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持弓、运弓

在演奏二胡的过程中,持弓、运弓非常重要,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梳理一下规范的操作方式。

二胡快弓基础练法(运弓及特殊弓法)(1)

一、弓毛和琴弦的摩擦

二胡的发音是由弓毛和琴弦的摩擦,引起琴弦的振动,再通过琴筒的共鸣作用而实现的。所以我们要在二胡上演奏出优美动听的声音,就要讲究弓毛和琴弦的接触情况和弓毛在琴弦上的运走情况。声音的品质是由该音的基音和泛音的组成数目、频率及相对强度所决定的。换句话说,声音的品质是由琴弦的振动方式所决定的。琴弦有规则的、充分的、自如的振动所发出的声音是好的,琴弦无规则的、不充分的、受阻碍的振动所发出的声音是不好的。

在我们演奏二胡运弓时,怎样才能使弓毛与琴弦的摩擦产生有规则的、充分的、自如的琴弦振动呢?

要使琴弦振动就需要能量,也就是说需要外力。这个外力就是弓毛和琴弦间产生的摩擦力。从力学的原理我们知道在两个物体间产生摩擦力需要有正压力,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间的正压力和摩擦系数的大小有关,成正比关系。要使琴弦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就需要我们在运弓时使弓毛对琴弦施加一定的压力,因为没有压力,就没有弓毛与琴弦间的摩擦力,琴弦就不会振动而产生声音,但这个压力太大将使琴弦的振动受到阻碍而发出品质低下的声音。所以要在二胡上演奏出优美动听的声音,要求演奏者采用一种正确的运弓方法,使弓毛对琴弦施加一种正确的压力,而这种压力应该是一种柔和的、有弹性的、有活力的压力。弓毛对琴弦的任何僵硬的、没有弹性的、死的压力都会使琴弦发生错误的、不规则的、不充分的振动,此时琴弦振动而产生的声音是大量的噪音和少量乐音的混合体。

二、运弓的要求

为了使二胡的发音纯正、优美,首先,在运弓时必须保证弓子始终在一个水平平面内直线运走。即要求弓子(弓毛)运行的方向始终垂直于琴弦,同时在弓子运走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弓毛和琴杆处于一种既接触又不接触的状态,也就是说使弓子在运走时基本垂直于琴筒的蛇皮平面。这时当弓毛与琴弦摩擦而引起琴弦振动的方向将与琴面基本垂直,并通过琴马使琴弦的振动有效地冲击琴面中心部位,然后再波及到整个琴面,以使整个琴筒产生有效的共鸣作用。如弓子在运行时弓毛的运行方向不垂直于琴弦,弓毛与琴杆离得很开的话,这时琴弦的振动方向就较偏离与琴面基本垂直的方向,因而琴弦振动而产生的波动就斜着冲击琴马,琴面受到一种斜向的冲击,整个琴面就无法充分地振动,因而整个琴筒的共鸣效果也会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二胡所发出的声音的共鸣效果就差,声音就

不理想。其次,要求在运弓中必须建立起一种弓子空间运行的感觉,即运弓中弓毛对琴弦的压力必须是一种恰到好处的、柔和的、有弹性的、有活力的压力。如在运弓时能做到像上述所要求的那样,那么我们就能在二胡上发出优美动听的声音。

三、空间运行的感觉

二胡演奏中来自弓毛对琴弦的任何僵硬的、死的压力都会立即使琴弦有规则的、充分自如的振动停下来,在琴上产生一种不好的声音,所以在运弓中一切不自然的动作和弓毛对琴弦的不适当的压力都应当去除掉。只有这样才能在二胡上发出纯净恬美的声音。要掌握正确的运弓方法,去除弓毛对琴弦任何死的压力,要求在运弓中使右手的手指、手、手腕、手臂和肩部形成一个统一的自然、放松、协调、平衡的系统,使运弓的动作变得轻松自如,以至由此而产生一种弓子在空间运行的感觉。这样才能去除运弓中一切僵硬不自然的动作和弓毛对琴弦不必要的压力。所谓弓子在空间运行的感觉,是指弓子在运行时,弓毛似乎既接触琴弦又不接触琴弦的感觉。换句话说就是在运弓时弓毛与琴弦的接触要做到非常有弹性,没有压力感和沉重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弓毛与琴弦间的摩擦力主要是靠涂有松香的弓毛上的粗糙不平的细小“勾子”和琴弦的摩擦所产生的。当弓子的空间运行的感觉很好地建立起来以后,弓毛和琴弦的摩擦才能使琴弦产生有规则的、充分自如的振动,二胡上才能发出纯净、恬美的声音。

正确的持弓是二胡运弓的基础,错误的持弓必然会影响二胡的运弓质量及二胡的发音。

四、持弓的方法

正确的持弓是二胡运弓的基础,错误的持弓必然会影响二胡的运弓质量及二胡的发音。

具体的持弓方法是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持弓杆,中指和无名指从弓杆的下方插入弓杆与弓毛之间。弓杆放在食指的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之间,大指肚内侧与弓杆轻轻接触,大指第二关节微微向外凸出成自然、放松状态,大拇指指尖对着食指第二关节靠指尖方向,中指和无名指指肚贴着弓毛。在运弓时右手每个手指的各个关节随着运弓位置的变化随时都在灵活地调节、自如地屈伸。这里尤为重要的是在运弓时大拇指不能对弓杆施加过分的压力,大拇指与食指不能死捏着弓杆,运弓时大拇指应做到只是轻轻地放在弓杆上并以大拇指指肚内侧为支点左右来回自然地转动。如大拇指一用力,其一将造成手部肌肉及整个手的紧张,其二大拇指向弓杆施加压力,不可避免地将造成弓杆压到琴筒侧板上去,弓毛的一部分压在琴弦上,弓毛的另一部分压在琴筒面板上的现象。我们知道二胡琴弦的振动是靠弓毛与琴弦的摩擦而产生的,如采用上述错误的运弓方法,将由于运弓时弓杆压在琴筒侧板上而在演奏中产生杂音,造成能量的浪费;又将由于在运弓时弓毛的一部分压在琴筒的面板上,而这部分弓毛非但不能与琴弦摩擦而产生振动,而且

也将造成一种能量的浪费。这种在运弓时弓杆压在琴筒侧板上和只有部分弓毛压住琴弦使琴弦振动而产生的声音是一种偏的、发木的、没有弹性的声音。我们知道二胡演奏中任何生理上的紧张都是有碍于二胡的发音和二胡演奏技术的发展的。所以运弓时右手和右手手指的紧张、弓杆压在琴筒侧板上、弓毛死压琴弦都将使二胡琴弦的振动受到影响,使二胡的发音变坏。而这些演奏中生理上的紧张对二胡演奏来说都是多余的,不必要的。

持弓时应做到右手每个手指乃至整个手的自然、放松。为了做到持弓的松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避免持弓时右手大拇指和食指用力握住弓杆的做法。在持弓时不要过分主动地用手指和手去抓住或握住弓子,这样很容易造成右手手指和手的不必要的紧张。在持弓时只要从意识上想着将弓子轻轻地放到自然、放松的右手手指和手上去,这样就很容易去除由于右手手指和手主动地握弓而造成的紧张,这一点对正确的持弓是非常重要的。

二胡快弓基础练法(运弓及特殊弓法)(2)

五、正确的运弓方法

二胡正确的运弓是建立在右肩、臂、手腕及手指等各部分动作的自然、放松、协调、平衡的基础上的。运弓的力源来自右肩部,这个来自右肩部的力通过大臂传到小臂,再由小臂传到手腕和手指,然后带动弓子在琴弦上运走。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和各手指关节是大臂、小臂、手腕和手的连接点,是运弓中传导和调节运弓动作的枢纽,而肩关节则是运弓中传递力和调节运弓动作的总枢纽。如在运弓时能从肩关节、大臂到手指建立起一种轻松、自然、平衡、协调的运动体系,则我们就能较容易地在运弓中产生一种空间运行的感觉。在运弓时必须做到各关节、肩、手臂、手腕和手指运动的自然、放松,而手腕和手指运动的自然、放松则更是重要,其中大拇指的放松、不用力再强调也不会过分。在运弓时还必须做到弓子运走的方向始终垂直于琴弦,弓毛与琴杆始终处于一种既接触又不接触的若即若离的状态,以保证弓子始终在平直的方向运走。如果我们能经常按照上述的要求来进行长弓练习,那么我们就能很好地控制弓子的运行。如果我们在长弓练习中逐步加快运弓速度,那我们就能慢慢地建立起弓子良好的空间运行感觉。只要我们能将上面的练习做得很好的话,手腕和胳膊肘就可以不费力地自然地随着活动,同时右手臂、右肩的动作也可以变得轻松自如。我们只要真正练好了长弓,则其它的弓法,如分弓、快弓、顿弓、跳弓等等就会变得比较容易掌握了。

二胡的特殊弓法

为了丰富二胡的表现手段模仿小提琴的演奏形式,在乐曲中可以应用一些特殊演奏弓法:

一,"双弦奏法"

如《战马奔腾》、《红军哥哥回来了》等乐曲中就有大段的双弦奏法。双弦有三种奏法:

第一种是把弓杆翘起,右手中指和无名指向下将弓毛压扁在琴筒上,使之与两根弦同时接触摩擦发声,这种方法发音效果较好,但音量偏小。第二种方法是在用弓毛摩擦内弦的同时以弓杆摩擦外弦发声,这种方法只可在较强的力度下用短弓或颤弓来演奏,发音也比较噪,因此常用在乐曲渲染气氛或某些特殊效果的段落中。第三种奏法是用弓毛在两弦之间急速地交替换弦,利用人耳的延留听觉,造成一种双弦的效果,在弱奏时具有类似于扬琴双音轮奏时的感觉,但强奏时发音比较粗糙。三种奏法各有特点,需要演奏者根据乐曲的需要来灵活选用。

二,敲击弓

敲击弓即用弓杆敲击琴筒发声,符号为“在常规的演奏法中,以弓杆敲打琴筒是要尽量避免的,但有时为了乐曲的需要,也可作为…种技法来运用,加二胡的早期作品储师竹的《不想他》,以及近年的新作王建民的《第一二胡狂想曲》中都有所运用,敲击琴筒时右手可将弓根部位略微抬高,用小臂的上下动作来使弓子上提和下击,以弓杆敲打琴筒后部(即靠近音窗的部位〕,因为这个部位的声音富有共鸣,其效果比敲击琴筒前部(即靠近蟒皮的部位)要好。演奏时要注意节拍的准确,以及与拉奏音之间的配合默契;此外,在弓子上下运动的过程中,注意不要蹭弦出杂音。

三,倒弓

倒弓也称回弓,即为了调整弓序,将弓子无声地倒回前一弓的起弓位置。演奏时将弓子迅速上提(约离开琴筒5至10厘米),乘势将弓子倒回即可。为了减少弓毛蹭弦的杂音,左可轻轻按在弦上。另外,弓子也要尽量垂直地上下运动,以使倒弓轻巧、干净。四,弯柱法:二胡的最低音域是内空弦音,当乐曲中出现比内空弦音低的音符时,用常规的演奏方法是不能奏出的,但使用弯住法最多可以奏出比内空弦音低一个八度的音,从而满足了一些乐曲中偶然遇到的低音。这些低音如果改音或翻高八度来演奏,会失去乐曲原有的风味,而用弯柱法演奏,不但能保持乐曲的本色,还能使音乐富有一种浓郁的戏曲风味,十分动人。王曙亮先生创作的叙事曲《琵琶怨》与台湾作曲家卢亮辉先生创作的二胡协奏曲《贵妃情》中均用了这种奏法。这种奏法是河北省艺术学校的王曙亮先生首创的。它的演奏方法是:左手四个手指握住琴杆,左臂尽力向下压,使琴筒贴紧腿部不致滑动;一指根部抵住琴杆向右,二、三、四指勾住琴杆向左同时施力,以形成杠杆作用强迫琴杆微微向右弯曲,来降低琴弦的张力而发出较低的音,其用力的分寸完全要凭听觉来加以控制。此外,拇指还可以用来按弦:在乐谱上弯往法用符号来表示;柱下回滑音就在“上加一个小箭头,用来“表示;用弯柱法奏出的吟音(即揉弦音)就在音符上方标上“来表示;有时还用拇指按弦,乐谱上用“大”来表示。

双千斤二胡的奏法:普通二胡通常只有一个千斤,它是二胡有效弦长的上切点,也就是说,千斤以下是有效演奏区,而千斤以上至弦轴的一段弦长却是无效弦长,被白白地浪费掉了。为此,许多乐器改革家如福建省艺术学校的熊正林等同志经过多年的研究,终于成功地发明了二胡的双千斤结构。它充分地利用了这一段被长期弃置不用的弦长,使二胡的音域向下扩展了纯四度音程,有效地解决了二胡低音不足的缺陷.双千斤是一套机械系统,它在靠近外弦轴的下方设置一个固定千斤,作为二胡有效弦长的上切点;在固定千斤下面装置了一副可以开合的活动千斤,由左手拇指移动琴杆内侧的一条操纵板来控制它的运动,拇指向上推操纵板,活动千斤即打开,此时以固定千斤为有效弦长的上切点,较普通二胡的音域向下扩展了纯四度;拇指向下拉操纵板,活动千斤即抬起顶住琴弦,成为有效弦长的下切点,这时就和普通二胡一样了。这个活动千斤还可以任意上下移动,以适应乐曲不同弦法的需要,如果在乐队伴奏中遇到一些下常用的调性时,稍稍移动一下活动千斤即可用常规弦法来演奏,用起来十分方便:在乐谱上,活动于斤的开合是用符号“↑”和“↓"来表示的,前者是拇指上推操纵板,打开活动千斤;后者是拇指下拉操纵板,闭合活动千斤;符号均写在小节线的上方。演奏双千斤二胡,除了要专门练习拇指控制操纵板的动作外,还要注意在演奏活动于斤以上的把位时,由于指距相对较宽,因此手指要尽量分开按弦。如果演奏者左手较小,也可以用隔指按音的方法,即相邻的手指之间均为半音音程,一个全音音程用一、三或二、四隔指来按出,在活动千斤闭合时,其演奏与普通二胡完全一样.

近年来,也有了专为双千斤二胡所创作的乐曲,如:苏安国先生的《幸福歌儿唱不完》等等。

二胡快弓基础练法(运弓及特殊弓法)(3)

骏马嘶鸣的奏法:

在描写草原奔马题材的乐曲中,常会有模拟骏马嘶鸣的段落,如:《战马奔腾》、《奔驰在千里草原》、《草原新牧民》等。

模拟骏马嘶鸣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双弦颤滑法,其奏法是:将右手中指放于弓外,与食指一起勾压弓杆,使弓杆摩擦外弦,同时用无名指向里勾弓毛,使之摩擦内弦,由此来演奏双弦;或以中指和无名指弯曲,向下(向琴筒方向)勾压弓毛,将弓毛压成扁状,使其能同时摩擦内外两弦,以此来演奏双弦,这两种奏法由演奏者自择。演奏时以右手拉奏双弦,左手于极高把位,用一、三指做三度颤指下滑音,这种方法要注意的是:

①弓毛贴弦要紧,发音须略带噪声;

②左手向低把位颤滑的速度不要过快,幅度也不需太大,颤滑的同时手指还可快速地上下抖动,此方法一般用来模拟群马的嘶鸣。

另一种是内弦连顿下滑法。其奏法是:左手二指或三指由高把位以一个上滑音滑至极高音,右手中指和无名指向里紧勾弓毛,贴紧内弦,在左手上滑的同时由中弓拉至弓尖;接着左手作小幅度的下滑音,右手配合以内弦推弓的快速连顿弓。演奏时注意右臂需要保持较为紧张的状态,弓毛一定要紧贴琴弦,以发出「格、格、格……」的噪声,这样才能奏出逼真的效果,这种方法通常用来模拟单匹马的嘶鸣声。在乐曲中,这两种奏法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起来使用,其舞台演出效果非常好。

《狂野飞骏图》是陈军新近创作并演奏的一首二胡独奏曲。该曲以浓彩重抹的泼墨画卷,描绘了游牧民族的狂野以及万马奔腾的雷霆之势,就像一大杯烈酒灌喉,给人以无比酣畅震撼的感觉。该曲有别于传统二胡曲,由铜管、木管及多重打击乐器等管弦乐队伴奏,营造出强烈的音效动感,使一向感觉柔弱的二胡表现出了十足阳刚的性格。

特别推荐该曲,阳刚味十足,有酣畅淋漓之感。这是陈军二胡演奏专辑《弦语》中的一首主打乐曲。

用“和弦”奏骏马嘶鸣

二胡中的“和弦”胡友们可能都知道,但在实际运用中并不多见,最近与朋友的一次交流中,探讨了马叫的方法,感觉用“和弦”演奏更为逼真,方法如下:

1.拉弓,此时不用“和弦”,左手从外弦中部快速下滑至高音区;

2.推弓,此是用“和弦”,即:以弓杆擦外弦,弓毛擦内弦,左手用“压移”的方法,从下把位往上移,最后一声猛的上滑即成。

3.在推弓时用的方法有点象顿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