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马上林冲,马下武松

这句话用来形容武松武艺高强,名副其实。武松的徒手厮杀、搏斗之功夫,在水浒中数一数二。即使是梁山马军五虎将,跟武松徒手格斗,胜算的把握也不大。

武松打虎真实性格 打虎英雄武松实则脾气暴躁(1)

武松,眼神中透露着杀气

原因何在呢?

一是因为武松身材高大、魁梧,典型的山东大汉。

民间说:身大力不亏。现代体育竞技,也是按体重分级别,假如让一个体重50公斤的人与一个体重100公斤的人比赛,既不合理,也不公平,体现不了平等竞争的体育精神。所以武松在个头上占优势,打起架来肯定不会吃亏。

武松打虎真实性格 打虎英雄武松实则脾气暴躁(2)

武松(丁海峰饰演)

二是因为武松少年时在少林寺学艺八年,拳脚功夫了得,身体捶打得皮实耐摔,贴身肉搏,是他的强项。如果没有这些优势,他也打不了老虎。反过来说,武松能打死老虎,也印证了他的徒手肉搏功夫高深。

但是上了马,那又是另一回事了。武松并不擅长马战,他的兵器——雪花镔铁双刀也是短兵刃,在马上没有优势。武松上了马,肯定打不过林冲,甚至他连王英都打不过。

武松打虎真实性格 打虎英雄武松实则脾气暴躁(3)

武松与潘金莲(游大庆、孙耀琦饰演)

除此之外,武松,做事,心肠,没有同情心。这也是他屡次能在逆境中死里逃生的原因。

实际上,武松也是作者施耐庵着力描写的一位江湖好汉。在整部水浒传中,有名有姓的人物足足有767位,但占据施大爷笔墨最多的就是武松。由此可见,施耐庵是倾心塑造一个打虎英雄的形象,用尽心力来刻画武松。

武松打虎真实性格 打虎英雄武松实则脾气暴躁(4)

戴着枷锁的武松(陈龙饰演)

《水浒传》一共120回,而有关武松的章节就占了10回。从这个角度说,武松可谓是梁山第一好汉。

然而,抛开武艺不谈,在其他方面如人品、性格、忠义等,武松又如何呢?

武松打虎真实性格 打虎英雄武松实则脾气暴躁(5)

潘金莲的酒,武松心里很想喝,但表面上却强装镇定

答案仅有四个字:一塌糊涂

武松真的不是一个完美的人,其人品、为人处世、做事风格等,都值得商榷。真的是配不上“打虎英雄”四个字。

武松性情暴躁,一言不合就挥起拳头。这种人往往遇事冲动,不计后果。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很容易激情犯罪。

书中,武松的出场是与宋江在柴进府上无意中邂逅。宋江落魄柴进府中,柴进悉心照料,酒菜伺候。宋江微醉,要上厕所,柴进令一庄客,提着一盏灯引领着宋江去茅房。宋江此刻有八分醉,脚步踉跄,摇摇晃晃地,一不小心踩着了走廊下一个在烤火的大汉。

武松打虎真实性格 打虎英雄武松实则脾气暴躁(6)

武松落魄柴府,依然喝酒闹事

只因天气寒冷,那大汉正害着疟疾,将碳火放在一把铁锹上,正哆哆嗦嗦地烤着。宋江脚步趄趔,一脚踏在铁锹柄上,碳火弹起,掀翻在那大汉脸上。那大汉大怒,一跃而起,左手薅住宋江的衣领,右手挥拳便打。同时嘴里骂到:“你是什么鸟人,敢来戏弄我?”

这个大汉不是别人,正是落难后逃到柴进府上避祸的武松!

武松打虎真实性格 打虎英雄武松实则脾气暴躁(7)

宋江与武松

请看,宋江不小心踩着碳火碰了武松一下,武松不问青红皂白就开打,都没给对方解释道歉的余地。武松是聪明之人,庄客打着灯笼头前带路的人,肯定不是一般人物,焉能挥拳动粗呢!可见,武松性格暴躁,容易冲动,一点小事都会引发事端。搁现在,那就是寻衅滋事啊。

而他是如何躲避在柴府的呢?原来,这也跟武松的暴躁脾气有关。武松在家乡清河县,也是有职业的人,书中虽然没具体指出武松是干什么的,但他酒醉后与看守机密房(相当于县档案局或资料室)的人相争,没说两句话,武松挥起拳头便打,一拳就将对方打得昏迷不醒。既然对方是公务员,作为同事的武松,起码也是个吃公家饭的人。但同事之间起纷争,闹点矛盾,那是很正常的事,勺子哪有不碰锅盖的!没什么深仇大恨的,但武松一言不合就动手,而且不知轻重,一拳就将人家打昏迷,足见武松不是啥善良之辈,更不能容忍,是个只能占便宜不能吃亏的人。

武松打虎真实性格 打虎英雄武松实则脾气暴躁(8)

即便困窘,武松的眼神中依然充满杀气

武松不懂得感恩,不知回报,只能他负别人,别人不能负他,否则就大开杀戒。

武松落难柴府,柴府起初也是酒肉款待,殷勤伺候,但武松的本性差,品质不好,刚开始还本分一点,但时间一长就原形毕露。只要喝醉酒,就闹事,庄客有一点照顾不周,武松又骂又打,好像全世界都欠他似的。所以时间一长,柴府上下没一个人说他好,而柴进还算厚道,并没有赶他走,只是待遇上有所降低了,否则武松也不会住在屋廊下。

武松打虎真实性格 打虎英雄武松实则脾气暴躁(9)

武松和潘金莲

按说,你武松是来避难的,在家乡打死了人,犯下命案,有一个人、一个地方肯收留你,那还不感恩戴德,小心翼翼地做事,还好意思喝酒闹事?但武松不改本性,依旧如故,所以惹恼了所有人。

武松要打宋江时,庄客急忙制止他,告诉他说:“不得无礼,这是大官人的亲戚。”而武松竟然大言不惭地分辩道:“我刚来时也是亲戚,也曾厚待我,如今却听你们胡诌,这么冷淡我。这真是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啊!”

武松打虎真实性格 打虎英雄武松实则脾气暴躁(10)

看似好兄弟,实则是各怀鬼胎

你看,武松不懂人情世故,人家柴进又不欠你的,你也不是柴府的至亲好友,只是一个素未谋面的人,柴府能收留你就是天大的恩情了,还嫌人照顾不周,难道你是柴家的长辈吗?

武松心口不一,道貌岸然,由此害死了哥哥武大,也害了潘金莲和他自己。

武松对嫂嫂潘金莲真的是没有一点意思吗?全是潘金莲的自作多情?其实不然,细读原著,发现武松对金莲是有的,否则金莲是一个女人家,哪里会如此主动呢?那是几百年前的宋朝,不是现在,男女一样,女孩子都大胆主动,不会扭扭捏捏。武松是欲擒故纵,内心很矛盾。诚然,潘金莲的漂亮妩媚令他心动,但叔嫂之间的人伦障碍,又使得武松踌躇难决,毕竟是自己的亲嫂子,而哥哥武大又待自己恩重如山,长兄为父,武松爱惜自己作为侠客的羽毛,自然是难以逾越这一步。

武松打虎真实性格 打虎英雄武松实则脾气暴躁(11)

潘金莲表白,武松的心中很矛盾

问题是,既然是看在亲哥哥的面子上,那就当断则断,切勿藕断丝连,一开始就不要给潘金莲留下念想。但武松却不是这样做的,他对潘金莲崇敬的眼神很受用,对金莲一口一个“叔叔”很受用,对金莲崇拜的目光很受用,所以他对潘金莲欲拒还迎,犹犹豫豫,让潘金莲产生了误判,始终摸不透他的真实意图。而当金莲下定决心向他敞开心扉时,武松不仅拒绝了,还拐弯抹角地骂人,这让潘金莲既吃惊又羞愤,最终恶语相向。(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