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之死不是因什么结党营私,也不是什么越权谋逆,更不是贪腐堕落,而是因为经营其国家政务来比皇帝还胜一筹,并且惹得满朝文武佩服得五体投地。特别是那些皇帝都难对付的淮西悍将征北胜利返朝后,竟然被胡惟庸收拾得服服贴贴,并把胡惟庸举为大哥。

在极权社会,你的优秀超越了领袖,并且还不知道藏锋遮芒,这也是一种罪。

胡惟庸究竟有无谋反(胡惟庸之死)(1)

胡惟庸是靠着能力出道的,靠着能力得人提携的。

朱元璋与陈友谅的决战中,朱元璋急需大批战船。于是就把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军师李善长,并拨付巨资限期完成。李善长吃住就在造船厂,但造船不是吹气球,交期临近,造船的目标还不足半。李善长整日心急如焚,心冒冷汗脖发凉,心想这回小命要交差了。

正在李善长黔驴技穷、听天由命之时,胡惟庸,一县衙不入品的小吏,一次性给李善长送来几百艘木船,直把李善长惊得目瞪口呆。

胡惟庸究竟有无谋反(胡惟庸之死)(2)

原来胡惟庸收到来自李善长的征调木船的信息后,由于县令躲避战祸离职,胡惟庸就自作主张,向各地船运发了一张货运需求启示,距离不远,运费可观。这样闲置生意很久的船主一听有这样的差事,纷纷把船开到胡惟庸指定的地点。

由此可见胡惟庸的办事能力可以把李善长这位大军帅甩后几条街。

自此胡惟庸就拜在李善长的门下,一直都处于一个跟屁虫的一个角色。李善长在朝时,胡惟庸最顶也只是做李善长的副手。

胡惟庸究竟有无谋反(胡惟庸之死)(3)

胡惟庸揣读圣意不落后于刘伯温,胡惟庸的无情和狠毒不逊色于朱元璋。

朱元璋打败了陈友谅、张士诚,其本上等于一统天下,自己称帝的最大麻烦就是自己一直追随的小明王。朱元璋派自己的贴身保镖大虎去接小明王入京,同时他又私下里与胡惟庸作些交待和暗示,胡惟庸主马读懂了圣意。胡惟庸在半道截着了大虎,短短几句话,大虎便清楚何去何从。

大虎在接小明王乘船从江北返江南的途中,船仓突然进水,沉没,船上所有人员全部丧生。

胡惟庸究竟有无谋反(胡惟庸之死)(4)

小明王的死可以说是滳水不漏,足见胡惟庸处事的缜密与无情。

朱元障携太子黄山度假,把国家大事交胡惟庸打理。尽管淮西将军们逼迫朱元璋置刘伯温于死地,朱元璋也罢了刘伯温的官,停供了刘伯温的口粮,但朱元璋最终决定重启刘伯温,制衡淮西邦。刘伯温接到圣旨后,由于疾病无法入朝。朱元璋就命胡惟庸带上最好的药物去探视刘伯温,刘伯温服药后当夜就暴毙归西。

不知道是朱元璋的圣意还是胡惟庸唯一的一次解读失误?朱元璋返朝后并没有把此作为胡惟庸的罪状。

胡惟庸究竟有无谋反(胡惟庸之死)(5)

可以说胡惟庸是朱元璋肚子里的一条肥虫,也可以说胡惟庸和朱元璋站在同一高度看问题和思考。

朱元璋黄山度假半年,胡惟庸权权处理朝事,把朱元璋原来积压的好多奏章处理得妥妥当当,并且中书省办事的效率与质量受到全国各级政府的好评,把胡惟庸称为千古第一能臣。

蓝玉的干子干侄们只听命于蓝玉,朱元璋的口谕对他们不起作用。朱元璋极为脑火,考虑着等北边战事结束得对他们下手。朱元璋对待类似这些人的法子就很粗暴和简单,灭它九族。

而胡惟庸对骄兵悍将的策略似乎更棋高一着,这些将领返京后并非破坏纲纪,扰乱京城,而是纷纷拜倒在胡惟庸的门下称兄道地。

打天下朱元璋行,治天下胡惟庸绝对不差。如果朱元璋和胡惟庸公平竞选,胡惟庸绝对能获胜。只可惜胡惟庸生在皇权时代,势高盖主也是一种死罪。

胡惟庸究竟有无谋反(胡惟庸之死)(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