拍摄公司接洽商量拍摄时间,期间几位老师还承担着带学生进行暑期野外实习的任务,拍摄慕课的时间尤其紧张,需要根据每个人在兰州的时间交叉安排,“像轮休一样去录制。”前一天还在山上找化石,第二天就钻进摄影棚拍课程,每个老师都处在高速运转、来回奔波的状态里。

功夫不负有心人。

2017年10月,《地球历史及其生命的奥秘》慕课一经上线,便受到好评。孙柏年说:“全力以赴做完,上线之后收获很多好评,我们立马轻松多了。”从此,全国各地的学生都能通过这门课学到古生物知识,看到古生物学科的异彩纷呈,这让大家觉得在教学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收获感更加满满。

2019年初,该门课程成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2020年初,全球大型学分课程运营平台智慧树网传来喜讯,这门精心打磨的课程不负众望,从运行的2000多门在线开放课程中脱颖而出,入选2020春夏学期“混合式精品课程TOP100”,成为西部高校入围“TOP100”仅有的几门课程之一。

国际顶级课程(这门古老而神秘的课程)(5)

教书育人,真诚为先,这是古生物团队所有老师的共识。正如吴靖宇所说:“科研可能会失败,但教学不会。教学是只要肯付出时间和精力,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如今古生物教学团队坚持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准确无误的解读、通俗有趣的语言、美轮美奂的图影来讲述宇宙与生命演化的过程,揭示地球历史及其生命的奥秘,从而警醒我们对天地、生命乃至万物的敬畏,触发我们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珍惜资源、呵护生命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古老的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相关课程也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焕发出新的无穷魅力。

内容来源 |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文字 |孔子俊 肖坤 杨宇洁 范竹清

来源: 兰州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