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财富,拥有更多的钱来填补内心的欲望、让身边人过得更好,是很多人的诉求。而到底什么是财富?追求财富是为什么?财富有哪些种类?那我们如何去有效增加自己财富呢?这些疑问困扰了我很久,为此我各种搜刮资料,来解答我这些困惑,目前终于做到了逻辑闭环自洽,现在分享如下,同时也声明如何增加财富这种不能严格算事实性陈述,反而是带有明显价值观范畴的议题,每个人的见解不一,首先看为什么要追求财富呢?

为什么我们要追求财富呢?

要定义个人的财富,必须知道财富对人的作用,明确人们为什么追求财富?财富不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但是拥有财富就能得到很多想要的东西。如果不需要财富,一个人能满足他的需求,那他就不会去获取财富。但是,一个人不可能自给自足,必须在市场上完成交换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满足个人的需求。拿什么交换?毫无疑问,钱是最直接的交换物。当然,有价值的物品或资产也可以充当交换物。所以说,财富是人们能实现幸福生活的一种手段,不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人生来不是为了追求财富,但财富却是人生来就注定需要的。因此,个人财富既包括使用价值,也包括交换价值。一切可以交换的有用的客观存在的身外之物都是个人的财富,不管形式,不管来源。

个人财富是什么呢?

首先看财富的定义,指具有价值的东西,分为包括自然财富、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等。

这些财富又分为个人财富和社会财富:

具体来看,个人财富可以指经济储备或固定资产。一套安全的后备资源可以衡量一个家庭应付紧急情况,或提供舒适生活的能力。财富是两代人之间的过渡,也是家庭的积累收入和储蓄。收入、年龄、婚姻状况、家庭规模、宗教、职业和教育程度都与财产息息相关。贫富差距和收入不平等一样,都是重要的社会问题。

个人财富主要有哪些构成要素呢?

这里主要讨论下个人财富,如上说明是:有使用价值之物和有交换价值的有形之物、无形之物;比较绕,首先看使用价值,从供给的生产要素可以考虑:劳动力、技术、土地、资本、知识、数据、管理等都是生产要素,都是产出价值,提升个人财富的方式;除却劳动力之外主要是生产资料;

但真正能脱离个人留存下来、有交换价值、且用于扩大再生产的、给后代的更多的是实实在在的资本。

资本的定义是啥呢?资本(Capital)是人类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各种社会经济资源的总称,包含一切投入再生产过程的有形资本、无形资本、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

对个人来说,资本有哪些呢?

1、供消费的部分,不提供收入和利润;用于维持生活,一是原先留作消费的财富;二是逐渐得到的收入;三是以前购买但尚未用完的物品。

2、固定资本部分:不必经过流通就能提供收入和利润;资本也可用来改良土地,购买机器设备,或用来置备不需要流通就可以提供利润的东西,这样的资本就叫做固定资本。

3、流动资本:要经过流通才能取得收入;资本可用来生产、制造或购买货物,然后再卖出去,从而获得利润。就这样,商人的资本不断以一种形态投入,又以另一种形态回收,并且只有依靠这种连续不断的交换来赚取利润的资本。

4、社会资本:不直接提供收入和利润,为未来可能带来收益的;个人在一种组织结构中所处的位置的价值,社会资本是指政府和市民社会为了一个组织的相互利益而采取的集体行动,该组织小至一个家庭,大至一个国家。是社会组织的特征,如信任、规范,它们能够通过推动协调的行动来提高社会的效率。政府社会资本和民间社会资本。前者被定义为影响人们为了相互利益而进行合作的能力的各种政府制度,这些制度已有文献分析的包括契约实施效率,法律规则,国家允许的公民自由度。民间社会资本包括共同的价值观,规范,非正式网络,社团成员这些能够影响个人为实现共同目标进行合作的能力的制度因素。对信息传递、理想形成和提供指导或工作推荐方面更具有价值意义;

资本相同的特点包括:(1)是通过积累而形成的;(2)具有规模效应;(3)需要不断地更新;(4)具有生产性。

识别了个人财富之后,那如何看对应你的经济地位,所属的阶级呢?

关于个人财富的多寡,如何定义阶级层级呢?

列宁告诉我们,阶级的标准是一个纯而不纯的“经济”标准。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划分阶级的最重要标准是生产资料占有关系,其次是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再次是分配方式。

前者是原因,后面二个是结果。列宁实际上向我们揭示了阶级社会的三种对立方式:

一般而言,在私有制条件下,所有者总是(直接或间接的)生产指挥者和剥削者;而非所有者总是被指挥者和被剥削者。但是并非在任何情况下,这三者总是完全吻合的:所有者可能因为不雇工而不是剥削者或剥削程度微不足道(如小私有者),非所有者也可能对生产拥有一定程度的管理权、指挥权(如经理人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判明一个人的阶级归属呢?显然,生产资料占有关系是我们进行阶级划分的唯一正确的标准,三种对立方式的吻合反映了原因和结果的完美统一,这样的所有者和非所有者是阶级社会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核心成分。

三种对立方式的割裂则表明三者并非完全是一回事:

其一,若生产资料占有程度有限,则原因和结果的现实联系可能表现得不充分;

其二,第二种对立方式的根源是第一种对立方式,但后者并非是唯一的原因。第二种对立方式也可能是由“非生产资料占有”因素引起的,尽管这种情况并不能代表其主流。

具体的指标如下:

生产资料:对社会资源的占有程度、经济资源、可支配的资本、技术文化资源;

生产过程:局势有掌控能力、组织资源等;

分配方式:薪酬的分配;

个人财富怎么提升(如何有效增加个人财富)(1)

中国阶层分布图

而最上层社会态度、利益及行动取向和品质特性,对于正在发生的经济社会结构的变迁和将要形成的社会阶层结构的主要特征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社会阶层的固化让〝个人努力〞永远不如“祖上有德”、〝人脉广泛〞和〝有人提携〞。因此,目前没有父母铺垫、没有人提携、没有资金来源、没有人脉的七八九级则被称作〝没有希望的阶层〞,这些人占到人口总数的70%以上。

但阶层划分不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就不主要讨论了,这里主要讨论下社会经济地位

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是经济术语。简称社经地位,英文缩写SES,是结合经济学和社会学关于某个人工作经历和个体或家庭基于收入、教育和职业等因素相对于其他人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的总体衡量。通过评估一个人或一个家庭在收入、教育、职业其中一个或多个因素上的表现,我们可以把他(们)归类于一个社会经济地位类别。在某些情况下,社会经济地位评估会包含第四个因素:财富。

具体来看,教育代表生产资料中的知识、技术,好比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读下来接近20年,就是在学知识、学技术,智商和勤奋很重要,为的是找份好职业,好的职业与收入相关,同时随着资历的提升,对应的职位提升就是管理能力的提升,开始在生产过程中占据主动地位,让更多人为你创造价值,让你的时间投入到更高附加值的地方。同时企业为了回报你,给你更多的薪酬,让你的收入更多,可以积累成自己的资本,如果提供你股权、期权等,就是让渡些所有权给你,可以享受公司升值的红利,让你更加努力的去提高产出,压迫被剥削者,为公司创造更多价值。

从财富来衡量一个人具有的交换价值的部分,如果你有很多家庭提供的原始资本等其他生产资料,那你就算没有收入,依然会很富有,从你的消费水平可以看出,同时一个家庭阶层对应的趣味、品味也能代表你的家庭层级。这些方面综合衡量你的社会经济地位。

经济水平是重要的用户分类变量,这已经是各行各业的共识。如果通过收入或总资产来描述经济水平,但收入和总资产对用户分类的效果经常不符合业务侧预期,其中一个已知的原因是:相同的资产在不同城市线级间代表着天壤地别的经济水平。 四线“土豪”;一线普通工薪阶层。详细计算他们的总资产水平后会发现,在一线城市有房的普通工薪阶层总资产可能远远高于四线城市“土豪”。但他们实际对与常用消耗品需求量或者说消费欲望,可能相差不大,小镇人民的物价水平可能并不比一二线城市低,且小镇人民可能有更多时间用于消费,而一二线的人民对应面临更多职场生存压力和子女教育压力,可能会在常用消费品上精打细算。

综合反应和他们的总资产水平不成正比。总资产更高的一线工薪阶层并不比四线“土豪”在一些消费平购买上有更高价值。也就是说,使用总资产来描述经济水平还是不够。现有社会经济地位根据适用场景还需要增加所在城市等多方面因素来看。

那我们如何去增加自己的财富,提升自己的社会经济地位呢?

根据所属人生阶段的不同,有不同的财富增值策略:

1、投胎阶段:投胎到富有家庭,那肯定比贫民家庭会更有多可能在你长大后拥有更高的社会经济地位,但这种一般没得选,只能听天由命,但好在新中国成立后,打破了原有阶级固化的社会结构,让整个社会阶层大融合,但随着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阶级固化的趋势在加快,这也是党现在加大力度强调共同富裕,反垄断的原因。如果像在印度那种种姓社会,可能出生就代表一切。

2、求学阶段:大部分人求学是为了有个更好的工作,带来更多收入,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本身求学阶段主业是拼命学习知识、技术,进入更好的大学,为自己有更高收入可能性打下基础。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努力进入重点学校,考大学985、C9、清北等都是阶梯分明,但好在中国的高考依然最公平考试,基本只论分数,靠学生个人的智商 勤奋,富有家庭相比穷人家庭能做的只能是花钱去更好的学校、培训班、请更好的老师、提供更多的信息引导子女吸收知识,但最终高考时还得靠子女个人。虽然有地区教育不公平的情况存在需要持续改善,但整体来说,依然相对公平。

科举制是中国伟大发明,他让更多寒门子弟拥有了阶级上升的希望,且路径明确。

22年有1000多万大学毕业生,面临找工作问题,可以很明确的看到平均薪资和学校等级 专业强相关,专业与职业强相关,学校等级与智商强相关,清北计算机、金融系的学生薪资,远高于普通院校普通专业的平均薪资,这个毋庸置疑。

3、工作阶段:

当你从学生通过校招进入职场后,有确定的职业、职位和对应的薪酬,这时候考验你的更多了,那增大你财富部分的有哪些呢?

答案是当下的薪酬和能为你带来更多薪酬可能性的技术、知识等。

当下的薪酬一般随着岗位职级和工作年限的提高,相应会有固定的涨幅,可预期且相对固定,如何超越普通人有更多的涨幅呢?

在公司内:那让自己能为公司创造更多使用价值的东西,具体可操作的有:

1)增加自己的工作时长,牺牲了更多个人时间,努力让自己工具化;

2)技术、专业知识、管理等技能提升,提高自己的产出效率,

3)发现更多机会点、问题点,努力解决,创造增量价值;

拥有更好的绩效、更快的专业和管理职级的晋升速度,获得公司更多的薪酬激励。但这些相对个人而言不可控,主要看领导的赏识和公司薪酬部门规范。

在行业快速发展阶段,人才需求量大时,人才市场属于供小于求,公司会花更多钱来请外部的人才,同时为了减少成本会较少幅度的给内部人员涨薪,相比而言,老同事就会被明显的倒挂,整体类同19-20年大肆扩张的互联网。这个时候之前你获得的行业经验,跳槽会获得更高的薪酬涨幅,我看过有些人几个大厂间互调,1-2年后回到腾讯职级 薪资都有巨大的涨幅,如果当年没有离开,对应职级和薪酬不会有如此涨幅。

在行业衰退期,人才需求量小时,公司会缩小招聘规模或者不招,内部裁员等,减少成本支出,这时候整体薪酬增大的幅度有限,有些人继续挺着,指望寒冬结束进入复苏,但殊不知互联网不是周期性行业,作为成长型行业,当成长速度受限,估值逻辑迎来改变,很难迎来复苏、增长期,更多祈求的应该是维稳、成为一个成熟的、常态的、价值性行业,原有的增速基本除非出现重大技术性突破,不然几无可能。

这时候个人该考虑的是更多是换个成长性更好的赛道,继续专精现有赛道不大建议,因为整个行业大厦倒的时候,不在乎你个人能力有多强,一样失业,今年在社交平台上看到很多鹅厂十几年的编辑,失业后发的vlog和感想,深刻感受到,不论你曾经多么热爱这个行业、站在多么辉煌的巅峰、拥有极高的专业度,当行业衰退之时,最危险的反而是薪资高、专业度强、年纪大但非管理层的执行员工。

研判自己所处行业、赛道的发展阶段,找寻自己适合的最佳赛道是青年人的必修课。

除了从工作中获得薪酬外,财富还包括供消费的资产、固定资产、变动资产和社会资本。想获得更多的财富,应该将已获得的财富在满足生活生产需要的供消费部分外,更多的投入到可在未来带来更多收益的固定资产和变动资产中,同时要严控风险,避免陷入过多亏损。同时应该投入部分社会资本中,获取更多的视野和组织的帮助,为未来的潜在收益打下基础。

另外如果你不工作了,去创业,那创业就是让公司价值最大化,你拥有公司所有权对应就是你的财富最大化。 如果你失业了,无固定收入来源,那就降低供消费的部分,努力维持固定资产、变动资产的相关收益,去寻找下一份收入来源,当然你说你失业了,但财务自由,不差钱,那就真的太羡慕了,可以追寻自由、诗和远方了。

在职场中,请记住,薪酬永远是第一位的,如果薪酬不到位,这里能学到很多行业经验为你后续带来更多薪酬,就赶快攒足行业经验跳槽涨薪,如果都不行,那就得多留意外部机会或者换赛道了,不要被其他非物质激励或者图安逸,不想突破舒适圈所迷惑。因为你投入的是劳动力、时间成本,是你最宝贵的东西,随着时光消逝,这些会逐渐贬值,后续将更无议价权可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