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的那一年,也就是1910年的秋天,毛主席离开家乡韶山冲,到五十里外的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

独坐池塘如虎踞张璁(独坐池塘如虎踞)(1)

和他一起去学堂里读书的同学们,大多都是湘乡县城里的富家阔少,衣着都非常讲究。

而毛主席从偏僻的韶山,来到地处繁华闹市的新式学校读书,却是穿着一身破旧的衣裳。

并且,他还比他的那些同学们,一般都要大5、6岁。

他这个“乡巴佬”的样子,自然地受到了他的那些同学们的嘲笑和蔑视。

但是,毛主席并没有被同学们的嘲笑和蔑视所击倒,反倒是,他由此激发了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宏伟的抱负。

当时,学校规定,凡来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的学生,都要进行入学考试,考试的题目,就是作文“言志”。

东山高等小学堂,坐落在离城二三里的东岸坪,背依巍峨苍翠的东台山,面向碧波荡漾的连水河,左右是平展宽阔的稻田。

毛主席来自农村,面对学校的这种环境,就自然地想到了自己在农村的生活,也想到了春夏时节,稻田和池塘里的那些青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张璁(独坐池塘如虎踞)(2)

于是,他就写下了这首《七古·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做声!

这个气概,可真是不小啊。

可是,这个气概不小的主角,竟是一只青蛙。

青蛙,在一般人的眼中,应该是一种比较弱势的动物吧?

这正好相似于毛主席,面对于他的那些城里的同学们,当时的那种弱势。

但是,毛主席,却从这种弱势的动物身上,提炼出来了一种强势的特征。

青蛙的独坐,被他看成是“虎踞”。

独坐池塘如虎踞张璁(独坐池塘如虎踞)(3)

青蛙在春天里的率先鸣叫,被他看成是一种权势与地位。

这真是境由心造——心中有佛,就遍地是佛;心中有虎,就遍地是虎啊。

虽然,毛主席在客观上,处于弱势的地位,但是,他的主观、他的心性、他的气概,却是不弱势的。

他有那种超出于客观,而睨视天下的主观上的强者之气概。

这是一种心理上的强大。

而正是由于这种心理上的强大,就形成了他精神上的强大,就形成了他积极作为、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行事风格。

独坐池塘如虎踞张璁(独坐池塘如虎踞)(4)

我们可以看到,后来的毛主席,一生都是面对强敌的。

但是,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强敌,毛主席,从来都没有发怵过。

他从来就是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而由于毛主席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他的敌人,就一个个地,在他的面前躺下、跪倒。

日本人,被赶回了老家;蒋介石,被赶到了台湾;美国人,被打回了朝鲜三八线。

后来,到越南,毛主席规定,美国人不能越过北纬17度线。

美国人,就不敢越过北纬17度线了。

后来,尼克松访华,毛主席在自己的菊香书屋,接待了尼克松。

独坐池塘如虎踞张璁(独坐池塘如虎踞)(5)

美国比中国强大,但是,美国人的气势,却被毛主席给打没了。

毛主席领导的中国,当时,还是一个极不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但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超级大国美国,在毛主席面前,却是没有半点脾气。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做声!

毛主席这个“独坐池塘如虎踞”的“青蛙”,真正是做到了“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