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妙丸和什么治痛风(治湿热内蕴痛风)(1)

成都中医药李世年教授几十年临床,认为痛风是怎么导致的?详解

成都中医药大学李世年教授,悬壶济世四十多年,在治疗痛风、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慢性肾炎等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特别是痛风。

那李教授认为痛风石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结合古今中医文献和自己几十年的临证经验,李世年教授认为痛风疾病,和西医中的代谢性风湿病雷士,同时也属于中医学痹症、历节风的范畴。

虽然痛风疾病与饮食不节损伤脾胃的关系密切,但如果脾胃功能没有问题,功能正常,则不会患病,这只能证明脾胃功能强大,湿热诸邪在体内是没有机会停留和蕴结的。反之,脾胃功能先天或后天持续饮食不节而受到损伤,则百病峰起,而痛风只是其中的一个。

日本的著名汉学家丹波元简在《脚气钩要》中认为“多患有此病者,无他,膏腴过分,酒食越度,因此致之。”

就像以前很多篇科普说到过的的,脾胃一旦受损,则健运失司,水液停聚而导致湿痰内生,如果复感风寒湿热诸邪侵袭,则发为痛风。

所以痛风的发病,不管是初期还是后期,都离不开湿邪。

《素问》说:“风寒湿三邪杂至,合为痹也。”

南宋医学家陈言在《三因极》中也说:“内外所感,皆由脾气虚弱而湿邪乘而袭之。”

所以,人体正气充盛,则外邪难以侵袭,内邪难以产生,身体自然健康。

如果正气一旦虚弱,则外邪易袭击,内邪会产生,内外邪相交结而发为痛风。

而李世年教授结合自己几十年的临证经验,认为痛风主要病因可归为湿痰,从而习惯于从脾胃进行论治。

四妙丸和什么治痛风(治湿热内蕴痛风)(2)

而且,临证中患者也多有长期饮食不节、或恣食辛辣肥甘厚味、饮酒等损伤脾胃的习惯,导致脾胃气血不畅,运化失司,从而水湿内聚。湿邪其性重着黏腻趋下,比较难以祛除,所以总会反复发作。湿热二邪还会流注于经络关节,则筋骨就会剧烈疼痛,红热肿痛。

因此,李世年教授认为痛风的治疗,应该以祛邪为主,标本兼治。急性期首先要止痛消肿,缓解关节肿胀,消除痛苦,充分利用利水利湿渗湿的药物和祛风活血止痛的药物促进尿酸排泄;其次还要估计脾胃虚弱,要健脾和胃除湿,强化脾胃功能,恢复脏腑对湿热的主动清热能力。所以具体的治疗方剂,还要用到健脾利湿的药物,仅仅单纯的清热利湿活血就不行了。而健脾利湿的药物,同时还能健脾利小便,还能防止处方中的过于滋腻的药物而加重湿邪内生的弊端。

四妙丸和什么治痛风(治湿热内蕴痛风)(3)

对于湿热痹阻痛风,成都中医药李世年教授善用四妙丸加味治疗

基于上面的理论,李世年教授在实际林正式,常用四妙丸(散)加味(或可叫自拟四妙散)治疗痛风,基础方为薏苡仁、苍术、盐黄柏、川牛膝、忍冬藤、豨莶草、威灵仙、萆薢、土茯苓、车前草、山慈菇、防己、白豆蔻、藿香、益母草等组成。

懂点中医的都会知道,这个四妙散加味是在清代名医张秉成所著的《成方便读》记载的四妙丸基础上加味而来。

方中薏苡仁(重用、君药),健脾渗湿、舒筋缓急;苍术,是燥湿升阳的要药;川牛膝,药性趋下,祛风湿,坚筋骨、补肝肾,导药下行;黄柏,性味苦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具有清热燥湿的功效。四药合用,就是千年经方四妙散的用意所在。

但是,你要是治疗痛风急性期关节炎,这四味药还不够,以来清热利湿健脾补肝肾的药力不够,二者对于热毒、关节红肿痛的效果一般。

四妙丸和什么治痛风(治湿热内蕴痛风)(4)

怎么办?

那就要加上忍冬藤,清热解毒、疏风通络,这是风湿热痹的常用药,应用于关节红肿热痛;豨莶草和威灵仙,二药祛风除湿通络。这两味药合用,用以治疗关节红肿热痛,效果很好。

土茯苓,车前草、与牧草、萆薢四药合用,有利尿利湿的效果,加上川牛膝、盐黄柏的引药下行,还能强化这些药物的清除下焦湿热的效果。

山慈菇,善于清热解毒,散结化瘀,擅长清除久痹在关节的顽湿、血瘀、痰核等导致的红肿热痛。

防己,能利水消肿,祛风止痛。同时含有抗炎镇痛的效果,特别是对于骨关节、肌肉疼痛,疗效非常的出色。

而中医治病讲究的就是治病求本,所以方中加入白豆蔻、藿香两味化湿行气、宽中散寒的中药。

不管怎么说,你要是想通过服用中药成药四妙丸来治疗急性期痛风症状,期望会有点大。听听李世年教授的经验,心里肯定明白很多。


总之,我们的目标是:尿酸不再高,痛风不会犯,远离痛风石。


一年多的头条科普,与粉丝沟通得越多,就逐渐把科普重心放到了代谢病尤其是痛风这个疾病上,是因为感同身受的深刻体会到痛风者的喜怒哀乐。所以姜医生在2022年有个愿望,想招募1000位多年痛风患者和我一起正确降尿酸远离痛风桎梏,可关注@中医姜医生聊痛风后聊痛风评论区留言或私信一对一解答,个性化制定降尿酸鸡尾酒方案。#谣零零计划##哆咖医生超能团##我在头条搞创作#。


本文参考文献(图文源于网络,侵删):2017年第10期《风湿病与关节炎杂志》赖晓琴等文章《李世年教授自拟加味四妙散治疗痛风的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