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想到的是孟母三迁的故事,他比这个成语故事有名的多不过想想,一个守节的妇女能买两座房子,那时又没有商品房,的确不简单,现在一般人,你有那么大的能耐?,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成语黄金屋是不是每天有限制:千古成语今日析之百万买宅?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成语黄金屋是不是每天有限制:千古成语今日析之百万买宅
首先想到的是孟母三迁的故事,他比这个成语故事有名的多。不过想想,一个守节的妇女能买两座房子,那时又没有商品房,的确不简单,现在一般人,你有那么大的能耐?
不过可能人家孟母只是搬迁,因为是“三迁”,而不是“三买”,租人家的房子住,现如今也有父母去外地租房子陪读的,为了能使孩子上一个好的学校。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但如今一个困扰农民老大哥的难题是,孩子可以跟着在北京打工的自己,但不能上北京的学,想来人家古代可以。
政府老说自己有难处,只有老百姓没有难处了。
还有个故事出自《后汉书•张霸传》:(张霸满腹经纶)当时青年人孙林、刘固、段著等羡慕他,各人在张霸住室旁边买房子住下,以便向张学习。
呵呵,也值得称赞。
还是说说人家有钱人的故事:《南史•吕僧珍传》:宋季雅罢南康郡,市宅居僧珍宅侧。僧珍问宅价。曰:“一千一百万。”怪其贵。季雅曰:“一百万买宅,千万买邻。”
吕僧珍者,还是我们河南老乡,爱夸口的人有个毛病,是一个省的,就说是河南老乡,是一个市的,就说是洛阳老乡,只有说起一个叫李贺的人,我才更自豪的说,宜阳老乡,而且是对河老乡。
说的多好啊!不管咱还是宋季雅。
一石几鸟:给邻居戴了顶高帽子,也说明自己的品味,还说明自己有钱。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千古成语,让人们津津乐道。
不过看看这个故事的前面和后面,就知道这猫腻和那千古相传的成语“一诺千金”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个叫宋季雅的官员,据说清正廉洁,我们宣传古代的许多廉洁的官员家徒四壁,但这位老兄好像很有钱,能一千一百万买的起房子呢?也许我们可以问一句,这钱从何而来。
但绝不是为了“千万买邻居”,因为《南史•卷五十五 列传第四十六•吕僧珍》说的明明白白:及僧珍生子,季雅往贺,署函曰“钱一千”。阍人少之,弗为通,强之乃进。僧珍疑其故,亲自发,乃金钱也。遂言于帝,陈其才能,以为壮武将军、衡州刺史。将行,谓所亲曰:“不可以负吕公。”在州大有政绩。
借用鲁迅先生的话:求证虽然给我们许多惊奇,但也搅坏了我们许多好梦。
到底这两个老兄是什么样的人,的确不值得称道?这有钱人原来是这样有权的。
为什么我们光取前部分,像“一诺千金”一样。自己在欺骗自己,而且合起伙来欺骗我们这些后生小辈,说大了,是流毒。
想起来我们村有个想和权力部门打交道的人,请吃人家不到,送钱人家不收,瞅个机会把人家的孩子轻轻撞了一下,于是有了接近人家的理由,天天上人家家里去看,这事情就成了。
唉,我们普通人怎么有这样的境界,我们只是过过口瘾:等咱有钱了,我们吃早点想吃大饼就吃大饼;想吃油条就吃油条;想蘸白糖就蘸白糖;想蘸红塘就蘸红塘;喝豆浆喝俩碗,喝一碗倒一碗。
所以我们勒紧裤腰带突然发现自己“有钱了”,却受了开发商的骗:边上有个居委会——中心政务区核心地标,边上有家学校——浓厚人文学术氛围,边上有家诊所——拥抱健康,安享惬意。
就像郭达老师说的:我们都是老年痴呆。
像我这种人,是青年痴呆。还有那些后辈,是少年痴呆。
没有办法的了,只能说土豪并不弱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