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清朝的穿着打扮,至今都有很多人很感兴趣,清朝被称之为帽子的王朝,在清朝历史剧中,清朝人的头顶一般都会有一顶"圆圆"的帽子,而在清朝初期,皇帝还按“功封”诏定了清朝初年的八位铁帽子王,周星驰电影《武状元苏乞儿》里面的僧格林沁正是这样的人物。实际上,清朝盛产各种各样的帽子,但只有老少皆宜的瓜皮帽,可以称得上是清朝的"国民之帽"。

清朝棉布瓜皮帽子(清朝人的时尚瓜皮帽)(1)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大清火了几百年的瓜皮帽实际实际上起源于明朝,它正式的名字实际上叫"六合一统帽",这种长长、尖尖的帽子的顶端,实际上是几块布拼接而成的。用来拼接帽子的布料,正好有六块,底边镶一条一寸多宽的小檐,所以这种帽子被称为"六合一统帽"。

在明朝末年,六合一不仅男性喜欢戴,许多女性也戴这种帽子。我们现在从一些明代士大夫的画像中,也可以看到戴这种帽子的女性存在。明末清初人谈迁在其编撰作品《枣林杂俎》记载到:“清时小帽,俗称‘瓜皮帽’,不知其来久矣。瓜皮帽即六合巾,明太祖所制。”

虽然明朝灭亡了,但六合一统帽作为明朝的一项文化遗产,慢慢流传到了清朝,并继续受到达官贵人的喜爱,但人们需要注意的是——明清两个时期六合一统帽的造型有所区别,明朝的这款外形有点长,有点尖,而清朝的瓜皮帽看起来就协调了很多。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和明朝人束发的风俗有关的,网上有一种说法是,在明代男子全束发,以示守身如玉,其实不然,明代男子束发就表示满十五岁,这只是他们的一个审美习惯,就像现在很多人留胡子,烫头发一样,明朝人很多人为了保持自己的风度,会在头上盘一个高高的发髻,所以帽子肯定都比较高,比较长。

但随着满清入关以及"剃发令"的颁布,明朝文化被接连废弃,汉人原本的束发史也随之终结了。因此,后来的我们所能见到的瓜皮帽,虽然在样式上还保持着明朝"六块布料合而为一"的特色,但是因为不再束发,原本的"高冠"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所以,我们在后来能看到的瓜皮帽,几乎都是像《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和大人佩戴的这款低矮型的:

清朝棉布瓜皮帽子(清朝人的时尚瓜皮帽)(2)

为什么瓜皮帽会幸存?不仅因为实用,而且因为它包含特殊的政治意味——传言满清入关之前,因为"发型"的缘故,就已经非常喜欢在头顶戴上一顶圆圆的小帽子。但这种帽子并非由六块黑段子缝制而成,而是由一块整部缝制,有些心有不甘的明朝遗民看到了,就想把帽子样式稍作修改,把帽瓣改为六瓣缝合,以“特别”的方式表达对旧朝的怀念,有一次,康熙皇帝微服私访,见京城百姓所戴之帽与规定样式有区别,心中颇为诧异,回去之后便问身旁近臣,百姓为何将帽子擅改。近臣立刻答道:“现全国统一了,表示东、南、西、北、上、下一统的意思。”皇帝听闻这款帽子寓意国家统一,心中窃喜,所以也就不再制止戴这种帽子了。

至此,我们最为熟悉的瓜皮帽才算在清朝有了合法的身份地位……

清朝棉布瓜皮帽子(清朝人的时尚瓜皮帽)(3)

在清王朝统治中国的二百多年时间里,对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服饰文化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虽然外界对清朝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地位,甚至功过是非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封建半殖民地背景下的一个祸乱交织的朝代,它确实以一个个经典的符号承载了数十代中国人的文化记忆,以瓜皮帽为代表的,清朝人的前尘往事、它的前世今生,清朝人对时尚的理解和追求,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