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水浒小说原著第82回,朝廷针对梁山好汉的第三次招安开始了。

不同于前两次的曲折失败,这一次,宋江终于实现了心心念念的招安梦想,率领一众弟兄开始了“忠君爱国、名垂青史”的建功大业。

在朝拜帝王之时,个个身着红绿锦袍、悬带金银排面,另还有朝天巾帻、抹绿朝靴。

水浒里唯一看透结局的人物 水浒里唯一看透结局的人(1)

此时的梁山好汉,大部分都心甘情愿地接受了朝廷的统治。

但朝廷在招安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他们去征辽、征田虎、征王庆、征方腊。

方腊一战后梁山好汉死伤惨重,在回军途中又有数人因故离去,最终活着回京受封赏的只有27人。

而在这些离去的好汉当中,有一位早就看透了梁山结局。不愿受封赏的他诈病脱身,最终远赴海外开创帝业。

为父奔丧发配江州,三次被救结拜兄弟

“生辰纲”事发之前,宋江只是山东郓城县县衙的一个押司。

在当时的官员制度体系中处于最末等,并不能算正儿八经地“官”,充其量只是一个“吏”。

而在怒杀小妾阎婆惜之后,他就从一个体制内的小吏变成了一个在逃的杀人犯。

水浒里唯一看透结局的人物 水浒里唯一看透结局的人(2)

辗转逃命的过程中,他先后结识了花荣、燕顺等人。本来已经准备上梁山投奔英豪去了,可没想到半道上接到了父亲病逝的消息。

大孝子宋江一听这噩耗那是难过不得了,其他的事情都顾不得了,一门心思地跑回家奔丧。

但谁知道呢,宋太公明明还活得好好的,写家书谎称自己病逝的目的,只是为了骗这个三儿子回家。

可是这一招却把他的儿子给坑惨了,背负人命官司的宋江在回家途中被官府所擒。

升堂断案、签字画押后,刺字带枷发配江州。

而正是在这趟刺配之路上,他结识了李俊、穆弘、张横等人。绰号“混江龙”的李俊,在后来成了宋江的结拜兄弟之一。

水浒里唯一看透结局的人物 水浒里唯一看透结局的人(3)

可这二人并非心心相惜或是一见如故,至少在当时的李俊心目中,与宋江结交只是他为自己选的一条后路。

各种细节,留待下文详说。

话说宋江在刺配途中经过了揭阳岭,当时天色喧热,负责押送的公差也是一路饥餐饮渴,三人便商量着翻过高岭寻个休息的地方。

而岭脚边上的那家酒店,正是“催命判官”李立所开。这家店可是家黑店,常年备着蒙汗药,等把客人药倒之后就谋财害命。

在揭阳岭,这李立也是响当当的一霸。他所做下的那些阴私勾当,本地人都知道个大概。

但初来乍到的宋江并不知晓内情,身边的两个公差也未曾多加防范。

见到宋江的包裹有些沉重,李立内心窃喜面上却不显,接过银子又是舀酒又是切牛肉的。

水浒里唯一看透结局的人物 水浒里唯一看透结局的人(4)

在吃酒的过程中,连日疲惫的三人还玩笑道:“如今江湖上歹人多,酒肉里下了蒙汗药……我只不信,哪里有这话?”

可没想到一语成谶来得如此之快,三碗酒下肚两个公差便醉倒了。宋江觉得有些诧异正准备去扶他们,却不想自己也头晕眼花卧倒在地。

此时李立才露出自己的真面目,将三个行货拖进后房,又急忙解开包裹行李,果然见到里面满是金银。

一介囚徒还能有如此财物,真是令劫财劫惯了的李立也咋舌不已。可正当他想杀人灭口时,李俊带着小弟童威、童猛赶了过来。

他口称:“特地上岭来接一个人,多日不见到,不知在哪里耽搁了。”

由此可见,李俊早就得知了宋江被刺配江州一事。“及时雨”的大名,让他生出了结交的心思。

水浒里唯一看透结局的人物 水浒里唯一看透结局的人(5)

而也正是李俊的到来,救下了危在旦夕的宋江。李立在得知宋江的身份后,又是拿解药又是作揖赔罪的。

这是李俊对宋江的第一次救命之恩,两人也因此结拜为兄弟。

辞别救命恩人后,宋江老老实实地带上枷锁继续前行。来到市井喧哗的揭阳镇,他看到了一个使枪棒卖膏药的艺人。

这人正是“病大虫”薛永,在市井中靠卖艺为生。

但彼时的揭阳镇被“地头蛇”穆弘兄弟所把控,像薛永这种不先拜码头、不先打点关系的生人,怎么可能在揭阳镇立得住脚。

因此无论他如何吆喝卖弄,围观百姓都没一个敢打赏的。

可是宋江眼见此情此景生出了一点不平之心,加之又欣赏薛永的武艺,于是爽快地掏出了五两银子。

水浒里唯一看透结局的人物 水浒里唯一看透结局的人(6)

殊不知,这一举动却是为自己招来了无妄之灾。

穆家手下的打手大喝一声“敢来灭俺揭阳镇上威风”,说罢拳头就往宋江的身上招呼去。

此时宋江才反应过来自己触了霉头,可惜为时已晚,最终三人狼狈不堪地跑到了浔阳江边。

他们上了一个艄公的船,本以为命大逃出生天,没成想是掉进了另一个贼窝。

因为那艄公名叫张横,比起穆家兄弟也是不遑多让,他的黑船则与李立的黑店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他原本就厌恶官场之人,正好又碰上宋江等人,一开始的打算也是谋财害命。

而宋江为了保住性命苦苦相求,后又承诺将金银财帛都送给张横。

最后张横虽然没拿刀了结了他们,不过却逼三人跳江,明显是想让他们自生自灭。

水浒里唯一看透结局的人物 水浒里唯一看透结局的人(7)

就在这个危急关头,另一艘快船驶向江心。摇撸的正是童威和童猛,站立船头的自然就是李俊了。

在李俊的居中调解下,宋江和张横握手言和了。几人高高兴兴地畅谈一番,还准备引见穆家兄弟给宋江认识。

而穆家兄弟在得知来龙去脉后,二话不说就拱手弯腰:“闻名久矣……犯伤了哥哥!”

这是李俊对宋江的第二次救命之恩,还顺道给他引见了几位小弟。

在途中又经历种种事端、结识吴用、李逵等人后,宋江终于到达了江州。

但在一次醉酒之后,稀里糊涂的他提笔在墙上写了一首反诗。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这句话若被有心之人看到,必然又要生出无限风波。

而偏偏宋江还在墙上留下了署名,真是唯恐自己身上的罪名还不够多。

水浒里唯一看透结局的人物 水浒里唯一看透结局的人(8)

果不其然,当被无为军里的一个小通判黄文炳看到后,这件事立刻就被捅到了知府的面前。

黄文炳此人乃是典型的阿谀奸诈之徒,他几番挑唆,最终让宋江背上了死刑。

在上法场处决那天,以李逵为首的梁山好汉正准备劫法场,偏巧以李俊为首的揭阳等人也赶来相救。

众人不仅救走了宋江,还掉头攻打无为军,躲在家里瑟瑟发抖的黄文炳则被张顺和李俊生擒。

彼时的宋江,彻底放弃了自己的官僚身份。不仅奔上梁山起义,还成了绿林好汉之首。

直到此时,李俊总共对他有过三次救命之恩。而通过这三次的考验和相处,也让李俊下定决心追随宋江。

为谋后路结识宋江,远走梁山落草为寇

水浒里唯一看透结局的人物 水浒里唯一看透结局的人(9)

但回顾这三次救命之恩,不得不说李俊也有自己的心思和算计在里面。

他乃庐州人士,原先是往来于扬子江上的艄公。艄公顾名思义,就是以撑船为生,送些客人和货物。

但在那个普通老百姓被不断欺压的时代,一个艄公可成不了当地一霸,更遑论还收小弟、交豪友。

在艄公这个身份的掩护下,李俊正在干着掉脑袋的违法买卖——贩卖私盐。

众所周知,类似于盐铁这样的特殊物资,在封建时代也是只能由政府官方经营的,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末年,汉武帝时期正式提出“盐铁官营”制度。

无论从政治、经济还是军事角度来看,食盐行业的规范运营都是重中之重。

水浒里唯一看透结局的人物 水浒里唯一看透结局的人(10)

但这么一个暴利行业,眼热它的人也不在少数。早从春秋时期起,齐国的私盐贩子就开始崭露头角。

到了宋朝,在远离中央管控的地区,百姓之间贩卖私盐已然成了一种很正常的现象。

私盐贩子们也有各自的小团体,有些势力嚣张的,甚至敢跟官府公开叫板。

李俊作为其中的一员,虽然还没走到跟官府撕破脸的地步。但他们这些地方非法势力的干预,已经对食盐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

一官一商、一白一黑,可以说是势不两立。而在当时的大背景下,不管民间非法团体如何鱼龙混杂,都绝不是中央朝廷的对手。

李俊此人在揭阳经营多年,实力既盘根错节也根深蒂固。但俗话说得好,花无千日红人无百日好,万一哪天就阴沟里翻船了呢?

水浒里唯一看透结局的人物 水浒里唯一看透结局的人(11)

像他这种敢在官府眼皮底下贩卖私盐、壮大实力的人,最擅长审时度势、纵横谋划。

与宋江的结交,既可以视为一种江湖义气的使然,也未尝不是他为自己选择的一条后路。

而后来梁山泊的不断壮大,也证明了李俊当初的眼光是没有错的。

或许从第一次救命之恩开始,他就在留守揭阳和追随宋江之间徘徊。

同为当地一霸,李俊不可能不清楚李立所开的那个黑店。而早早就得知宋江情况的他,却忽略了黑店谋财害命这一点。

按常理来说,若是真心想结交一个人,必然不可能让对方落入这种危险境地,更何况揭阳岭还在李俊的势力范围内。

而他救下宋江的时机也是不早不晚刚刚好,在最危急的关头踏进了李立的店里。

水浒里唯一看透结局的人物 水浒里唯一看透结局的人(12)

第一次与对方见面,就是以救命恩人的形象出现。这会在无形中拔高自己的地位,也容易获取他人的信任。

第二次,宋江一只脚都快踏进江里了,此时此刻的李俊又犹如神兵天降,三言两语救回了三条命。

在解决完眼前的危机后,他很自然地提起了穆家兄弟,并拍着胸脯表示大家都是一路人,必然要他们给宋江赔礼谢罪。

第三次,身在江州的宋江被判了斩刑。这事传到诸位英雄好汉耳里,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前去救人。

若说前两次的救命之恩中有李俊的人为痕迹,那么第三次的确不是他所能掌控的。

而这一次他选择主动营救,其实是因为心里的天平发生了倾斜。

水浒里唯一看透结局的人物 水浒里唯一看透结局的人(13)

宋江在江湖上又名“孝义黑三郎”,单从这个“义”字来看,就可知他重视兄弟情义,对于有着过命之交的结拜兄弟更是真诚以待。

而这一个“义”字,也是他后来收复108将,稳坐梁山之首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此可以猜测,李俊等一众揭阳人士也钦佩宋江的英雄义气,最终才选择舍下自己打拼多年的基业远走梁山。

但李俊即便是落草为寇了,他的算计和筹谋也始终没有断过,与其他被逼无奈的草莽英雄有着本质区别。

梁山泊是眼前可选的一条路,他就去;假如有一天不可选了,那他便走。

而这一点,早从他反对朝廷招安起就可以看出。

反对招安向往自主,装病脱身海外称王

众英豪齐聚梁山后,尤其是在晁盖身死、宋江上位后,梁山事业在一次又一次的征战中达到鼎盛。

水浒里唯一看透结局的人物 水浒里唯一看透结局的人(14)

毫不夸张地讲,当时的朝廷已经将他们视为了附骨之蛆,做梦都想除之而后快,可惜未能如愿。

但宋江,从头到尾都有着“忠君爱国”的思想。或风光、或落魄,他从来没有动摇过对国家的坚定信念。

早在水浒第32回,他便将这种“封妻荫子”的正统思想灌输给武松,还让他去劝说鲁智深、杨志。

“如得朝廷招安……久后青史上留得一个好名,也不枉为人一世。”

第71回,众将齐坐忠义堂原本是开开心心的,没承想宋江又趁着酒兴说出了“天王招安”这种话。

当时李俊虽没有说什么,但暴脾气的李逵一脚上前踹碎了桌案,以此来表达自己对招安的不满。

在前期,这也是武松、鲁智深等大部分梁山好汉的统一思想。

水浒里唯一看透结局的人物 水浒里唯一看透结局的人(15)

而朝廷眼见自己剿匪不成功,就生出了招安的心思。这一出虽然是遂了宋江的意,却遭到了其他好汉的反对。

因为朝廷的招安圣旨和招安待遇明显没把众人放在眼里,反倒像是一封措辞严厉的劝降书。

李逵又是第一个上前撕了诏书,而除了武松、鲁智深等人,穆弘、史进和六个水军头领也一起将朝廷之人赶了出去。

这六个水军头领中,为首的就是李俊。他凭借自己精湛的水上功夫,除了把守梁山的东南水寨,也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而在第一次招安中,不忿朝廷傲慢态度的他,公开表示了自己的立场。

与此同时他也看透了朝廷的居心险恶,世俗眼中的“乱臣贼子”,怎么可能随随便便就被正统接纳?

水浒里唯一看透结局的人物 水浒里唯一看透结局的人(16)

梁山和朝廷的过节,不是区区一封招安诏书就可以抹去的。

第一次招安不成,第二次又来了。这次的诏书语气明显缓和了,可话里话外仍将梁山等人视作“逆党恶民”。

并且言明不会赦免宋江、卢俊义等为首之人,那么结局自然以失败而告终。

其后梁山泊与高俅大战一场,李俊、张横从水路活捉了他的手下参谋王文德。

从始至终,李俊都站在反对招安的那一边。他深知朝廷没安什么好心,却架不住宋江一门心思想归附。

而除了阮氏三雄、水军六头领等反对力量,也有不少人是同意招安的,这其中个人有个人的心思。

于是本着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第三次招安顺利结束了。

水浒里唯一看透结局的人物 水浒里唯一看透结局的人(17)

李俊对这一现状可以说是十分反感,可是宋江和兄弟们还在,他也不能在这个时候脱离群体自立。

接受招安以后,108将为了朝廷几番出征。在征辽、征田虎、征王庆时是大获全胜,没有折损一人(河北降将除外)。

而此时的宋江,似乎预见了自己功成名就、名垂青史的那一天。手下很多人,也沉浸在“封妻荫子”的幻想中。

可是李俊并不贪图朝廷赏赐,他更向往独立自主的生活。并且“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种简单道理,他又怎会不懂?

事实也证明了李俊等少数派的判断是正确的,几番立功的梁山好汉并没有得到公正的待遇,在朝廷眼中他们始终是外人。

而最后的方腊一战,是梁山泊元气大伤、走向末路的开始。

水浒里唯一看透结局的人物 水浒里唯一看透结局的人(18)

到了那种进退两难的地步,宋江不再有振臂一呼、高举“替天行道”大旗的魄力,他只能带着弟兄们继续做朝廷手里的一把刀。

此战中59条好汉相继阵亡,班师回京途中病死的病死、出家的出家,燕青则在月黑风高夜挑着一担财宝不告而别了。

而早就厌恶了被朝廷当刀使的李俊,或许在很久以前就考虑了新的退路,还不忘带上小弟童威和童猛。

路过苏州时,他骗宋江说自己中风了,这病一时半会儿好不了,他肯定是不能跟着大军一起回去了。

但为了不耽误其他人受封赏,他就待在苏州养病,身边只留下童威、童猛照顾就行了。

情急之下宋江没有多想,嘱咐两句后就匆匆而去。不过等大军一走,李俊三人就按照约定找到了“太湖四杰”之一的费保。

水浒里唯一看透结局的人物 水浒里唯一看透结局的人(19)

这费保是他后来认的结拜兄弟,四个人准备好船只后远赴海外,最终在另一片广阔天地成了暹罗国主。

而反观宋江,一杯毒酒了却余生,死前还不忘拉上李逵。其余英雄好汉,得以善终者也寥寥无几。

盛极一时的梁山起义,终究逃不过命定的悲剧。

后记

在孝、义、忠、智四个方面都不差的宋江,理所当然能成就一番事业。

但他的局限性也注定了,只要他当领袖,招安就是最后的结局。至于他个人的结局,也绝不会是奋起反抗或智计脱身。

所以以现代眼光来看,很多人都觉得李俊才是那个结局最好的人。

从开始到结尾,他是真正拎得清而又深藏不露的一个人。威望甚高又懂得善结人缘,低调处事又懂得韬光养晦。

预见大厦之倾覆,决定遵从本心另谋出路,也的确无愧“混江龙”之称。

水浒里唯一看透结局的人物 水浒里唯一看透结局的人(20)

,