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用病态(吴用吞吃的苦果)(1)

吴用算命

吴用,表字学究,绰号智多星。他能掐会算,多计善变,头脑灵活。投奔梁山后,吴用被封为军师。

   吴用初次出场,施耐庵先生这样描写他:眉清目秀,脸白须长。短短八个字,便把他的形象准确地勾勒出来。原来,他是个白面书生,长得很帅气。

   吴用在投奔梁山前,在村级小学蹲点教书。施耐庵并没有详细介绍他的家境和志向。不过,读者从他的一言一行中可以大致得知他的底细:他的家境并没有好到哪里去,因为在古代,老师被称为穷儒,清贫如水,不能升官发财,若是家境好的读书人,哪会想到当老师呢?除非走投无路,别无选择,万般无奈,为了养家糊口,才被动地从事这个职业。还有一种人,要么是能甘守清贫、醉心学问的读书人才会主动选择这个职业。比如,文圣大人孔夫子,一生醉心学问,不顾辛劳,周游列国,到处讲学,宣扬儒家精神,传播传统文化,点燃千千万万读书人的梦想。《红楼梦》中的贾雨村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人物,他教书度日,卖字挣钱,穷困潦倒,食不裹腹。他心有不甘,总是想着要改变贫穷落后的命运。他抓住了贾府那棵大树,经过跑官要官,终于跨进仕途,荣任知府,大权在握。每天,他看到的是门人毕恭毕敬的笑脸和白花花的银两,不由得心花怒放,兴奋得辗转反侧,无法入睡。我猜想,他睡不着的时候,必定会搬出一箱箱闪光的金银珠宝,逐一抚摸,然后细数一遍那一沓沓厚厚的银票,这才心满意足,这才重新上床睡觉。不过,官场凶险,常有倾覆,并非人人都能全身而退。贾雨村的经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可以斗胆地下结论:作为读书人,吴用也颇有志向,不甘寂寞,不愿一辈子过着寂寂无名的教书生活。如果他胸无大志,他就会像老夫那般,死心塌地教书,不敢轻易丢掉借以糊口的饭碗。吴用不安于现状,他在教书时,多留了个心眼,关注社会变革,留心时局的变化。还有一点,吴用喜爱结交江湖好汉。他瞅准机会,毅然作出重要决定,脱离教师队伍,迈上了一条跌宕起伏的人生道路。

   吴用开始时是非常幸运的。晁盖、宋江对他刮目相看,非常器重,对他言听计从。当然,他也算是个有手段的人物,他尽心尽力辅佐晁盖、宋江,先后让他们牢固地掌握了梁山的政权,坐稳了第一把交椅。

   不可否认,晁盖、宋江能够经营梁山,并把梁山势力进一步发展壮大,吴用立下汗马功劳,功不可没。可从吴用的言行来看,他的表现并不能令人满意。有时候,他的心胸不够开阔,做人不够光明垒落,没有男子汉大丈夫的气度和风骨,更是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

   吴用出山后,当即展露了一手好功夫,帮助晁盖、公孙胜等七位好汉智取生辰纲,成功打劫了十万贯钱,满载而归。他们投奔梁山,以求安身,可王伦见他们如此英勇,深恐日后寨主之位不保,便执意不肯收留他们。当吴用得知林冲与王伦有怨恨时,便兴奋地向晁盖说,他有办法要让晁盖成为山寨之主。在他三寸不烂之舌的鼓动下,林冲再也忍受不住,怒火中烧,一刀捅死王伦,割下其头颅。吴用这招借刀杀人之计用得恰到好处,不动声色,便顺顺当当地扶晁盖为梁山之主,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这是杀人不见血的招数,厉害无比。怪不得金圣叹这样评价林冲:“林冲虽然是上上人物,但是却是个毒人。”在我看来,金圣叹老先生老眼昏花,并没有看清楚状况,说林冲是毒人,倒不如说吴用才是真正的毒人!

   梁山好汉攻打曾头市时失利,晁盖被史文恭的毒箭射中面部,最后毒发身亡。为了对付武艺高强的史文恭,吴用摇身一变,假扮成算命先生,亲赴大名府,在卢俊义的府门前摆卦算命,引诱其上当受骗。在卢俊义面前,他一惊一乍,充分发挥口才,装神弄鬼,胡编瞎说一通,断言卢俊义在百日之内必有血光之灾。把卢俊义唬得半死,最后,卢俊义乖乖地远走他乡避祸,完全落入吴用精心设计的圈套。可怜卢俊义,堂堂男儿,凛凛一躯,英雄无敌,拥有娇妻和千万家财,过着锦衣玉食的富贵生活,转眼之间,竟成为阶下囚,被严刑拷打,几乎惨死于狱中,他的娇妻和家产,全部落入他人之手,真可谓家破人亡,惨不忍睹。这一切,全拜吴用所赐,他把一个好好端端的人家拆得七零八落,还趁人之危,把人家推下悬崖,摔成重伤,然后装扮成好人,给人家施以药石。如此人物,如此恶事,也只有吴用这家伙才想得出,才忍心下手。他用相同的手段把许多好汉逼上绝路,最后无奈地投奔梁山。我这样猜想,卢俊义身不由己,被逼上梁山后,落草为寇,陷于匪窝,定会追悔莫及。每当夜深人静之时,他回想起从前挥金如土的富豪生活,他的牙齿会咬得格格作响,恨不得一口把吴用吞进肚子里。只是施耐庵老先生老来糊涂,创作《水浒传》时,把这样重要的细节给忘记了,引为憾事。

   卢俊义武功高超,天下无敌。在攻打曾头市时,他亲自出马,力压史文恭,轻易把敌手生擒活捉过来,为死去的晁盖报仇雪恨。按照晁盖临终前留下的遗嘱:谁捉得史文恭,便立为梁山之主!这本来是一件没有丝毫争议的大事,按照既定的方针办事即可,卢俊义理当众望所归成为梁山之主。连宋江也有自知之明,对此无话可说,再三推辞。可在商议谁坐梁山头把交椅的关键时刻,吴用却主动出来活动,他用眼神再三示意众人出来发难,阻止卢俊义成为接班人。宋江的心腹、火爆脾气的李逵心领神会,他立即跳出来大喊大叫,说要立宋江为寨主。李逵那厮,平时傻里傻气的,活像个傻B,这个时候他却大事不糊涂,率先发难。如此看来,他确是宋江忠实的奴仆,生死相随,不肯落后。鲁智深、武松也紧随其后,积极响应。众人见状,立即附和。就这样,吴用一手安排了梁山的人事任命。卢俊义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没有丝毫根基,孤掌难鸣,独木难支,无人站出来替他说句公道话。煮熟的鸭子飞走了!卢俊义眼睁睁地看着原本属于自己的头把交椅被宋江硬生生地抢去,他心里肯定有想法,只是他表面上不得不装着表示臣服的样子。读到这样的情节,我想起了历史上赵高立胡亥为二世皇帝的旧事。吴用虽不像赵高那样坏透到顶,但他公然更改遗嘱、用卑鄙的手段达到目的伎俩倒有几份像赵高,令人心寒。

   在决定梁山好汉生死攸关的时刻,作为首席智囊,吴用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对待招安问题上,他的态度和决定是错误的。既然决定要招安,那么越早越好,事不宜迟。可吴用却对宋江进言说,要在招安前,让朝廷和官军领教咱们梁山手段的厉害,让兄弟们日后活得有头脸,更有尊严。他们精心准备,调兵遣将,屡次大破官军,擒敌斩将,连关胜、呼延灼等悍将也被他们先后捉上梁山,为我所用。朝廷大员枢密使童贯败得更是一塌糊涂,竟向皇上隐瞒败绩,称病闭门不出。太尉高俅自视清官,亲自统领大军征剿梁山,他输得更加惨不忍睹,他被捉上山,身陷贼窝,羞愧难当。宋江、吴用这样做,厉是厉害了,他们无异于给自己的顶头上司狠狠甩了几记响亮的耳光,并把他们打翻在地,死命揍上一顿,把他们弄得满身鲜血,挣扎不起。然后,却把他们扶起,装着若无其事地道谦说:对不起,冒犯了,请原谅!

   如果换作是你,你肯原谅这样以下犯上的部属吗?宋江、吴用痛打的是龇睚必报、心如蛇蝎的大奸臣,他们在梁山出手教训官军痛快极了,可童贯、高俅会忘记曾经经历过的奇耻大辱吗?天真的宋江、吴用没有料到,等在他们前面的不是黎明的曙光,而是茫茫不见底的黑夜,并且那是通往死亡的黑夜!

   宋江、吴用率领梁山好汉投降朝廷后,奸臣们立即采用借刀杀人之计,命他们远征辽国,借口当然高尚完美,你们尽忠报国,救民于水火吧。

   宋江挥师远征边塞,北伐辽国。军师吴用从旁相助,调兵遣将,大破辽军,逼得辽国君臣低下倔强的头颅,认输求和,表示臣服。吴用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他有不称职的时候。宋军与辽军两军对阵时,辽军摆下一个厉害阵法,吴用竟不识那阵,更不知如何破阵,倒是神机军师朱武见多识广,认出那是太乙混天象阵。宋军与辽军数度交手,均无法破阵,大败而归。对此,吴用束手无策。多亏宋江在梦中得到九天玄女娘娘的破阵秘诀,这才打破辽军的阵法。为军师者,当熟悉各种战术阵法,吴用不懂阵法,如何统兵打仗?如何替主分忧?宋江靠神仙传授秘诀破敌,更加反衬吴用的无能。

   梁山好汉兴高彩烈,班师回朝。按照惯例,梁山好汉取得如此功勋,加官进爵必不可少。可等待他们的,不是升官发财,而是一纸禁令,严禁他们进城,这等同于把他们当作盗贼看待,受到如此冷遇,宋江心里难过。水军头领李俊、张横、张顺、阮氏三雄心里气愤不过,决心反宋,大闹一场京城,然后再返回梁山,重新过上逍遥自在的生活。按理说,迷途知返,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这本是一次大好机会,可以重新改写命运,续写辉煌。可他们找到军师吴用商量举事时,吴用却把真相悄悄地告诉了宋江。宋江大惊失色,流着泪正告全部头领切勿轻举妄动,坏了大事。就这样,一场大好的翻牌机会就这样胎死腹中,令人遗憾。

   在进剿南方的方腊时,宋江损兵折将,这主要原因当然是方腊占据了有利的地势,一方攻势,一方守势,这自然是守势方占便宜。其中的原因,也有战术方法的运用不妥所致。比如,面对乌龙岭守敌,吴用彷徨无策,宋江少谋,只好采取强攻的办法,结果,不少梁山好汉白白地送掉了性命。危急关头,又是神仙现身,龙君神圣连忙给宋江托梦,指点迷津,宋江这才以惨烈沉重的代价攻下乌龙岭。在这数场恶战中,吴用像个木偶,又像中了邪似的,没有献出可用的锦囊妙计,他的作用几乎为零。

   梁山好汉离开梁山后,再也没有以前那么自由,那么幸运。特别是在进剿方腊的叛乱中,他们一路损兵折将,一路唱着悲壮的挽歌。看着一个个亲密战友倒在血泊中,死在敌人的刀剑下,我无法猜透吴用内心的真实想法。不过,可以断定的是,以蔡京、高俅、杨戬、童贯为首的大奸臣们倒是乐见这样“圆满”的结局,他们心花怒放,在府邸中高架灯笼,举办隆重的高级舞会,唤来妙龄美女,伴歌相舞,然后猜拳行令,纵酒高歌,通宵达旦庆贺,直至一醉方休。

   我常常不自觉地把吴用与诸葛亮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他俩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都是书生出身,希望能干一番事业出来,实现人生抱负。可他俩也有明显不同之处,诸葛亮遇到的是雄才大略的刘备。刘备礼贤下士,宽厚待人,有仁者之风。况且,他志在匡扶汉室,为天下老百姓谋取幸福。而吴用遇到的是宋江,宋江原是郓城小吏,他因杀人越货而忘命江湖,最后走投无路地投奔梁山。宋江最大的愿望尽快归顺朝廷,洗去罪名,弄个官职来当当,光耀门庭,便心满意足。他哪有心思为天下百姓谋取福利的雄心壮志呢?

   因为主子的胸襟不同,理想不同,造成了吴用与诸葛亮的命运不同。就两个人的志向与修养来说,也有天壤之别。诸葛亮志向远大,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且才华出众,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他出山辅佐刘备,严于律己,执法如山,号令三军。而吴用最大的愿望跟宋江差不了多少,他只想丟掉粉笔,从政为官,光耀门庭。他没有诸葛亮的大智大勇,想出的计策大多偏于阴毒、介于正邪之间,很多东西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讲。作为军师,吴用对部众约束不严,导致时有滥杀的现象发生,不少好汉身上匪气毕现。人们说,性格决定命运。梁山好汉最后以悲惨的结局收场,这与吴用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他是梁山的首席智囊,很有发言权。怪不得人们提起吴用,总是调侃说,吴用者,无用也!

   吴用的道号为加亮先生,他早年对未来的生活寄以无限美好的愿望,希望人生能添加一抹春天的亮色,可事与愿违。说句心里话,我倒是真心希望吴用先生没有出山,一辈子蹲在山村小学的教学点教书,教授那些乳臭未干、稚气未脱的小顽童摇头晃脑地读书。教书虽然穷酸,但人格还是独立的,精神还是富足的,因为它少了官场上的钩心斗角和升迁沉浮带来的苦恼。如果他没有出山,他不会跟晁盖、宋江等弄出那么大的动静,无法撑控命运。如果他没有出山,他可以安心地娶妻生子,侍奉双亲,颐养天年,闲暇之余,还可以发挥自己教书的特长,泼墨挥豪,吟诗作对,自得其乐。如果他没有出山,他可能过得更加幸福快乐,可以享受天伦之乐,可以长寿善终。令人遗憾的是,在人生的棋盘上,他走错了棋路,结果一步错,步步错。他美好的愿望成为水中月,镜中花,一切消失在茫茫的天地之间。

  宋江、吴用、李逵、花荣是梁山的小集团,他们生前最为亲密,死后同样亲近。宋江上任楚州后,到蓼儿洼游玩,找到一块风水宝地。那儿四面水港,中有一山,其内山峰环绕,树木葱笼,有龙虎盘踞之状,风景秀丽,与水泊梁山酷似。宋江在蓼儿洼选取一块阴宅,他临死之前,留下遗言,死后要葬蓼儿洼。宋江死后,楚州官员和百姓感念他爱民如子,为官清廉,满足了他生前的心愿。  

宋江生前向往权力,迷恋功名,渴望走进仕途,以致迷失心智,没能见到光明。可怜的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官帽,仅仅戴了短短的半年时光,便被奸臣们恼羞成怒地扫落于地,这令他们绝望透顶,心灰意冷。  

宋江最厉害的手段是,生前把梁山好汉牢牢地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听命于他;他死后,同样不肯轻易松开曾经紧握权力的双手。当他得知自己身中毒酒、时日不多时,立即唤来李逵前来为自己陪葬;他紧闭双目、撒手人寰后,即便到了阴遭地府,也没有忘记给活在阳世的老部下吴用和花荣托梦,要求他们速速前来蓼儿洼听命,陪伴自己。

吴用、花荣是宋江最亲密的战友,他们听从宋江在梦中发出的召唤,匆匆赶来。他们扑倒在宋江高高的坟头旁,用手不停地拍打着新鲜的坟土,呼天抢地,痛哭流涕。他们做梦都没有料到,到了最后,他们苦苦追求的忠义,换来的竟是如此凄惨的结局,这怎能不令他们心如刀割和肝肠寸断呢?

   我想象着,吴用和花荣为宋江殉情的场景,那一定是个悲凉的黄昏:残阳如血,落日的余辉笼罩在蓼儿洼的山岭上,笼罩在四周的湖面上。两具直挺挺的尸体挂在宋江墓旁的树枝上,在风中不停地摇晃着。一只乌鸦悄然飞落在树枝上,它用迷茫的眼神盯着那两具尸体,悲鸣一声,无限惋惜地说着鸟语:唉,你们人类真傻!人间那么美好,你们为什么非要走上绝路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