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下青城县①

龚静染

苏洵在《忆山送人》中有两句诗:“岷山青城县,峨嵋亦南犍。”诗是回忆家乡的山的,意思是我的家乡有青城和峨眉。其实,他说的岷山应指的是青城山,《隋志》中说:“清城县有青城山。”

七百多年前,青城山脚下有一座青城县,是个风景秀美的蜀中小邑,《元和志》中说:“青城山在青城县西北三十二里”,《蜀记》中又说:“青城县因山得名”,这些都说明了青城山与青城县的关系。但是,这个县早已经不存在了,而当时的县境也几经变迁,归入到了现在的都江堰、崇州、汶川、郫县等地的地界之中。

十月倾城寻梦川西(青城深处有王妃)(1)

《隋志》中说:“清城县有青城山。” 李贵平 摄

最早叫清城县

设于北周天和四年

据《元和郡县图志》记载:“青城县,望。南至州四十一里。本置清城县,因山为名,属犍为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县属益州。垂拱二年改属蜀州,开元十八年改为青城。青城山,在县西北三十二里。”就是说青城县南到灌州四十一里,望,通亡,即废县之意。

青城县之前曾叫清城县(当时的青城山也叫清城山,还是受山的影响),设于北周天和四年(569),当时属于犍为郡,583年废郡,归于益州管辖。686年清城县改为蜀州管,唐朝开元年间名字才正式改为了青城县。但这段文字并没有完整地描述青城县的变迁,实际上在后面它还有500多年的历史,即在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置灌州后,裁撤青城县,到这时青城县才从历史的视线中完全消失了。

更为详细的记述参照清代顾祖禹撰写的《读史方舆纪要》:

青城废县,(灌)县南四十里。汉江原县地,萧齐置齐基县,属汶山郡。因之,并置齐基郡。后周,郡废,改县曰清城。隋初,属益州。大业初,属蜀郡。唐仍属益州,垂拱中,汶属蜀州。开元十八年,又改清城曰青城。宋乾德四年,改属永安军。熙宁三年,军废,还属蜀州。元中,复置,属永康军。元至元十三年,省入灌州。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段文字中所有的古郡县名字竟然无一保留至今,但朝代的更迭、境地的变迁都不影响把历史浓缩在方圆两百里的范围内。应该说每一个名字的出现和消失,都是历史地理在这里的有序演化,触摸那些深不可测的时间纹理,是对遥远的青城县一次重新的发现之旅。

由于年代久远,青城县的地域没有明确记载,这是清以前中国所有郡县地界的特点,有地无界,常常是以自然山水作为界限,没有明确的标识物。可以参考的是,清朝灌县的地界是“东西距五十里,南北距一百三十里。东至崇宁县界三十五里,西至直隶茂州汶川县界十五里,南至崇庆州界八十里,北至温江县界四十里。”值得一提的是,青城县是后来灌县境域的一部分,即“元至元十三年,省入灌州”中的变迁。古青城的地域就包含在今天的都江堰市的范围内,当然,它与如今的崇州、汶川、郫县、温江等这几个接壤城市的部分区域,在历史中也有过断然分开,或是融为一体的时候。

在中国历史上,区域的变迁是个非常复杂的话题。越早的朝代、越早出现的郡县所涵盖的区域,都因为年代的久远、记载的模糊、考据的缺失而难以追溯其详。幸好青城县有700多年的历史存在,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历史记忆,这也正是今天可以凭吊一个远去的小城的理由。

儿子荒淫失国

史书将罪过归于母亲

青城县在历史上最为耀眼的时期是五代前后蜀时代,其间有两个花蕊夫人都与青城故地有关系,史所少见。一是前蜀主王建的两个妃子,淑妃和贵妃,淑妃号花蕊夫人。这对姐妹花是平民徐耕的女儿,《蜀梼杌》中说她们“皆有国色,耕教为诗,有藻思。”后来有个算命先生就说:“青城山有王气每夜彻天者,一纪矣。”一纪就是12年的意思,也就是说王气翻腾了很多年,断定将有王者来临,而他的两个女儿将要当王妃,“君之贵,由二女致也”。

果然,十年之中就发生了后面的故事。

河南舞阳人王建本来是个小混混,干些偷盗的勾当,后来入伍投靠忠武军营,不想几番折腾渐渐成为了一方人物。天复三年(903),王建当上了蜀王,而仅过了三年就自立为帝,国号蜀,这就是前蜀的开始。王建当上皇帝后,听说两姐妹的美貌,便将她们同时纳为了妃子,封徐耕为骠骑大将军。后来妹妹徐贵妃生下了后主王衍,但就是这个王衍荒淫无度,仅在位数年时间就毁掉了江山。但史书则把罪过归结到了他的母亲花蕊夫人身上,“衍既荒于酒色,而徐氏姊妹亦各有幸臣,不能相规正,至于失国,皆其致也。”

据传其间还发生过一件怪事,又与青城山有关。王衍当政的末年,同母后大小徐妃等上青城拜祭,随驾的宫人全部“衣画云霞,飘然若仙”。王衍自制《甘州曲辞》与宫人唱之,其中有“可惜许,洽落在风尘”句。后来王衍被后唐灭掉后,其母花蕊夫人在押解途中遇害,而“宫妓多沦落人间,始验其语。”

千年之后,张大千在青城山作画,无意中又触碰到了这段历史。他在一幅名为《青竹红叶玉鸦图》的画上题款:“昔居青城,每霜叶红时,辄有异鸟翔集林间,鸣声闲婉,通身皆白上着,多不识名。有老道士告予,此白衣画眉也……鸟盖宫人所化也!”由此看来,当年的宫人已经永远化为了林间的白画眉,前蜀的命数绕不开青城冥冥之中的咒语。

十月倾城寻梦川西(青城深处有王妃)(2)

前蜀后蜀两个徐妃。 罗乐 制图

徐渡乡古城村

是不是青城古城旧地?

另外一个花蕊夫人是后蜀孟昶妃,地道的青城县人,父亲叫徐国璋。因为也姓徐,曾经有人猜想说前后蜀的两个徐妃是出自同一家族,按年龄前蜀的徐妃是后蜀徐妃的姑姑,但此说欠缺考据,不足取信。不过,青城县徐氏家族至今代代相传,当地的徐家渡就是徐姓的存在证据,但徐家会不会真是当年出了两代佳人的美人窝子则未必可靠,如果此说成立,我们只能说历史确实太过妖艳而奇诡。

后蜀孟昶时代是战争暂得偃息的一段时期,蜀国偏于一隅,大有四海晏平的小盛世景象,而青城徐氏之女就是在这时当上了孟昶妃。《蜀词人评传》中说孟昶妃花蕊夫人:“幼能为文,尤工诗词,尝效王建作宫词百首,为时所称。”她之所以辈后人至今纪念,就是因为她写得一手好诗,留下了近百首《宫词》,为人称许,其中有“翠驿红亭近玉京,梦魂犹是在青城”句,是对家乡的依恋。花蕊夫人爱花,与孟昶日日流连于花枝树下,后来成都城内广种芙蓉花,蓉城一名应运而生与她有关。但其实她的命运比王建妃还要惨淡,后来后蜀被宋所灭,孟昶投降后她又被宋太祖赵匡胤看上,封为贵妃。但不久即亡,据说是死于亲王赵光义之手,他借一次狩猎,“忽回射花蕊,一箭而死”。

在唐宋之间的那段大历史中,诸侯割据,兵戈不息,偏远的四川却成为了安乐之乡,相传蜀国的典章文物大有唐之遗风。两个花蕊夫人虽为王室后宫,但却在历史中有过惊鸿一瞥,这不得不说跟她们的美貌与才情有关,而她们让沉重的历史也有浮艳之时,从帝王将相的背后闪现出的红颜身影,为历史叙事留下一丝鲜活。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