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群埋伏真实故事(郎家棒槌伙子为挖)(1)

长白山采挖人参。此图版权归于网络

民国年间。长白山麓松花江畔。郎家大院的家主郎景山,听在大清吉林打牲乌拉总管衙门当差的爷爷说起过无数个关于挖参人“拿景”的梦境,自己也当了十几年的人参把头,也曾做了无数个关于人参的“拿景”梦,顶数今年的“景”拿得大,拿得离奇,拿得震撼人心。

“拿景”,是挖参人在棒槌窝棚做的梦。梦中的老人、妇女、孩子,都是人参的象征。祖祖辈辈的挖参人无不信奉。

今年,郎景山没上长白山先做了个梦,梦见他历尽艰辛也没挖到一棵小人参的困境下,忽然遇到了一位鹤发童颜的白胡子老头。老人跟他说了一句“上了参王台,参王请出来”的莫名其妙的话,然后把他推下了悬崖。

狮群埋伏真实故事(郎家棒槌伙子为挖)(2)

长白山人参

郎景山大叫一声惊醒后,立即拉起了郎家大院的棒槌伙子。结果在长白山白白熬了半个月竟然毫无收获,最后来到险峻荒僻的老鹰砬子山林,果然发现了一苗从未见过的大号人参。

★白山青蟒和金钱豹

老鹰砬子上山风呼啸。郎景山跪在山巅,俯视着悬崖下云雾缭绕的老椴树下。须臾,云开雾散,悬崖下景物一新。那株人参的植株最低也有五尺高,红艳艳的大榔头总有捣蒜缸子大,轻轻地摇晃着。

郎景山大呼:棒槌!棒槌伙子们齐声祝贺:快当!郎景山又大呼:什么货?棒槌伙子们震天地一声齐吼:人参王!

狮群埋伏真实故事(郎家棒槌伙子为挖)(3)

呼声震荡山谷,压倒风啸。也惊动了悬崖下守护人参王的两只猛兽。左边是一头略小于老虎的金钱豹,右边是一条碗口粗的巨蛇白山青蟒。金钱豹冲着山顶郎景山等棒槌伙子厉吼两声,白山青蟒则竖起一人多高的身子,转动着大脑袋窥视着山上。

郎景山见多识广,却从未见过这么大的护参灵兽。他只听爷爷说过最大的人参王有龙虎相护,但那只是传说。看来,这株人参足可称王,因为金钱豹类似老虎,它和白山青蟒正是构成“龙虎相护”之势。这是真的。

历代挖参人遇到护参(shen)灵兽时,都要毫不伤害地将之驱逐,才能安下心来挖人参。于是,他立即发令护院的炮头:连发三枪,不准伤害灵兽,只准驱离。

狮群埋伏真实故事(郎家棒槌伙子为挖)(4)

此图版权归于网络

民国年间,郎家大院有自家的护院炮手。这次进山挖人参,郎景山竟然带来四名带枪炮手。因为他“拿景”的梦境凶险,所以提前防备。没想到果然用上了。

炮手连开三枪,金钱豹一声吼啸,和那高昂着一人多高身子的白山青蟒竟然倏忽不见了。是跑了,还是隐身了?

★守住山头,攀下参王台

郎景山知道时间紧迫,不能拖延。立即发令:山顶留四人守护,其中有两名炮手。你们要背对背,站四方,不准任何人接近这座山头。这里估计是三面悬崖,只有老鹰砬子这边可以通行,所以你们四人必须誓死守护。

狮群埋伏真实故事(郎家棒槌伙子为挖)(5)

长白山人参

悬崖下的平台,就是我梦中的参王台,通参王台的可能只有这一条悬崖石缝。一旦这里被歹人占领,即便我们交出挖到的参王,也会被他们杀死灭口。所以守住老鹰砬子山头,便是守住了保命通道。四人听后,急忙连连答应。

郎景山又命令其它四位棒槌伙子跟他攀下悬崖,其中也有两名带枪的炮手。郎景山提出三个要求:第一,炮手必须弹上膛刀出鞘,时刻警惕歹人和猛兽的攻击。尤其要防备隐匿的金钱豹的攻击。第二,所有人把随身携带的旱烟叶子集中给抬棒槌的人带下悬崖。旱烟叶子主要是应付白山青蟒。凡是蛇类,没有不害怕旱烟的。第三,检查带来的绳索,是否能够达到悬崖之底,若不能,立即由守山头的人解开腿上的腿蓬接上。下崖挖参的人不能解腿蓬,必须保持腿脚利索,以备逃生。

狮群埋伏真实故事(郎家棒槌伙子为挖)(6)

此图版权归于网络。带红榔头的人参

郎景山不愧是老把头,所有措施极其谨慎完备。吩咐完毕,安排两名炮手先拽着绳索攀下悬崖,接着是两名棒槌伙子,自己是总指挥,最后一个攀下。

★老椴树洞中,白山青蟒突然窜出

攀下悬崖的郎景山立即命令五人:拔下烟袋锅,把里面的烟油子抹在梭拨棍上,然后人人点上旱烟袋叼在口中。五个人列成横排,郎景山居中,两位炮手分列左右外端,两名棒槌伙子居郎景山左右。他们攥紧钢枪和梭拨棍,慢慢移动着步伐向老椴树下的人参王接近。

近了,近了。那株人参植株足有人高,枝茎足拇指粗。红榔头足有蒜钵大。上边的人参籽晶莹剔透,红艳欲滴。

狮群埋伏真实故事(郎家棒槌伙子为挖)(7)

此图版权归于网络

郎景山一声“小心”未了,荒草丛中哗啦啦窜出了那条隐匿行迹的白山青蟒。白山青蟒,是长白山中一种罕见的大蛇。粗可如桶,长可数丈。它见有人来袭,立即昂起一人多高的脑袋,快速向着五人窜来。郎景山大喝一声:抽烟,喷烟!五个人猛吸一口烟袋,朝着白山青蟒窜来的方向用力喷去。

一物降一物,毒蛇就怕旱烟雾。果然,白山青蟒嗅到浓烈的旱烟味儿后立即将头颈一缩,转身向着那株人参游去,然后哗啦啦快速蟠成一盘。只是竖起了一人高的脑袋,转动着,恶狠狠地盯着逼近的五人。

白山青蟒如此守护人参王,谁也无法靠近。郎景山再次大喊:大炮头看看老椴树下有树洞没有。若有,立即将你背筐中的旱烟叶子在树洞点燃,防止大蛇回洞。二炮头专门监视金钱豹。余下我们三人,一边抽烟一边喷,再把梭拨棍抹烟袋油子的那头往白山青蟒身边杵。

狮群埋伏真实故事(郎家棒槌伙子为挖)(8)

此图版权归于网络

三人齐心合力,白山青蟒果然害怕旱烟味儿。但它不甘被欺,身子猛地一窜,朝着郎景山扑来。郎景山豁上命了,一边用力喷着烟雾,一边用力把手中抹着烟袋油子的梭拨棍往白山青蟒嘴边一杵。其他两人见掌柜的有危险,立即齐心合力把梭拨棍杵向白山青蟒。旱烟油子的味道太霸道,白山青蟒忍受不了,扭头就向老椴树洞中钻,还未到洞前,一股燃烧的浓烈的旱烟味儿飘来,只好扭头向着树林边缘快速游走。

★金钱豹大吼一声,纵身扑来

大家刚松了一口气,不想林外忽然一声如雷咆哮传来。金钱豹从林外卷土重来。两位严阵以待的炮头眼看金钱豹朝着这棵人参纵身扑来,两支枪朝着金钱豹交叉开火。子弹呼啸着滋溜、滋溜地钻进金钱豹身边的土中。金钱豹果然被吓住了。但它不甘离去,不断地在外圈往来徘徊,吼啸声声,似乎守护这株人参王是它的使命。

狮群埋伏真实故事(郎家棒槌伙子为挖)(9)

撵不走金钱豹,就不能给人参戴笼头,“抬棒槌”。

郎景山豁上了,大吼一声:五个人一起举着武器驱赶。于是五个人擎着枪,举着棍,大声吼啸着,朝着金钱豹冲去。金钱豹没见过这种阵势,作势要扑过来拼命,但到底胆怯,只好厉吼一声,扭头跑掉了。

郎景山命令:开枪,再送它一程!

砰砰!两声枪响,金钱豹再也不敢停留,从里边窜向外边的悬崖……

★护驾,戴笼头,开盘子,抬棒槌

郎景山抬头看一眼悬崖之上,大呼一声:看住山头,我们好抬棒槌!

悬崖上四人齐声回应:老把头放心,大吉大利!

狮群埋伏真实故事(郎家棒槌伙子为挖)(10)

此图版权归于网络

郎景山对着自己身边的四位伙计再次发令:二位炮头分列左右护驾!我们三人戴笼头,开盘子,抬棒槌。

这是四道命令:“护驾”,本是保护皇帝的用语。因为人参是百草之王,满语名“奥尔厚达”即草中之王,所以,保护人参,也可称为“护驾”。凡是上品级的大个头人参,采挖时都要有专门的棒槌伙子在周围保护,以免外力侵犯。

“戴笼头”,原是给使役的牛马头上拴上绳索,避其逃窜,以便使用。现在用在人参上。传说,人参也会跑。它不想出山时,即便你发现了,它也可瞬间遁走,无影无踪。所以挖参人就想出了对策:用两头各拴着一枚铜钱的红绒绳,把发现的人参枝茎缠起来,把红绒绳两段搭在插入泥土中的树枝上,人参就被拴住,再也不能逃遁。

“开盘子”,就是采挖人参前,先把人参枝茎下地面的杂草、石头、灌木清除干净,以利挖掘。这就是开盘子。

狮群埋伏真实故事(郎家棒槌伙子为挖)(11)

长白山人参

“抬棒槌”,就是挖人参。人参地下根的走势不好判断,且人参根须繁多,稍不小心就会碰断根须,即便是细如针线的根须也不能弄断。一旦碰断,就不是全根全须的好参,价钱也会大打折扣。所以,挖掘人参是个耐心活儿。全套的采参工具都要摆在眼前,老把头手拿鹿骨钎子,全神贯注,一点点地顺着人参的根挖掘着泥土,遇到粗树根,要用斧子或者锯弄断树根,遇到小树根和草根,要用剪子剪断。

这棵人参,郎景山和棒槌伙子们轮流作业,足足挖了三天!(此文未完,敬请继续阅读)作者简介:王天祥,山东青岛人,高级记者、作家,出版长篇小说、旅游文学、报告文学、历史文化、旅游文化、诗词赏析、企业管理、市场分析、成功学、人才学等各种专著42部,撰写电视剧200多集,创作历史、文化、风光、纪实等专题电视片数十部,在各类报刊发表文章数百篇,发表网络文章千余篇。)

狮群埋伏真实故事(郎家棒槌伙子为挖)(12)

长白山人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